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的收获

开学2个月,我们学习小组第一次提交各自写作的知识点总结。令我意外的是,我只提交了一万字的文章,组里最多的一个男生提交了一万五千多字的文章。他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将他负责的章节的内容总结得十分到位。实际上我们从开会组建小组,分配第一次的写作任务,到交稿,一共才10天时间。其他同学提交的字数也不少,我目前所见到的还有一个女生写了八千多字。

我本以为这些高中刚毕业没多久的孩子,第一次提交的文章会很一般,起码在篇幅上会很有限,因为他们在高中没有受过这样的训练。孰料结果如此出人意料,他们写作的文章的质量并不差,整理出了许多我们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那个写了一万五千字的男生对我说,在写作的过程中,他感到非常充实和快乐。

这个男生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九月下旬的一天,他第一次怯生生地跟在我们几个身后,去了图书馆,连话都不敢主动跟我们说。那天图书馆闭馆时,我们一起从图书馆出来,外面下着雨,他没有带雨伞。我的雨伞很大,足够遮住两个人,我邀请他和我共一把雨伞回宿舍,我们才搭上话。

在路上,他和我聊天,声音很小,说话结结巴巴,十句话我有五六句听不懂他在说什么。但也听懂了他大概的意思,这孩子在向我表达他对我这个有勇气和他们一样参加高考,考到这里来和他们一起学习的大叔,充满了钦佩与敬意,他想和我一起学习。那天和我一起在图书馆的还有另外两个男生,和那两个男生比起来,他要胆小许多。我当然很乐意多一个伙伴,所以向他表示了欢迎。

后来我招募学习小组成员,他报名参加了。他的家庭条件不好,没有自己的个人电脑,我帮他配了一台电脑。他在写作过程中,有几次向我提问过,希望我进一步解释清楚我给出的写作要求。写作到中途的时候,他也把自己写作的部分文字给我看,让我看看他写作的有没有问题。在这次完成小组作业的过程中,他是与我沟通最多的一个小组成员。

我看他非常好学,不厌其烦地指点他如何更好地查阅文献和写作,赞扬他的刻苦与沉稳,勉励他。同时还给他一些新的参考资料,让他试着将思路再拓展开一些。这个男生一一照办,最后写出来的文章的丰富度,确实是我自己比不上的。我有许多事务性工作,没法像他一样专心致志地做好这项工作。

昨天晚上我对他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我邀请他从这周开始,每天比其他同学多学一个小时。我们冬季晚自习正常放学时间是八点四十,我请他和我一起在教室里学习到九点四十再回宿舍,他答应了。我安排他接受一次新的挑战,让他根据我列出的一份提纲,就“阑尾炎”这个专题,到图书馆多方查阅资料,把这种疾病的各种知识总结归纳出一篇标准的论文来。这对一个刚进医学院校二个月的医学生来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我答应他,我会全程指导他,他把这项任务应承了下来。

我昨晚单独找他谈了谈,我希望他把这篇阑尾炎的文章写好后,就开启自己的自媒体,把自己在学校写作的文章都发布在自己的自媒体上,学习运营自己的自媒体。不管他将来做什么工作,都同时兼做医学科普工作,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从此刻起,未来一辈子都终身学习且要笔耕不辍,或者最起码未来十年在求学生涯和工作中都坚持如此。他有点胆怯,担心自己做不好,我承诺我会帮他启动这一程序,在校期间监督他养成这种习惯。并且告诉他这么做对他的一辈子来说,意义重大。这个男生在听完我给他做的分析后,答应了下来。

我不但打算这样帮助他,我还打算这么帮助小组里的其他成员,但这项工作无法同步开展。因为一来我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二来其他人这么做的时机还不够成熟。对有些小组成员来说,完成眼下的作业都压力挺大,继续增加新的任务,他们会承受不了。我不能让他们崩溃了,压力太大他们会放弃小组学习,所以只能因材施教。

我在组建这个小组的时候,并不敢奢望短期内会有多好的效果。但现在看来,这个小组的出现,也许会改变部分同学的一生。在他们对未来还很迷茫的时候,有个前辈帮助他们理清自己的发展思路,教授他们一些关键的技能,带着他们起步前行,这可以让他们少走许多弯路。那些未来向他们求助的患者,亦将因此而受益。

今天一个女生问我,叔,你做一件事前,会首先考虑什么?我说我会考虑这件事情是否有意义。她接着问我,有意义就是对自己有好处吗?我回答她,那不一定,如果一件事情对其他人有好处,即便于我本人而言,不一定会有什么好处,那也是很有意义的,我也会毫不犹豫地去做。

这个女生的问题让我想起几年前一个出家的法师问的另一个问题,她问我,你做事的发心是什么?在你做一件事情之前,你的起心动念是什么?我告诉她,我没有起心动念,做事前去想起心动念太复杂,会导致行动太慢。我根据直觉做事,我的直觉告诉我这件事情有意义、应该做,我就去做。

我想这大概是我一贯的作风吧!我的人生其实也因为这种作风而精彩纷呈。这种性格特征让我在人生之旅中结识了许多情深意笃的朋友,他们帮助我开拓了许多我以前看不见的视野,也丰富了我的人生体验。我相信在未来的某个时候,我会以我今天结识的这群年轻人而自豪的。

尊敬的读者,我正脱产在医学院校全日制学习,所有文章皆为我每日学习笔记或个人随笔,仅供读者参考。我除此博客与微信公众号外,无任何其他自媒体。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zhouzhiyuan360(或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周志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