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无:无欲,无嗔,无惧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要想活得逍遥自在一些,活得率性天真一些,活得无拘无束,而又无忧无虑一些,首先就需要把自己的一颗心磨练出来。

外面的世界总是风波不息,只有当我们把自己的内心磨练到强大至不可摧毁,亦不可被干扰的状态时,我们才能无论是在人生的狂风巨浪中,还是在人生的风平浪静时刻,都能够心如止水,不受外界影响。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能安之若素。

我个人认为有三种人生态度,是需要磨练出来的。

最重要的一种人生态度是无欲。

无欲不等于无所作为,无欲是不管有作为还是无作为,都不对功名利禄有任何期待。任何结果都坦然接受,从一开始就对最坏的结果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期待美好的结局,不期待美好的名声,也不期待丰厚的经济回报。

那么无欲之后的人生,靠什么来支撑呢?靠乐趣。没有乐趣也没有欲望的人生,是消沉和虚无的人生,这种消沉和虚无的人生,是我个人所不取的。

如果一件事情,是自己喜欢做的,只要无害于人,那就埋头去做,乐在其中,即是我们所需要的全部回报。至于名利上的回报,根本不必在乎。得到了就得到了,没有得到也不必在意。一个人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不管能够做到什么程度,都可以始终满怀激情。

所以我个人一向随心所欲,从来不听任何人给我提的人生建议,因为只有我自己的内心,知道我自己喜欢做什么。兴趣这种事情,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旁人怎么会了解我们自己呢?一个人若自己都不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指望其他人能够帮助我们指点迷津,告诉我们怎么去做,那绝对是毫无用处的。兴趣是来自内心深处的激情澎湃的力量,它可以支撑我们一生。

兴趣可以带来的动力是惊人的,是欲望远远带不来的。古往今来,能够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者,靠的多不是欲望的驱动,而是个人兴趣和理想的驱动。人对自己的欲望终有厌倦的一天,但是对自己的兴趣,可能会有疲倦的时刻,却不会厌倦。

前段时间看到有位教育家对东亚教育的评价,觉得甚为中肯。这位教育家认为,整个东亚地区的教育,都是在扼杀个人兴趣的教育,这种教育,过度的功利化,所以多数东亚人的人生,都被毁在这种教育体制上。因为很多东亚人长大后,没有自己的个人爱好,工作只为了生存得更好一点,最终不免落入功利主义的深坑,在自己并不喜欢的岗位上,汲汲于名利,浪费了一辈子的光阴。

但是我个人认为,这不是东亚的文化因素造成的。从人的本质来说,每个人都希望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并不期望名利上的回报。只是东亚地区,这些年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我们从欧美的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出,百年前的欧美地区的人民,与今天的东亚地区的人民没有什么两样。

罗素先生当年到中国来讲学时,就极为羡慕中国人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而鄙夷当时的欧美人为了名利而不顾一切的浮躁作风。如今,这股风气在东亚地区流行起来了。再过一两代人的光景,我相信包括我们中国人在内的东亚人,生活态度上会发生很大的改变,不会再像今天的东亚人一样,汲汲于名利,将一生葬送在愚昧的欲求之中,而会沉浸在自己的爱好之中。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人完全沉浸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之中,会自动忘记外界的各种纷争,达到像孔子说的“三月不知肉味”的忘我状态。

所以我现在教育我儿子时,只重视发现和培养他的兴趣,其他一概不在乎。那些拥有自己的人生兴趣的人,是有福的人。因为我们周边,多数人没有自己的人生兴趣,或者即便有,也不会有那种令自己愿意全身心投入的人生兴趣。

我个人认为,父母赐予孩子的最好的礼物,就是帮助他发现和培养起可以令他们终生乐此不疲的兴趣,一两项兴趣助他们度过漫漫人生,即便一无所成,也是没有虚度的,起码他快乐了一辈子。

第二项重要的人生态度,是无嗔。

无嗔是一个佛家的概念,但是儒释道乃至于西方的各种宗教派别和哲学家,都提倡无嗔。只是说法不一样。在孔子那里,无嗔是”不愠“,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在老子那里,无嗔是不争,为而不争,是老子的人生态度。在西方世界,无嗔是宽容,西方人提倡宽恕一切人,即便是自己的仇人,也去宽恕。这都是无嗔的表现。

我们中国人是极容易嗔怒的,我在网上写作的时候,对中国人这种嗔怒体会得最为深刻。不管我写作什么题材,都极容易遭致铺天盖地的谩骂。我现在在网络上写作快二十年了,算是见识了中国读者们谩骂的各种花样了。头几年的时候,我会对这些谩骂在意一些,与谩骂者辩驳一下。如今,则已如老僧入定,对所有的嘲讽和谩骂都视若无物,有时看到一些谩骂花样比较新奇,还会莞尔一笑。

这是我修习佛法的收获,佛教提倡“常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对这个嗔,很多人看不破,过不了这一关。依我看,只要到中国的各大开放型论坛上泡上几年,比如在早期的一塌糊涂,后来的天涯、猫扑,现在的今日头条和一点资讯等网络平台上,泡多了,这嗔就自然而然的没有了。被骂多了,只有两种结果,一种结果是,有些人从此再也不敢出来写作,另一种结果就是我这样的,无嗔了。

这种历练对我的好处是,它帮助我在生活中,也逐渐做到了无嗔。我们在生活中,可以说每时每刻可能都会有闲气受,左邻右舍、同事朋友的流言蜚语、恶意中伤,多得数不胜数,如果要生气,最倒霉的就是自己。

一个人在这个社会上影响的人群越广泛,所要挨的批判和谩骂也就会越多。所以如果我们要在这个社会上做点自己想做的事情,首先就要预备一张无比厚实的脸皮,能够对抗得了来自四面八方的种种非议。一个人对抗非议的能力太差,是没有办法成就出自己想成就的事业的。

面对非议,最佳的对策,就是佛教所提倡的“是非以不辨为解脱”,不解释,不分辨,不恼怒。学习寒山和拾得一问一答中提倡的无所谓的人生态度,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该如何处之乎?”拾得答曰:“只需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这种态度,比曾国藩提倡的“打落牙齿和血吞”的好汉心态要强很多,隐忍、把闷气憋进自己的心里,俱不是好办法,因为那刚强的好汉,憋着一肚子气,从我们中医来说,属于七情太盛,必然会致病的。只有来多少谩骂,都随时放下多少谩骂,淡然一笑应对之,才不至于对我们的身心造成伤害。

而那种“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睚眦必报的态度,则更可怕。我初中时期有个同学,就是这么“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刚烈,与人有点仇怨,必定要找补回来。结果是二十多岁的时候,自己死于一场械斗。要我说,这“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俗语,应该改一改,叫“傻瓜报仇,十年不晚”。为了一点仇恨,十年生活在嗔怒之中,折磨自己,何其愚蠢也!

人真正要做到无嗔是不容易的。金庸先生在其《飞狐外传》中提及的毒手药王无嗔大师,法号经历了从一嗔到微嗔,再到无嗔的变化,这种变化,反应的是多数人真实的人生体验,开始的时候不免有嗔,渐渐的嗔怒越来越少,即便有,也不过微微一嗔,再到后来,也就无嗔了。

一般来说,一个人要到了不惑的状态,才会逐渐做到无嗔。彻底的绝对的无嗔,需要一个人既已洞明世事,又能慈悲为怀,宽恕众生。既要有忍辱的胸怀,又要有明白事理的智慧。

在《四十二章经》中,沙门问佛:何者多力?何者最明?佛言:忍辱多力,不怀恶故,兼加安健。忍者无恶,必为人尊。心垢灭尽,净无瑕秽,是为最明。未有天地,逮于今日;十方所有,无有不见,无有不知,无有不闻,得一切智,可谓明矣!

在这里,忍辱带来的多力和洞明世事带来的“最明”是联系在一起的。唯有阅历丰富,明白一切众生只因尚处在无明之中,所以仍然有各种不应有的暴戾行为,方能真正的宽恕所有人。

实际上,真正值得羡慕的是内心无嗔之人,真正值得同情的是内心装满了偏执、恶毒和恼怒之人,因为前者,始终处在安然泰然的状态之中,而后者则经常处在忿懑的状态,对其身心均是不好的。所以两个人起了冲突,那宽容的一方,是获利的一方,那计较的一方,是受损的一方。

第三项重要的人生态度是无惧。

孔子说的君子要符合的三条标准,其中之一就是勇者不惧。人活在这个世上,各种人我们都会遭遇到,各种困难我们也都会遭遇到,各种批评我们同样会遭遇到,遭遇了这一切怎么办?无畏无惧一往无前即可。卡夫卡说,每一个困难都战胜了我,这是一种典型的懦夫心态。一个天生勇敢的人,面对一箩筐的困难,要面不改色心不慌,淡定从容继续前行。

没有谁的人生目标是容易实现的,历史上的每一个伟人的事业都是在荆棘丛中创建起来的。即便我们不追求什么伟大的人生目标,我们只求自己舒心适意的活着,那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活着,就要为稻粮谋,谋生的过程也是需要付出辛劳的。如果这谋生需要与其他人合作,在这合作的过程中,可能我们还会遭遇各种不可预料的意外,这漫长的一生,怎会一帆风顺?

碰到问题,解决问题;碰到困难,解决困难;碰到坏蛋,解决坏蛋。最不该的是,碰到不如意,解决自己。人生在世,只要一息尚存,就该自强自立。把欲望降到最低,这世上就没有跨不过去的坎。把胆量提到最高,这世上就没有斗不过的恶狼。

鄙人一生,多数时候以宽恕为怀。但是也在家人和自己的尊严受到严重侵犯时,几次提起一把菜刀,直接用武力解决问题。高一时,因为在学校当学生干部,得罪了人,被几个小流氓打了,于是从学校小卖部借了把菜刀,直接砍杀过去,那群嚣张的小流氓立即服软;有次一位高邻,从九楼往下扔玻璃,不但砸掉了我家顶棚,还差点砸了我的孩子,而且不停的扔,拙荆与之理论,这位高邻嚣张得很,破口大骂,鄙人回家,得悉此事,也是直接提着一把菜刀,赶到高邻家,结果嚣张的高邻也趴下连声道歉了;还有一次,我租赁的北京某部队的办公室租期未满,该部队营官,不退租金,直接轰我们走,鄙人就每天提着一把菜刀去办公室,声言敢强闯入者,杀无赦,结果人家也服输了。

以鄙人的经验,真到了忍无可忍的时候,不妨匹夫之勇一把,只要我们摆出了亡命之徒的架势,多数人会怕得不得了的。但是这个分寸要把握好,佛经中说“制命不死难”,对于不可理喻之辈,制止他们为非作歹很重要,但是要有中国传统武学里讲的“寸止”的精神,让人屈服并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之后,就够了,不要真的刀砍了人家,杀死了人家,那不叫勇,叫愚。人即便在教训他人时,也当存一份宽恕之心,世上十恶不赦之人很少,真的杀了一个人,便有一家人痛。

无欲,无嗔,无惧。做到了这三无,一个人生活在这世界上,大概不管这世界多混蛋,也不至于伤到我们自己半根毫毛,该高高兴兴的做事就高高兴兴的做事,该快乐的生活就快乐的生活。这世上没有谁有义务为我们的人生负责,我们自己的幸福和快乐,需要我们自己去把握,我们自己的权益,也需要我们自己去捍卫,我们自己的心情,同样也需要我们自己去调整。

只有一个人自己强大起来了,世界才伤不到我们。

微信公众号:zhouzhiyuan360(或搜名为“周志远”的公众号即可)

作者网站:www.zhouzhiyuan.comwww.zhiyuanzhai.com,微信:zhouzhiyuan197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