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思想

多福不如少祸

老子说:“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一个人经历了一些人生波折之后,多多少少会认同老子的这种观点。福之所至,常常会伴随着灾祸的来临。反之,一个人遭遇祸事时,亦是自我反省,接受人生洗礼以获新生的重要机会。[……]

阅读全文

真实世界的苦难

在真实世界里,苦难似乎是没有极限的。按照佛经的记载,佛陀释迦牟尼在当王子的时候,是不知道真实世界的苦难的,当他走出王宫,看到真实世界的苦难的时候,才决定了要往丛林之中寻找解脱之道。

这几个月我一[……]

阅读全文

忙碌的日子

过去的一个多月,忙得连写文章的时间都没有了,这对我这个二三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笔耕的人来说,是比较罕见的。俗话说:“山门难开,山门难闭”,医道上的事情,真是如此,一个医生一旦名声在外,患者一多,口口相传,[……]

阅读全文

平淡,平凡,平实,平安

不知不觉中,在医疗行业里呆了有些年头了。最近,频繁的应患者之邀,到全国各地跑来跑去。回到北京,也是求助者盈门。面对这样的影响力,说实话,我内心有点警惕,一个年轻的中医人,名气太大,是容易招祸的。我只希[……]

阅读全文

浮生若梦,终有醒时

在帝都这繁华的世界里,倏忽之间,度过了近二十年,虽然大量时间泡在国家图书馆读书,但是也接触了中国政界、商界、医界、宗教界、学界最精英的阶层,在这充满了噪音的世界里,内心渐渐安静下来了。

到如今,[……]

阅读全文

论精神的超脱

超脱者,超越而从中脱出也。人人生而受束缚,但是从本质上说却又没有几个人真的愿意受束缚,受束缚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人生选择。这种不得已有自觉的,亦有非自觉的。自觉的即是各种自律行为,非自觉的是在潜意识中[……]

阅读全文

勇于承认自己什么都不是

人之大患,在总以为自己了不起,以我观之,这几乎是人人身上皆有的通病,笔者自己亦不例外。即便在三五成群时不急于表现自己的人,也会在独处时孤芳自赏一下。

在这浩瀚的宇宙之中,地球不过一粒微尘,而地球[……]

阅读全文

曾国藩格言串讲一篇

凡喜誉恶毁之心,即鄙夫患得患失之心也。于此关打不破,则一切学问才智,适足以欺世盗名。

志远注:一个人只有不出来做事,不出来发声,习惯和稀泥,才会一辈子只有赞美之声而不受诽谤和谩骂,曾国藩说他自己[……]

阅读全文

流弊与恶俗

凡事一走极端,便有流弊,一有流弊,便终将发展成恶俗。

如孔夫子讲孝道,有时不免失于刻板,这种流弊发展下去后,就形成了愚孝的恶俗。卧冰求鲤这样的故事,如果认真去想一想的话,实在愚孝到值得批判的程度[……]

阅读全文

佛教的三世轮回和因果报应思想是一碗有毒的心灵鸡汤

我个人对佛陀释迦牟尼的大部分哲学观点是认同并且倾佩的,但是对其提出的三世轮回和因果报应思想却非常的不以为然。也许这位古印度丛林中的智者,只是因为自幼便受过这样的宗教信念的熏陶,或者他只是希望通过推崇这[……]

阅读全文

人生三无:无欲,无嗔,无惧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要想活得逍遥自在一些,活得率性天真一些,活得无拘无束,而又无忧无虑一些,首先就需要把自己的一颗心磨练出来。

外面的世界总是风波不息,只有当我们把自己的内心磨练到强大至不可摧毁[……]

阅读全文

不急着去改变世界,先来改造自己

高中时,有一次恩师李立新先生和我在走廊上聊天,他跟我说:“志远,你不要总想着去当救世主!”还有一次,他在我的文章后写了一条批语:“不要锋芒太露,学会韬光养晦。”

这么多年,恩师一直不忘钝化我的锐[……]

阅读全文

写给儿子:扬名立万不重要

昨天晚上,儿子问我,爸爸,你写了那么多的文章,有想过出书吗?我告诉他,在他出生之前,爸爸已经出版了不少书,只是从来不署名。儿子问我为什么不署名,不扬名立万。这孩子在北京长大,班里现在攀比之风较严重,有[……]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