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九峰为清代乾嘉年间丹徒(今江苏境内)地区的一位世代相传的名医,擅长治疗各种内外科疾病,他生前治病的医案被编撰为《王九峰医案》。《王九峰医案》中记载了王九峰治疗一例“五色带下”(即现代医学中的宫颈癌)[……]
分类目录归档:中医药
治胃中成药“胃炎宁颗粒”和“胃疡宁颗粒”
胃炎宁颗粒的组成为:檀香、木香(煨)、肉桂、细辛、鸡内金、山楂、薏苡仁(炒)、赤小豆、乌梅、炙甘草等。胃炎宁的主要功效为温中健脾,和胃降逆,消食化浊,主治脾胃虚寒、湿阻食滞所致的胃痛痞满,遇寒加重,喜[……]
上消化道出血的中医诊断与治疗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胰腺和胆道出血。临床主要因呕血和便血而发现。出血量小于500ml的患者系轻度出血,有黑便、头晕、心悸、畏寒等兼见症,血红蛋白无明[……]
王希如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案例赏析
原重庆中医研究所内科主任医生王希如教授曾收治过一例肝硬化腹水患者,该患者巩某系一53岁男性患者,因腹胀日渐增大3月余,去医院检查,确诊为肝硬化腹水失代偿期,被收治入院。但在医院治疗后,腹胀未能减轻,故[……]
治小儿咳喘的中成药“宝咳宁颗粒”
宝咳宁颗粒是一种现代中成药制剂,其药物组成为:紫苏叶、桑叶、前胡、浙贝母、麻黄、桔梗、天南星(制)、陈皮、苦杏仁(炒)、黄芩、青黛、天花粉、枳壳(麸炒)、山楂(炒)、甘草、人工牛黄等。本品为灰绿色颗粒[……]
止咳名药“京制咳嗽痰喘丸”
京制咳嗽痰喘丸是一种知名的止咳中成药,该药组方为典型的中医大复方。该药组成为:前胡、白前、苦杏仁(去皮,炒)、桑叶、麻黄、半夏曲(麸炒)、桔梗、川贝母、紫苏子(炒)、化橘红(盐炙)、紫菀、款冬花(蜜炙[……]
三种治疗鼻炎的中成药
鼻炎虽然只是一种小病,但是却迁延难愈,很是影响生活,所以也很令人头痛。这几年因为新冠肺炎和甲流的影响,很多人在感染后出现的后遗症之一就是鼻炎。频发发作的鼻炎并没有太好的解决方法,西医洗鼻治疗鼻炎的方案[……]
祛风止痛的中成药“风湿骨痛胶囊”
风湿骨痛胶囊是一种现代中成药,该药被收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05版)中,该药的组成成分为:制川乌、制草乌、红花、甘草、木瓜、乌梅、麻黄。以上药经过特殊工艺处理后,制成细粉,装入胶囊,每粒[……]
治疗妇女月经过多的“龟版丸”
清代名医沈金鳌的医著《妇科玉尺》中有一张治疗妇女月经过多的方剂“龟版丸”,该方组成为:龟版(即龟板,酥炙)、黄芩、白芍、椿根皮各1两(30g),黄柏(蜜炙)3钱(9g)。上药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强筋健骨、止痛抗衰的“牛膝丸”
《太平圣惠方》中有一张名为“牛膝丸”的方剂,该方组成为:牛膝2两(60g,去苗)、白芍1两(30g),远志1两(30g,去心)、黄芪1两(30g),肉苁蓉2两(60g,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干),杜仲[……]
湖北中医药大学王鹏教授治疗腹水医案赏析
王鹏教授是湖北中医药大学内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他在1984年5月收治了一例膨胀(腹水)患者,治疗的效果颇佳,治疗方法也别具一格。
兹将其治疗的医案转载如下:
患者彭某,男,64岁[……]
一次治疗家人因中耳炎突发的耳聋的经历
家里的老人前段时间说自己听力下降很明显,出现耳鸣和耳聋的症状,因为隔得较远,我无法判断这种症状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所以让她去本地医院的耳鼻喉科做检查。
去了医院后,进行了一番检查,本地医院认为是中[……]
丁甘仁家传止痛秘方“费氏代参丸”
“费氏代参丸”被收录在《丁甘仁家传珍方选》中,该方是一张止痛方。丁甘仁是近代与施今墨齐名的中医泰斗,能够入选《丁甘仁家传珍方选》的方剂,都是丁甘仁用之有效的方剂。
“费氏代参丸”的组成为:全当归[……]
调经止痛、利尿消胀的四制益母丸
四制益母丸是当代的一张中成药验方,收录在《全国中药成药组成集》(济南方)中,但目前并没有厂商生产该中成药,此前大概是某医疗机构的院内方。患者若觉得可用,可自行按照配方炮制。
该方组成为:益母草1[……]
宁慢勿滥,持之以恒
有一些年轻的医学生朋友在我的公众号后台留言,希望我写点学医的经验,我一直不知如何下笔。刚好最近,医疗界丑闻暴露出来了不少。男性有子宫,男性有卵巢这样的连文盲都不会闹出的笑话出现在正规的医学期刊杂志上,[……]
当“荒诞”与医学挂钩,生命就难有保障
男性患子宫肌瘤、男性卵巢癌、男性产妇出血的论文居然能见之于正规的医学期刊杂志,不学无术的混子们也能以各种途径进入顶级的医学殿堂,最近,令人炸裂的医疗界新闻屡见报端。在令人啼笑皆非的同时,也叫人后背发凉[……]
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中成药“男康片”
男康片是一种现代中成药制剂,该方收录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现有多家药厂生产该中成药。该方组成为:白花蛇舌草、赤芍、熟地黄、肉苁蓉、炙甘草、蒲公英、鹿衔草、黄柏、红花、鱼腥草、淫羊藿、覆盆子、白术、[……]
止痛名方乌头汤
乌头汤出自《金匮要略》,是汉代张仲景收集的一张经典名方。该方组成为:麻黄、白芍、黄芪、炙甘草各3两(有些学者认为东汉时期的一两折合现在约15g,但为安全起见建议还是按照一两等于3克换算),川乌2两(6[……]
健脾止泻的食疗方“桃花粥”
“桃花粥”是温病学派的一张名方,出自温病学派的经典著作之《温病条辨》。该方组成为:人参3钱(9g),炙甘草3钱(9g),赤石脂6钱(18g,研成细末),白粳米2两(60g)。先用水2升煮人参和炙甘草,[……]
朱丹溪治眉棱骨痛和眼目昏花的“生熟地黄丸”
朱丹溪的《丹溪心法》中有一张方剂名为“生熟地黄丸”,该方组成为:生地黄、熟地黄、玄参、金钗石斛各一两(30g),上药为末,炼蜜为丸,每丸如梧桐子大(黄豆大小,直径约6mm)。每次服用50丸,空腹用温开[……]
治疗胃痛泛酸的“脾积丸”
南宋医生杨士瀛《仁斋直指方论》中有一个方剂名为“脾积丸”,该方组成为:蓬莪术(即莪术)3两(90g),京三棱(即三棱)2两(60g),高良姜5钱(15g,用醋1升,于瓷瓶内煮干,趁热切碎,焙干),青皮[……]
胃病用药宜轻
民间有句俗话,十胃九病。胃病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几乎每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会邂逅胃病。俗谚中的胃病,实际上还包括现代医学所言的食管疾病和肠道疾病。也就是常见的消化道疾病。
消化道疾病中,多数[……]
补血名方“当归补血汤”
当归补血汤是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的一张经典名方,该方组成为:黄芪1两(30g),当归2钱(6g),加生姜2片,水煎服。现可用300ml水,煎至150ml,去渣后服用。
当归补血汤的主要功效为补[……]
三种治疗肾炎或肾损害的中成药
本文介绍的三种肾炎中成药均为可以在市面上购买到的中成药,具有方便服用的特点。各药的用法、用量和副作用均请参阅药品说明书。本文只介绍各药的适应症,方便患者对症选药。
肾炎四味片
药物组成: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