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茶散”这个方子出自《鸡峰普济方》,是南宋名医张锐收录的一张治疗小便不通的经验方。“生茶散”的组成为蓬莪术、茴香、生茶各等份,以上各药共研成细末,每次用2钱(6g),以水一盏(约150ml),盐2钱[……]
分类目录归档:经典名方
治脾胃积聚的“化气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有一张名为“化气汤”的方子,这张方子在《张氏医通》中也有记载,在《张氏医通》中,它被命名为“化气散”。
该方由沉香、胡椒各1两(30g),木香、缩砂仁(去壳)、桂心(去粗皮[……]
仅由两味药组成的黄芩清肺汤
《卫生宝鉴》中有一张名为“黄芩清肺汤”的方子,此方很简单,由黄芩二钱(6g),栀子2枚(掰破)组成,每次用水一碗,煮成六分碗后,去滓。饭后温服,每日2次。此方治疗肺有蕴热,小便不通。
黄芩是清上[……]
刘嘉湘教授治疗肺癌的“益肺消积汤”
刘嘉湘教授是沪上知名的中医抗癌专家,他有一张治疗肺癌的经验方“益肺消积汤”。该方组方如下:生黄芪30g,生白术12克,北沙参30克,天冬12克,石上柏、石见穿、白花蛇舌草各30克,银花、山豆根、夏枯草[……]
止痛名方金铃子散
金铃子散出自《太平圣惠方》,是以川楝子、延胡索各一两组成,因为川楝子又名金铃子,所以此方被命名为金铃子散。用时将川楝子和延胡索一起研成细末,每次用2-3钱(6-9g),用酒或温开水调服即可。本方有疏肝泻热、行气止痛之功,主治肝气郁滞、气郁化火、胸胁胀痛,或疝气痛、痛经,时发时止,烦躁不安,舌红苔黄,脉弦或数。[……]
生津止渴的“小麦汤”和除烦止汗的“小麦粥”
小麦汤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小方子,该方由小麦5钱(15g),天花粉5钱(切,15g),麦门冬5钱(15g)组成,煎服法为:以2碗水(约600ml)煮成1碗水(约300ml),趁热服用,每日两次。
此[……]
治疗吞酸吐酸,腹胀腹痛的“气爽丹”
气爽丹出自《石室秘录》,是清代名医陈士铎的一张经验方。该方由:白芍5钱(15g),柴胡2钱(6g),炒栀子1钱(3g),苍术1钱(3g),茯苓1钱(3g),六曲(即神曲)5分(1.5g),半夏1钱(3[……]
治疗血燥型便秘的润肠丸
润肠丸出自李东垣的《脾胃论》,原书谓其“治饮食劳倦,大便秘涩,或干燥,闭塞不通,全不思食,及风结、血秘,皆能闭塞也。润燥和血疏风,自然通利也。”
润肠丸的组成为:大黄(去皮)、当归梢、羌活各五钱[……]
四七汤和局方四七汤
四七汤又名半夏厚朴汤,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是宋代名医陈言的一张经验方,方由半夏5钱(15g)、厚朴3钱(9g)、茯苓4钱(12g),紫苏叶2钱(6g)组成。
本方有降逆化痰、行气解郁之功效[……]
治疗腹胀水肿的枳术汤和枳术丸
枳术汤出自《金匮要略》,在该书的《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节中,有这样的描述:“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术汤主之”,枳术汤由“枳实七枚(现用15g),白术二两(现用6g)”组成,用法是:“[……]
止咳平喘的“八味款冬花散”
《御药院方》中有一张名为“八味款冬花散”的方子,方由款冬花(洗,焙)、紫菀茸、五味子、甘草(炙)各七钱半(22.5g),桑白皮(炒)、麻黄(去节)、杏仁(汤洗,去皮、尖,麸炒)、紫苏叶各二两(60g)[……]
治疗阴虚咳嗽的清金散
《何氏虚劳心传》中有一张名为清金散的方子,由麦门冬4钱(12g),天门冬2钱(6g),白花百合一两(30g,咳痰有血加倍用),桑白皮(蜜炙)2钱(6g,咳甚加倍用),地骨皮2钱(6g)(内热甚加3g)[……]
治疗腰背痛的独活寄生汤(丸)
独活寄生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千金要方》中说:“治腰背痛,独活寄生汤。夫腰背痛者,皆犹肾气虚弱,卧冷湿地当风所得也,不时速治,喜流入脚膝,为偏枯冷痹缓弱疼重,或腰痛挛脚重痹,宜急服此方。”独活寄生[……]
治疗虚咳的补肺汤
补肺汤出自《普济方》,由桑白皮、熟地黄各二两(60g),人参、紫菀、黄芪、五味子各一两(30g),共同研成粗末,每次用三钱(9g),以水煎之,再加入少量蜂蜜在药汁中,饭后服用。补肺汤有补肺益肾,清火化[……]
消积止痛的中医方剂“五积散”
五积散出自《仙授理伤续断秘方》,该书为中医骨伤科的一本经典名著。五积散本为治疗外伤性疾病所创,但因其临床疗效卓著,后人亦多以其治疗内科杂症,辨证得当,常有奇效。五积散由苍术、桔梗各二十两(600g),[……]
《外台秘要》治疗感染性疾病重症的石膏汤
《外台秘要》中有一张治疗感染性疾病重症的石膏汤,方由石膏一两(30g),黄连、黄柏、黄芩各二钱(6g),香豉(即豆豉)三钱(棉裹,9g),栀子三钱(9g),麻黄三钱(9g)组成。以上为成人用量,儿童请[……]
傅青主治疗月经提前的清经散
清经散出自《傅青主女科》,是傅青主治疗妇女经期提前的一张方剂,该方由地骨皮五钱(15g)、牡丹皮、炒白芍、熟地黄各三钱(9g),青蒿二钱(6g),茯苓一钱(3g),黄柏五分(1.5g)组成,用时以水煎[……]
健脾止泻抗感染的七味白术散
七味白术散出自《小儿药证直决》,是宋代儿科名医钱乙的一张经验方。该方是在四君子汤的基础上加味藿香叶、木香、葛根组成的,该方有健脾益气,和胃生津的功效,主治脾胃虚弱,津虚内热,呕吐泄泻,肌肤发热,口干咽[……]
治咳嗽和咯血的“黛蛤散”(又名“粉黛散”)
黛蛤散出自新安医学派名医张杲(南宋人)所撰的《医说》卷四(引《类编》),为青黛和蚌粉,按照1:10的比例组成(一说按照1:1的比例)。原著中要求将蚌粉用新瓦炒至通红,然后拌青黛少许,每次服用三钱,用米[……]
温脾止泻,延年益寿的“不老丸”
不老丸出自《魏氏家藏方》卷五,该书为宋代医学家魏岘综合他的祖父、父亲和他本人三代的医方所编撰而成,书中收录了颇多的效验方。不老丸的组成为:川厚朴(去皮,姜制,炒)一两半(45g),川白姜(湿纸煨)一两[……]
醒脾益胃汤
醒脾益胃汤出自《外科正宗》,是陈实功用于治疗疮疡溃后,过食生冷所致的脾胃虚弱,运化失司证,临床以患者胸膈痞满,胃口差,四肢面目浮肿及小便不利等为用药指证。
本方由人参、陈皮、茯苓、法半夏、淮山[……]
治颅脑外伤和脑肿瘤的中医方剂
颅脑外伤和颅内肿瘤压迫,都可导致患者头痛、头晕、昏睡不醒、恶心呕吐,由于普通药物无法透过血脑屏障,所以一般的方剂对颅脑外伤和颅内肿瘤所致的头痛、头晕、呕吐和昏迷效果不佳,需要用到开窍醒神的药物,如麝[……]
治疗乳房肿块的瓜蒌散(栝楼散)
瓜蒌散出自《集验备疽方》,由瓜蒌(栝楼)、当归、没药、乳香、甘草等组成,煎药时用黄酒和水各半煎,治疗乳痈、乳岩等以乳房上长有肿块有特征的疾病。现代多将之用于急性化脓性乳腺炎、乳腺结核、乳腺纤维瘤、乳腺[……]
中医治疗前列腺癌的“桃仁红花煎”
桃仁红花煎这个方子出自南宋宫廷御医陈沂(字素庵)的著作《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一(其后世子孙为其整理出版的《素庵医案》中也载有此方,),其组成为: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香附、延胡索、赤芍、川芎、乳香、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