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鹏(1925-1992)系中国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曾师从冉雪峰、岳美中、赵锡武等中医名家。他临床四十余年,擅长治疗多种疑难杂症。其用药精简有效,颇具特色。他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医内科学简编》、《中医常见疾病验方手册》等书籍的编委人员。
1988年6月3日,张教授曾接诊一位肺腺癌胸腔积液患者,该患者张某经张教授以小方剂治疗后,效果显著。患者5个月前因为气急息促、心悸及微咳少痰,去医院就诊,确诊为肺腺癌。并因为胸腔积液过多而住院,但治疗后胸水并未消退。面诊前2个月,患者每隔7-10天抽取胸水一次,每次500-1100ml,抽后不久即复发。患者希望试试用中医的方法治疗其胸水,遂就诊于张教授。
初诊时患者胸胁胀满疼痛,小便不利,祛寒肢冷,舌体胖大,苔白,脉沉弦,一派肾阳衰弱的迹象。张教授拟以温阳逐饮的治则治疗。
初诊处方如下:制附子10g,白芍12g,茯苓10g,炒白术10g,全瓜蒌20g,姜半夏10g,葶苈子15g,生姜10g,大枣10枚(掰碎)。10剂,水煎服。
患者服药后症状改善,遂又自行加了4剂,连续服药14剂后才复诊。这次半个月才抽水一次,抽水量450ml,小便量增多,各种症状都减轻了。张教授遵效不更方的古训,只在上方基础上加陈皮10g,让患者继续服用。半年后随访得知,患者从那以后一直没再抽液,体力恢复,已经能够从事一般家务,西医复查,胸腔积液已经消除。
张教授的处方用药少,但是组方精巧。他的这张方剂中含有真武汤、葶苈大枣泻肺汤和瓜蒌薤白半夏汤三张经方,这些方剂都是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的方剂。真武汤温阳化饮,葶苈大枣泻肺汤泻肺逐饮,瓜蒌薤白半夏汤宽胸消痞,三方合用,辨证施治与辨病施治相结合,标本兼治,完美的解决了患者的问题。用药不多而效果显著,充分展示了经方的魅力。
需要注意的是,按照中医的十八反和十九畏理论,半夏和附子是不能同时使用的。但是十八反和十九畏并不科学,而是金元时期的一些医家穿凿附会的一些用药禁忌。比如附子、乌头和半夏、白蔹这些之所以会构成十八反,竟是因为前者是黑色的,后者是白色的,古人认为黑白不能共用,这种用药禁忌颇为荒唐。汉代张仲景就将附子和半夏同用,现代药理实验也显示附子和半夏同用并无致命的剧毒,所以这样的用药禁忌与迷信无异。张教授不受这种迂腐的观念影响,反倒有较好的疗效。
但是能否这样用也要因人而异,如果有些患者在意这一点,我们在临床上能避开就要避开,这样可以规避不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尊敬的读者,我正脱产在医学院校全日制学习,所有文章皆为我每日学习笔记或个人随笔,仅供读者参考。我目前学业繁忙,精力有限,毕业前无法为您提供服务,敬请谅解,患者朋友请到正规医疗机构挂号就诊。我除此博客与微信公众号外,无任何其他自媒体。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zhouzhiyuan360(或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周志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