温清散出自明代名医龚廷贤的《万病回春》,由当归、川芎、熟地、白芍、黄连、黄芩、黄柏、栀子各一钱半(约合今天的5克)组成。这张方子被用来治疗“妇人经不住,或如豆汁,五色相杂,面色痿黄,脐腹刺痛,寒热往来[……]
分类目录归档:经典名方
中医治疗甲状腺肿大的活血散瘿汤
活血散瘿汤出自明代陈实功的《外科正宗》卷二中的“瘿瘤第二十三”篇,组成为:白芍、当归、陈皮、川芎、半夏、熟地、人参、茯苓、牡丹皮各一钱(一钱约3克),红花、昆布、木香、甘草节各五分(约1.5克),青皮[……]
排脓止痛代刀散
《外科证治全生集》中有一张名为代刀散的方子,该方由“皂角刺、绵黄芪各一两(炒),生甘草、乳香各五钱”组成,共同做成粉末状散剂,每次服用三钱,用酒送服。这张方子有托毒排脓和散瘀止痛的功效。主治痈疮肿毒,[……]
治疗胃火上攻所致的牙痛和头痛的“清胃散”
清胃散出自《兰室秘藏》,由“当归身两钱、黄连一钱半、生地黄(黄酒制)四钱,牡丹皮两钱,升麻两钱”组成,换算成现代的度量衡约为:当归身6g,黄连5g,生地黄12g,牡丹皮6g,升麻6g,现代用法为以水煎[……]
消肿活血止痛的“万金散”及其衍生方
《外科精要》中有一张名为“万金散”的方子,方由“瓜蒌一个,大甘草节二钱,没药一钱(研末)”组成,原方煎服法是“用酒二碗,煎一碗,去滓,入没药服”。这里需要煎的是瓜蒌和甘草节,没药是研成粉末冲服的。过去[……]
大柴胡汤的适应症
大柴胡汤是张仲景《伤寒论》中的一张经典名方,由“柴胡半斤,黄芩三两,芍药三两,半夏半升(洗),生姜五两(切),枳实四枚,大枣十二枚,大黄二两”组成,这里的斤和两都是按照汉代的度量衡来计算的,汉代的一斤[……]
益气固表玉屏风
玉屏风散是中医益气固表的代表方剂,本方出自《究原方》,为《医方类聚》所录,流传至今。原方为:防风一两,黄芪(蜜炙)、白术各二两,共研为散,每次服用三钱,用水一盏半,加大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饭后服用[……]
有活血化瘀、消痰散结和疏肝解郁作用的“开郁二陈汤”
《万氏女科》中有一张名为“开郁二陈汤”的方子,“开郁二陈汤”由陈皮、茯苓、苍术、香附、川芎各一钱,半夏、青皮、莪术、槟榔各七分,甘草、木香各五分组成,用时以之研磨为散,水煎服。原书中还要求同时服用“四[……]
治疗甲亢和良性甲状腺肿的“四海舒郁丸”
如今,体检查出甲状腺肿大或甲状腺结节的患者越来越多,很多人因为甲状腺肿大而忧心忡忡。实际上体检中查出来的大多数的甲状腺结节都是良性的,也不大可能恶变,不需要为之过度忧虑。
良性甲状腺肿在中医属于[……]
可治疗胸腹水和水肿病的中医名方“疏凿饮子”
疏凿饮子出自《济生方》,由茯苓皮、泽泻、木通、赤小豆、大腹皮、羌活、椒目、秦艽、槟郎、商陆、生姜等组成,现代成人常用量为:泽泻12g,赤小豆(炒)15g,商陆6g,羌活(去芦)9g,大腹皮15g,椒目[……]
刘渡舟教授推荐的“老人健身丸”
刘渡舟教授的著作《刘渡舟医论医话100则》一书中,有一篇《“返老还童”——老人健身丸》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刘老推荐了一个源自于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的方子,刘老将之命名为老人健身丸。刘老从自己数[……]
平胃散:燥湿健脾,行气和胃
平胃散是一张古方,由苍术、厚朴、陈皮、炒甘草等四味药按照4:3:2:1的比例组成,共研成细末,制成散剂,每次以生姜2片,大枣2个为引,煮1-2钱(5-10克)散剂内服。现代则有根据平胃散的配方制成的中[……]
清热祛暑香薷饮
暑热季节,最易感受暑热之邪而发生多种外感性疾病,患者会出现身热面赤,烦渴喜饮,体倦汗多,小便短赤,甚则体倦少气,皮肤过敏,湿疹疮疡,舌红脉数或洪大等症状。遇上这种情况,要用清热祛暑的方剂,香薷饮是清热[……]
适合晚期癌症患者扶正固本用的琼玉膏
琼玉膏出自《洪氏集验方》,原方为:新罗人参二十四两(750克)、生地黄十六斤(8千克)、白茯苓四十九两(1.5千克)、白沙蜜十斤(5千克)。此方中的新罗人参即高丽参,是产于长白山地区的人参,朝鲜、韩国[……]
治疗夏季湿热和癌热癌痛常用的黄芩滑石汤
《温病条辨》中有一张名为“黄芩滑石汤”的方子,由“黄芩三钱,滑石三钱,茯苓皮三钱,大腹皮二钱,白蔻仁一钱,通草一钱,猪苓三钱”组成,这里的一钱可以换算成现在的3克或5克。此方用于治疗“脉缓身痛,舌淡黄[……]
《外科正宗》中的抗肿瘤名方“琥珀黑龙丹”
《外科正宗》卷之二《瘿瘤主治方》篇有一张内服的丹药方琥珀黑龙丹,是用来治疗“五瘿六瘤,不论新久,但未穿破者”,也就是各种未破溃的肿瘤。其方如下:“琥珀一两,血竭二两,京墨、五灵脂(炒)、海带、海藻、天[……]
温里和胃、降逆止呕的丁萸理中汤
丁萸理中汤出自《医宗金鉴》,是在《伤寒论》的理中丸方的基础上加味丁香和吴茱萸,并改丸剂为汤剂而成。方由丁香、吴茱萸、党参、炒白术、干姜、炙甘草等六味药组成,成人每日常用量为:丁香6g,吴茱萸3g,党[……]
健步虎潜丸对改善体虚型癌症骨转移患者临床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笔者之前曾经介绍过治疗一位天津的乳腺癌肺转移和骨转移患者的经验(详情见《用麻杏石甘汤合五苓散加味治疗一例乳腺癌肺转移和骨转移患者的经验》一文)。笔者在该文中曾经提及,该患者因为骨转移已经瘫痪,浑身麻[……]
《伤寒论》中治疗“协热利”(发热恶寒腹泻)的葛根黄芩黄连汤
中医所说的“协热利”是指既有表证(发热恶寒),又有泻利症状的病症,《伤寒论》中有这样一段条文:“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葛根半斤,甘草二两[……]
中医治疗郁结胀满的代表方剂四磨汤
《重订严氏济生方》卷二中有一张“四磨汤”,是中医治疗郁结胀满的代表方剂。此方以人参、槟郎、沉香和天台乌药各等份组成,采取浓磨温服的方法服药,所以得名四磨汤。
四磨汤属于中医中的理气剂,功擅破滞降[……]
有生津养胃和润燥止咳作用的“沙参麦冬汤”
沙参麦冬汤出自《温病条辨》,是一张有生津养胃、润燥止咳作用的经典名方。原方为:沙参三钱(15g),玉竹二钱(10g),生甘草一钱(5g),冬桑叶一钱五分(7.5g),麦冬三钱(15g),生扁豆一钱五分[……]
李东垣对其师张元素的经验方“枳术丸”的发展
李东垣是金元四大家之一,脾胃学派的鼻祖。李氏生活在一个瘟疫与战乱频仍的年代,当时之人因为生活条件太差和瘟疫的影响,出现了许多脾胃病。用我们现在的话说,脾胃病是当时的流行病。这给李东垣先生提供了丰富的临[……]
治反胃名方旋复代赭汤
旋覆代赭汤出自《伤寒论》,《伤寒论》中有这样一条:“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
旋覆代赭汤的组成为:旋复花三两(9g),人参二两(6g,笔者多以党参10[……]
凉血散瘀水牛角地黄汤
《备急千金要方》中有一张犀角地黄汤的方子,此方是中医清热解毒,凉血散瘀的经典名方。但是因为犀牛已经是濒危物种,所以犀牛角已经不能再用于中医临床,现代中医用水牛角代替犀牛角,这张犀角地黄汤的古方也便变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