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摘自《金刚经》
人心易变,一念只能保持一瞬间,一瞬间过去之后,就会有新的一念产生。无论是他人,还是我们自己,都难逃这个规律。所以佛经中说:“[……]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摘自《金刚经》
人心易变,一念只能保持一瞬间,一瞬间过去之后,就会有新的一念产生。无论是他人,还是我们自己,都难逃这个规律。所以佛经中说:“[……]
有一天我的哥哥跟我说,什么是你热爱的事业,你热爱的事业是那种可能会令你感到疲倦,但是绝不会令你感到厌倦的事业。这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以前没有人这么清晰的告诉过我热爱和不热爱的分野在哪里。[……]
生活永远无法风平浪静,唯一能风平浪静的,只有我们自己的心。
——题记
十八岁那一年,我上大学一年级,我的父亲破产,家里陷入困顿,那一年我的哥哥上大三,整个家庭为钱的事情愁云密布。我决定自谋[……]
从普遍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国城市中25%的人口将会患癌症,而农村人口这个比例是21%。越是发达的城市,患癌比例越高。如北京、上海、广州、杭州这些一线城市,基本上每3个人中会有1个人死于癌症。而一些生活方[……]
花了四五天时间,断断续续的看完了12集的纪录片《玄奘之路》,看完后颇为感动,萌生了要写一本《智者的人生》的书的念头,把我这一生仰慕过的那些人生智者的传奇经历和思想概要写出来,向读者们绍介一下他们的主要[……]
降魔者先自降心,心伏则群魔退听;驭横者先驭此气,气平则外横不侵。
——《菜根谭》
佛教中有个术语,叫对治。小和尚有烦恼,老和尚就会让小和尚把烦恼对治掉。这个“对治”怎么翻译成现代文呢?按照[……]
中国有句老话,凡事放三年,都不叫事儿。我们一生会遇到很多不如意的事情,放它三年后,都会觉得当初的痛苦和执着很没必要。
我妈去世,我很悲痛,三年后,心中的悲痛淡了许多。我曾经痛恨的几个人,我以为这[……]
人生减省一分便超脱了一分,如交游减便免纷扰,言语减便寡愆尤,思虑减则精神不耗,聪明减则混沌可完,彼不求日减,而求日增者真桎梏此生哉!
——《菜根谭》
《老子》说,多则惑,少则得。人一生,求[……]
撰写了《情爱论》的瓦西列夫通过大量的数据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源自于性欲的激情最多只能持续25个月。也就是说,两个人在一起超过两年,就再不是靠激情,而是要靠其他东西来维持了。悲观主义哲[……]
有些癌症患者在患病后,易受宗教影响,成为禁欲主义者和素食主义者,生活走向了一个极端,导致身体上和精神上都出现营养不良的现象,很不利于养病。兹撰此文,发表一下我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迄今为止,没[……]
人贵有自知之明,这自知之明,即是知拙。知道自己是个有缺陷的凡人,知道守拙自谦,就不容易头脑昏聩到听几句恭维话就不知所以、狂妄自大。
虚荣心是人性的弱点之一,它容易使人对自我真实的状况产生认知障碍[……]
今天,在慈寿寺佛塔下散步时,我突然莫名其妙的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前生一样。如果有前生,我一定是个持戒精严、进止清净的出家人,日子是在梵呗声中度过的。我这一生,无论心如何乱,只要接近佛教道场或者曾经的佛教道[……]
昨晚看星云大师的著作,偶然看到星云大师引用的维摩诘居士的一句“一默如春雷”的话,心中很有感触。沉默有时能发出比春雷更响亮的声音,行动永远比语言重要。
回思我自己在处理家庭或者家族里的各种人际关系[……]
昨晚兄弟俩通电话,老哥说了两句话,对我有所触动,谨记如下:
一是我这个人还有点虚荣心,喜欢受人尊重,这个是一个毛病,我的很多麻烦貌似也确实从此而生,回想这些年我上过的当,吃过的亏,和受过的罪,其[……]
一切强求皆非缘,顺其自然才是真。风波焉能总不息,老僧终有入定时。
生活,在风雨过后,真正留下来的,也就一些质朴无华的东西。人,活着活着,就会知道精神内守的重要性。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有句话:“[……]
各位亲朋好友:
志远近来突感心潮澎湃、文思泉涌,难以自已,所以欲闭关创作和学医一段时间,除接待患者求诊外,杜绝一切社交活动,电话亦常关机,还望理解。
志远二十年前就教于恩师李立新先生门下,[……]
最近有些读者向笔者请教学医的一些问题,我自己半瓶不满的状态,是不敢好为人师的。撰写此文略谈一下我自己学中医的一些浅见,以答各位中医同好。笔者年轻识浅,拙文也只不过是抛砖引玉,不当之处,还望读者诸君指教[……]
这世上没有不存在问题的婚姻,如果一定要去找问题的话,再美满的婚姻也能找出数不胜数的问题。人到中年,最容易出现的就是婚姻问题了。
有个相交十多年的朋友跟我说了一句话,人生是如此的漫长,中年又是那么[……]
我的儿子今年上小学五年级,学校里的功课和校外辅导班的功课加起来繁重得我都为他感到累得慌。但是他的妈妈似乎还嫌不够,各种办培训班的对她进行狂轰滥炸式的洗脑——广告软文写得充满了诱惑力,有一些广告纯属恐吓[……]
人都难免会有自己的偶像,我在文学方面的偶像是王小波先生。
2016年4月8日,也就是清明节刚刚过去的第一个周末,我一个人坐公交车去了位于昌平区阳坊镇的佛山陵园,为我的偶像,一代天才作家王小波先生[……]
孔夫子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一个人要达到不惑的状态,既需要大致认清世界,又需要大致认清自己。要做到这两点,殊不容易。要既能认清世界又能认清自我,需要非常丰富的人生阅历。
我们生活在社会之中,[……]
人生何时为最好的年华?在我看来,可以主宰自己的行动,能自主的照顾自己的时候就是最好的年华。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我愿意把自己最好的年华献给理想,而非屈从于现实。
我最不能忍受的一生是未曾为自己的理[……]
大概在2000年前后,我哥哥的一个在北方交大上大学的同学向我推荐了王小波的著作,那时候王小波热正在大学生中兴起,逐渐的形成了一个王小波的粉丝群体:王二的门下走狗。
那时的我,心高气傲,对自己的文[……]
北京的柳条披上了一层嫩绿,春天来了。在南方是不容易因为这久违的绿色而心生喜悦的,但是在北方,过完一个漫长的冬季,重新看到绿色嫩芽,却是另一番感受。
世间万物,都在生生不息中不断循环。冬去春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