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腰健肾汤出自《中医伤科学》,其组成为:熟地黄12g,杜仲12g,山茱萸9g,枸杞子9g,补骨脂9g,肉苁蓉9g,菟丝子9g,当归9g,红花6g,羌活6g,独活6g。
按照中医理论,本方有调肝肾[……]
壮腰健肾汤出自《中医伤科学》,其组成为:熟地黄12g,杜仲12g,山茱萸9g,枸杞子9g,补骨脂9g,肉苁蓉9g,菟丝子9g,当归9g,红花6g,羌活6g,独活6g。
按照中医理论,本方有调肝肾[……]
养胃增液汤是当代中医儿科的一张经验方,组成为:石斛12g,乌梅12g,白芍12g,北沙参15g,玉竹10g,甘草5g。这是一张水煎服的汤方,每日一剂,早晚各服用一次。症状严重者也可以一日二剂,分四次服[……]
道家和中医有很深的渊源,在中国,“黄(帝)老(子)”经常被人相提并论,中医的《黄帝内经》也是道家的重要经典。历朝历代都不乏炼丹的道士,这些道士靠秘制的“仙丹妙药”为人(尤其是权贵)治病而获得经济报酬[……]
白头翁汤出自《伤寒论》,《伤寒论》中有两条提到白头翁汤。一是第370条:“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二是第372条:“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白头翁汤的组成为:“白头翁二两,黄[……]
以青黛和雄黄为主组成的散剂名为青黄散,青黄散中青黛和雄黄的比例有多种,有9:1的,也有8:2的,还有7:3的。青黄散是中医治疗白血病的专用方,在知网上可以搜索到大量的青黄散治疗白血病方面的论文。[……]
四物汤是中医补血活血的一张名方,最初为骨科医生常用,出自《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后来也成了妇科补血调经的一张名方。四物汤由当归、川芎、芍药、地黄四种药组成,故名四物汤。在四物汤的基础上加味知母和黄柏,则[……]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是张仲景《伤寒论》中的一张经方。该方组成为:麻黄(去节)二两,连翘二两,杏仁(去皮尖)四十个,赤小豆一升,大枣十二枚,生梓白皮(即桑白皮)一升(切,现代多用15-30g),生姜二两,甘[……]
泻白散是我国宋代名医钱乙的《小儿药证直决》中的一张经典名方,方由地骨皮、桑白皮各一两,炙甘草一钱组成,用时将这三味药挫成散,加入粳米一小把,用二小盏水,煎至七分,饭前服用。
现代多直接将饮片煎熬[……]
完带汤是《傅青主女科》中的第一病第一方,方由炒白术一两(今30g),淮山药一两(今30g),人参二钱(今6g),白芍五钱(今15g),炒车前子一钱(今3g),苍术三钱(今9g),炙甘草一钱(今3g),[……]
固本止崩汤出自我国明末清初的一位名医傅青主的《傅青主女科》。傅青主名傅山,他是明代末年的传奇人物.他既是一名书法家、思想家,又是一名医学家,《傅青主女科》是中医妇科必读的经典著作之一。
妇科出血[……]
托里消毒散出自明代外科名家陈实功的《外科正宗》卷一,组成为:“人参、川芎、白芍、黄芪、当归、白术、茯苓、金银花各一钱,白芷、甘草、皂角针(即皂角刺)、桔梗各五分”。煎服方法为:“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
中医以二阴煎为名的方剂有多个,本文要介绍的是明代名医张景岳《景岳全书》中记载的的“二阴煎”,该方由生地、麦冬、茯苓各三钱,酸枣仁和黄连各二钱,甘草一钱,玄参和木通各一钱半组成。换成现代剂量约为:生地9[……]
生血补髓汤出自《伤科补要》,是骨伤科的一张接骨疗伤的方子,由生地、赤芍、黄芪、杜仲、五加皮、牛膝、当归、川续断、川芎、红花等组成。生血补髓汤既能调理气血,又能舒筋活络,适用于各种筋骨伤痛证,症见各种扭[……]
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记载了一张名为“耆婆万病丸”的方子,该方由牛黄1分,麝香1分,犀角(1方云1铢)1分,朱砂、雄黄、黄连、禹余粮、大戟、芫花、芫青6枚,人参、石蜥蜴1寸,茯苓1分,干姜1分,桂[……]
茯苓泽泻汤出自《金匮要略》,原文为:“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茯苓泽泻汤主之。”茯苓泽泻汤由茯苓、泽泻、甘草、桂枝、白术、生姜等六味药组成,笔者常用量为茯苓15g,泽泻8g,甘草4g,桂枝4g,白术6g[……]
滋血汤出自《御药院方》,由人参、淮山药、炙黄芪、茯苓、川芎、当归、白芍、熟地黄各一两(约合今天的30g)组成,用时将以上各药水煎服。
本方有养血调经,补益中气的作用。常用于妇女冲任失调,营血亏虚[……]
春季是过敏性皮肤病的高发季节,也是癌症和慢性肺病患者皮肤瘙痒的高发季节,中医治疗这类皮肤瘙痒症,有两张经验方“消风散”和“四物消风散”。“消风散”出自《外科正宗》,“四物消风散”出自《医宗金鉴》。“消[……]
实脾散出自《严氏济生方》,主治“阳虚水肿,身半以下肿甚,胸腹胀满,或腹大身重,体倦食少,手足不温,口中不渴,大便溏薄,小便短少,苔腻,脉沉迟或沉细”。现代多以之治疗肺心病顽固性水肿、老年慢性支气管炎、[……]
明代医家张景岳有一张经验方,载于其著作《景岳全书》的第五十一卷中。该方由当归尾、山楂、香附、乌药、青皮、木香、泽泻等组成,该方用于治疗“妇人气滞血积,经脉不利,痛极拒按,及产后瘀血实痛,并男妇血逆、血[……]
失笑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此方由蒲黄和五灵脂各等分,共同研成细末而成。每次用醋调和冲服3克,每日两次。失笑散有活血祛瘀、散结止痛的功效,用于瘀血停滞证。症见心胸刺痛,脘腹疼痛,或产后恶露不行,或[……]
小半夏汤出自《金匮要略》,用药简单,仅两味药:半夏一升(现代多用15g),生姜半斤(现代多用24g),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现代用法:水煎两次,分二次温服)。
《金匮要略》中涉及到小半[……]
半夏白术天麻汤出自《医学心悟》卷四“眩晕”条,该书作者程国彭对眩晕的解释是:“眩,谓眼黑。晕者,头旋也。古称头旋眼花是也。”程国彭将旋晕分为肝火内动证、湿痰壅遏证、气虚夹痰证、虚火上炎证、真阳上泛证等[……]
生化汤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医家傅青主的一张经验方,载于《傅青主女科》。傅青主擅治妇科病,留下了不少治疗妇科病的经验方,生化汤即是其中之一。生化汤是治疗产后病的,有些地区已经习惯性的将生化汤作为产后必用的方[……]
冬地三黄汤出自《温病条辨》,由“麦冬八钱,黄连一钱,苇根汁半酒杯(冲),元参四钱,黄柏一钱,银花露半酒杯(冲),细生地四钱,黄芩一钱,生甘草三钱”组成,煎服法为:“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服,以小便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