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厚而又倔强的文化豪杰——胡适读后感之三

最近因为研究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的成书背景,阅读了胡适先生的《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一发而不可收拾,一口气重温了胡适的思想著作和传记,再次为这位性情宽厚而又理性的实用主义大师深深感动。

胡适一生所受的批判可谓多矣!但我却对他由衷的敬仰。他荷担了开启民智,促进民族文化进步的大任,不畏艰难,承受着各种谩骂和批判,即便颠沛流离,亦一如既往的意志坚决的前行。他一生的所作所为,正是一个铁骨铮铮的文化人,所能做到的极致。

有人说,二十世纪是鲁迅的世纪,二十一世纪是胡适的世纪。我相信胡适的思想和精神,终会让中国走向一个自由、民主、理性、宽容的时代。

hushi

作为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性人物和一代批评家,胡适一生所秉承的是实事求是的精神,胡适常说“有一份证据,便说一份话”,这句话成了贯穿他一生的为人处世的原则。他身上所具有的勇气和求实的精神,感召了无数人。

胡适先生说,中国文化上的崇古倾向所形成的文化独裁,才是让中国社会裹足不前的根本原因。虽然胡适先生一生著述,常常因为事务繁多而虎头蛇尾,只有上部,没有下部。但是文以载道,从胡适先生的著述中所透射出来的那种对本民族文化深刻自省的精神,才是至关重要的。

胡适的文章,自有一种其他人文章中所不具备的恢弘气度。胡适不惮于进行任何批判,为了促进中国社会的进步,胡适一生捅了很多马蜂窝,得罪的人数不胜数。海峡两岸,共产党和国民党,均一度掀起了批判和清算胡适的风潮。胡适孑然一人,流亡美国,看到这些批判后,也只是淡然一笑。

胡适先生为人宽容大度,温润如玉,有古君子之风。即便对谩骂自己的人,胡适亦能公平对待,鲁迅骂过胡适,但是在有人对鲁迅进行人身攻击时,胡适反而能维护鲁迅,而鲁迅就做不到这一点。胡适的品性一面是刚毅不阿,一面是宽厚质朴。

毛泽东和蒋介石均曾有意拉拢胡适,但是胡适不为所动,坚持道义。胡适关爱苍生,为了民族文化的进步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无所畏惧的前行;他爱惜人才,提携后学,不遗余力。这种高风亮节和豁达大度,在近代文化界,是极为少见的。胡适的品格,较之于一些明哲保身,躲在书斋里研究学问的所谓学问大师,高出太多了。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微斯人,吾谁与归?”胡适的理想,要实现是非常困难的,起码在目前看来,我们的社会还没有达到胡适所期望的状态。但是与胡适有着共同的愿望的仁人志士,却是前赴后继的,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一批人存在,人类文明才在不断的进步,我们才得以摆脱旧思想、旧制度、旧宗教的摧残,成为越来越自由和幸福的人。

胡适儒雅的外表之下,自有一种倔强的精神。但是胡适却非一勇之夫,在乱世之中,理性的胡适冷静的认识到要保护好自己的有为之身,活下去,才能继续战斗,而非像闻一多一样拍案而起,死在血泊之中。古来贤者皆倔强,但其中成大业者却并非单纯的只是倔强。

曾国藩在写给自己弟弟的一封家书中这样写道:

“强自禁制,降伏此心,释氏谓之降龙伏虎。龙即相火也,虎即肝气也。多少英雄豪杰打此两关不破,亦不仅余与弟为然。要在稍稍遏抑,不令过炽。古圣所谓窒欲,即降龙也;所谓惩忿,即伏虎也。释儒之道不同,而其节制血气,未尝不同,总不使吾之嗜欲,戕害吾之躯命而已。至于‘倔强’二字,却不可少。功业文章,皆须此二字贯注其中,否则柔靡不能成一事。孟子所谓至刚,孔子所谓贞固,皆从‘倔强’二字做出。吾兄弟好处正在倔强,若能去忿欲以养体,存倔强以励志,则日进无疆矣。”

我们中国的民众,自古至今不但懦弱,而且习惯了“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家屋上霜”,习惯了做鲁迅所说的“看客”,所以很难团结一致,共同来推动社会的进步。总是历朝历代的仁人志士们,如曾国藩所强调的既倔强,又窒欲惩忿,刚柔并济,不折不挠的在障碍重重的社会之中,坚持自己的理想主义,才能缓慢的推动这个古老的大国,一点一点的向前进步。

胡适做到了这一点,他坚毅而又温和,成功的在中国人思想中播种下了“思想毒素”(文革时批判胡适用语),只是胡适所发动的这场新文化运动,至今仍然处于未完成的状态。胡适所批判的,中国人崇古的文化独裁现象,依然根深蒂固的存在。传统文化中有害社会发展的一面,正在死灰复燃。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看客”精神和“阿Q”精神重新在中国大行其道,社会大众的道德水平,严重滑坡。

抵制这种文化倒流的责任,就落在我们这些后辈身上。我们应该继承胡适的倔强,为中国早日完成社会制度变革和文化变革而不断努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作者网站:www.zhouzhiyuan.comwww.zhiyuanzhai.com,微信:zhouzhiyuan197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