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故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主任祝谌予教授生前在糖尿病的中医治疗方面有许多研究成果,他常用的降糖生脉方就是其中之一。降糖生脉方是在古方生脉散的基础上加味,治疗糖尿病患者属气阴两虚证者。
祝谌予教授的[……]
已故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主任祝谌予教授生前在糖尿病的中医治疗方面有许多研究成果,他常用的降糖生脉方就是其中之一。降糖生脉方是在古方生脉散的基础上加味,治疗糖尿病患者属气阴两虚证者。
祝谌予教授的[……]
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记载了一张名为“耆婆万病丸”的方子,该方由牛黄1分,麝香1分,犀角(1方云1铢)1分,朱砂、雄黄、黄连、禹余粮、大戟、芫花、芫青6枚,人参、石蜥蜴1寸,茯苓1分,干姜1分,桂[……]
茯苓泽泻汤出自《金匮要略》,原文为:“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茯苓泽泻汤主之。”茯苓泽泻汤由茯苓、泽泻、甘草、桂枝、白术、生姜等六味药组成,笔者常用量为茯苓15g,泽泻8g,甘草4g,桂枝4g,白术6g[……]
胆道疾病在中医属于少阳证,多用柴胡系列的方剂治疗,印会河教授在临床实践中,根据现代胆道疾病(如阻塞性黄疸、胆囊炎、胆结石等)的临床特征,将大柴胡汤加味,组成了一张经验方。
其方如下:柴胡15g,[……]
患者包某,女,55岁,因胆结石于1966年5月手术摘除胆囊后,仍疼痛剧烈。于1967年4月作第二次手术探查,诊断为手术后组织粘连,嗣后经常复发疼痛,并伴呕吐。1972年11月4日首次找凌云鹏老大夫[……]
《祝谌予经验集》收录了祝谌予教授治疗肝病(如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等)所致的肝脾肿大和肝硬化腹水的经验,详细内容可参阅该书中的《慢性肝炎和肝硬化》这篇文章。肝脾肿大和肝硬化腹水也是癌症患者经常会出现的一些并[……]
经常有人问我,现在还有孙秉严这样的以毒攻毒的高手吗?我的回答都是否定的。原因无他,在现行的卫生法规之下,像孙老那样行医的大夫,用不了多久就会被判刑。而且,更为关键的是,即便他不怕被判刑,他也买不到孙老[……]
赵炳南老大夫是我国中医外科泰斗,生前曾任北京中医院皮外科主任,留下了很多经验方,其中有四张经验方以解毒汤命名,都是中医治疗外科疾病的有效良方。今撰此文介绍赵老遴选的这四张经验方。
解毒清热汤:蒲[……]
段凤舞老大夫是我国中医抗癌界的老前辈,生前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从事中医抗癌研究和临床工作数十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段老主张癌症应中西医结合治疗,也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不少中医治疗癌症和中医辅助西医[……]
大柴胡汤是张仲景《伤寒论》中的一张经典名方,由“柴胡半斤,黄芩三两,芍药三两,半夏半升(洗),生姜五两(切),枳实四枚,大枣十二枚,大黄二两”组成,这里的斤和两都是按照汉代的度量衡来计算的,汉代的一斤[……]
刘渡舟教授的著作《刘渡舟医论医话100则》一书中,有一篇《“返老还童”——老人健身丸》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刘老推荐了一个源自于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的方子,刘老将之命名为老人健身丸。刘老从自己数[……]
中医所说的“协热利”是指既有表证(发热恶寒),又有泻利症状的病症,《伤寒论》中有这样一段条文:“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葛根半斤,甘草二两[……]
李东垣的《内外伤辨惑论》中有一张名为“丁香烂饭丸”的方子,是李东垣用来治疗饮食所伤导致的“心胃痛”,实际上就是今天所说的胃脘痛。
该方组成为:丁香,三棱,莪术,木香各一钱,炙甘草,甘松,缩砂仁,[……]
张仲景《伤寒论》中的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和甘草泻心汤是三张治疗消化道疾病的方子。
《伤寒论》原文: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
赵绍琴教授的著作《赵绍琴内科心法》中有一张治疗“积聚”(晚期盆腹腔肿瘤)证属气血不足,瘀结日久者的经验方,这是一张丸药方,是将“攻积丸”和“八珍丸”相合后做了一些加减的方子。
赵绍琴教授的方子是[……]
患者为一初二女生,因为其外祖父患骨肉瘤,所以其父母与笔者联系甚多。有一天患者父亲请我通过视频为患者看诊一下,此患者从小学五年级开始,顽固性失眠,而且经常嗳气,胃痛,因为年龄太小,未检查过幽门螺杆。患[……]
补阳还五汤是清代名医王清任的一张经验方,之前我也曾经写过一篇补阳还五汤(详文见链接)方面的文章,介绍过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和脑瘤的作用,这里我介绍一下我用补阳还五汤治疗过的四例脑梗患者的经验,供大[……]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农忙季节必须和父母一起到农田里干些农活儿,千百年来,农村的孩子都遵循着同样的轨迹成长。小时候我们干得最累的活儿可能要属插秧了。这种工作需要我们弯下腰来,在水田里一干就是好几个小时。水[……]
王清任(1768-1831年)是河北省玉田县鸦洪桥河东村人,亦名全任,字勋臣。从他的字可以看出他的父母寄望于他能够从政,建功立业,光宗耀祖。王清任是清代的武庠生(亦即武秀才),后来还捐资得了个千总([……]
在历代中医名著中,我最喜欢的不是《黄帝内经》和《伤寒论》这样的被大多数人推崇为经典的中医名著,而是很多人不知道的《医林改错》。姜春华教授说《黄帝内经》和《难经》这样的经典著作“确有矛盾之处,但前人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