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DNA技术和一些偶合的因素,28年未破的白银连环杀人案在最近找到了凶嫌,舆论鼎沸。很久不关注新闻的我,顺着这则新闻把中国这些年的连环杀人案几乎看了个遍,阅读了白宝山、杨新海、张永明等冷血杀手的相[……]
分类目录归档:思想
发自内心的平等意识需要不急于否定他人
中元节这一天,我在恩师的家中,与恩师探讨众生平等这个话题,最后与恩师大致形成这样的共识:发自内心的平等意识需要我们不急于否定他人,也无需认定某种人生态度为好,某种人生态度为坏。所有人的人生信仰和选择只[……]
多福不如少祸
老子说:“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一个人经历了一些人生波折之后,多多少少会认同老子的这种观点。福之所至,常常会伴随着灾祸的来临。反之,一个人遭遇祸事时,亦是自我反省,接受人生洗礼以获新生的重要机会。[……]
真实世界的苦难
在真实世界里,苦难似乎是没有极限的。按照佛经的记载,佛陀释迦牟尼在当王子的时候,是不知道真实世界的苦难的,当他走出王宫,看到真实世界的苦难的时候,才决定了要往丛林之中寻找解脱之道。
这几个月我一[……]
忙碌的日子
过去的一个多月,忙得连写文章的时间都没有了,这对我这个二三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笔耕的人来说,是比较罕见的。俗话说:“山门难开,山门难闭”,医道上的事情,真是如此,一个医生一旦名声在外,患者一多,口口相传,[……]
平淡,平凡,平实,平安
不知不觉中,在医疗行业里呆了有些年头了。最近,频繁的应患者之邀,到全国各地跑来跑去。回到北京,也是求助者盈门。面对这样的影响力,说实话,我内心有点警惕,一个年轻的中医人,名气太大,是容易招祸的。我只希[……]
不行菩萨道,不知随缘好
佛教的智慧,最终落在随缘二字之上。随缘的心态,不太容易磨练出来。若对缘有一种强求的心态,太过执着和痴迷,便不免要弄得自己很烦恼。
在小乘佛教最高果位“阿罗汉果”和大乘佛教最高果位“佛果”之间,还[……]
浮生若梦,终有醒时
在帝都这繁华的世界里,倏忽之间,度过了近二十年,虽然大量时间泡在国家图书馆读书,但是也接触了中国政界、商界、医界、宗教界、学界最精英的阶层,在这充满了噪音的世界里,内心渐渐安静下来了。
到如今,[……]
论精神的超脱
超脱者,超越而从中脱出也。人人生而受束缚,但是从本质上说却又没有几个人真的愿意受束缚,受束缚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人生选择。这种不得已有自觉的,亦有非自觉的。自觉的即是各种自律行为,非自觉的是在潜意识中[……]
勇于承认自己什么都不是
人之大患,在总以为自己了不起,以我观之,这几乎是人人身上皆有的通病,笔者自己亦不例外。即便在三五成群时不急于表现自己的人,也会在独处时孤芳自赏一下。
在这浩瀚的宇宙之中,地球不过一粒微尘,而地球[……]
健康和快乐是一切的基础
那些从不求助医生的人是令人羡慕的,不管他们是穷是富。那些既不求助医生又能始终活得很快乐的人更加的令人羡慕,这样的人活在人间,就跟活在天堂似的。
最真实的幸福是简单的,在我从医多年后,我逐渐明白,[……]
一个贫寒的医者兼文人能为这个世界做什么
明天要去上海,今天老婆给我找衣服,准备我出门。找来找去,找不出几件她认为可以穿得出去见人的衣服,最新的衣服也是三年前买的。鞋子更是寒酸,最好的一双鞋子是我哥哥的一双旧鞋子。老婆看着有点心酸,想去给我买[……]
随遇而安是一种超强的生存哲学
在各种生存哲学中,我最为推崇的是随遇而安。不管遇到什么,都泰然处之,安之若素。不受外界,也不受自己的人生遭遇影响。不折腾,不强求,不伪饰,一切顺应自己的本心去做,率性而活。
随遇而安的人生,需要[……]
曾国藩格言串讲一篇
凡喜誉恶毁之心,即鄙夫患得患失之心也。于此关打不破,则一切学问才智,适足以欺世盗名。
志远注:一个人只有不出来做事,不出来发声,习惯和稀泥,才会一辈子只有赞美之声而不受诽谤和谩骂,曾国藩说他自己[……]
流弊与恶俗
凡事一走极端,便有流弊,一有流弊,便终将发展成恶俗。
如孔夫子讲孝道,有时不免失于刻板,这种流弊发展下去后,就形成了愚孝的恶俗。卧冰求鲤这样的故事,如果认真去想一想的话,实在愚孝到值得批判的程度[……]
我是怎样逐渐成长为一个泼皮的文人的
从古到今,没有知识分子的批判,社会、文化和科技,都难以取得跨越性的进展。当一个批判者需要相当大的勇气,因为批判者常常需要以一己之力,挑战一个庞大的群体的信仰。这种挑战往往意味着,批判者会因为冒天下之大[……]
宗教越来越像传销,传销越来越像宗教
宗教总是在发展的过程中,路越走越邪的。
如今中国的各种宗教组织,越来越像传销了。而传销组织,则越来越像宗教了。在一个很多人灵魂空虚的年代,宗教和传销乘虚而入,攫取信众的灵魂,搜刮信众的腰包,宗教[……]
佛教的福报论是一种并不高尚的功利主义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人类天性中本有的良善之心,是这个社会中善的一面赖以存在和弘扬的基础,但是到了佛教那里,一个人行善,成了积累福德收获回报的资粮。而佛教徒向社会众生循循善诱时,也是强调行善有各种福报,[……]
佛教的三世轮回和因果报应思想是一碗有毒的心灵鸡汤
我个人对佛陀释迦牟尼的大部分哲学观点是认同并且倾佩的,但是对其提出的三世轮回和因果报应思想却非常的不以为然。也许这位古印度丛林中的智者,只是因为自幼便受过这样的宗教信念的熏陶,或者他只是希望通过推崇这[……]
人生三无:无欲,无嗔,无惧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要想活得逍遥自在一些,活得率性天真一些,活得无拘无束,而又无忧无虑一些,首先就需要把自己的一颗心磨练出来。
外面的世界总是风波不息,只有当我们把自己的内心磨练到强大至不可摧毁[……]
宽厚而又倔强的文化豪杰——胡适读后感之三
最近因为研究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的成书背景,阅读了胡适先生的《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一发而不可收拾,一口气重温了胡适的思想著作和传记,再次为这位性情宽厚而又理性的实用主义大师深深感动。
胡适一生[……]
我没有信仰,只有价值观
我十六岁那一年,我的语文老师李立新先生跟我提读书的一个理想的标准是“博古通今,贯通中西”。我受他的影响很深,他的这个标准,成了我从那以后,贯穿我终生的读书治学的态度。我在这八个字的基础上还做到了“文理[……]
不急着去改变世界,先来改造自己
高中时,有一次恩师李立新先生和我在走廊上聊天,他跟我说:“志远,你不要总想着去当救世主!”还有一次,他在我的文章后写了一条批语:“不要锋芒太露,学会韬光养晦。”
这么多年,恩师一直不忘钝化我的锐[……]
写给儿子:扬名立万不重要
昨天晚上,儿子问我,爸爸,你写了那么多的文章,有想过出书吗?我告诉他,在他出生之前,爸爸已经出版了不少书,只是从来不署名。儿子问我为什么不署名,不扬名立万。这孩子在北京长大,班里现在攀比之风较严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