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人生感悟

送别堂兄周志强医生

2023年11月2日,我从北京赶到家的时候,刚刚因肺心病猝死的堂兄已经下葬了。我没赶上他的出殡,但按照我们这里的惯例,后天我们才去给他的坟覆土,让他入土为安,我还可以为他覆土。

直到现在,我仍然[……]

阅读全文

愈减愈少愈轻松

占有、索取和好逸恶劳并不能带来快乐,而只能带来空虚。这种空虚是及时行乐弥补不了的,及时行乐只会使空虚的人更空虚,追求即刻满足会让人滋生虚无感。相反,真诚、友善、奉献、勤劳、节俭、宽容、忍耐却可以让人充[……]

阅读全文

在绵绵秋雨中的忏悔

窗外,秋雨绵绵,凌晨醒来的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心中的伤痛一阵阵的袭来,令我难以释怀。

我的前半生一直希望自己能做到“宁可人负我,不可我负人”,不伤害一个众生。但事与愿违,因为自己内心[……]

阅读全文

泥土地上的爱情

今天是七月初七,中国民间传说,七夕之夜,牛郎织女会在天上重逢,所以七夕这一天是中国的情人节。七月初七也是我母亲的生日,我母亲出生的这个日子非常凑巧地与情义有关,而她的一生也是有情有义的一生。她与我的父[……]

阅读全文

忙而不累

每天早上四点钟,我就起床开始看书和刷题。六点钟左右,这座城市里上学和工作的市民们陆陆续续开始起床洗漱之时,我已经在书桌前学习了两个小时。六点到八点之间,除了吃早餐和干点必要的家务活儿之外,大多数时间我[……]

阅读全文

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幸福

这段日子我的大家庭不太顺利,意外一个接着一个的来,每一个都性命攸关。家族里的老人失足落水去世了一个,外甥女打了一针疫苗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直接进了ICU,至今也没有完全脱离危险。还有一个亲戚遭遇别的灾[……]

阅读全文

临行前父亲的嘱咐

正月初四,我从老家动身去武汉,准备次日从武汉动身回北京。家人一起送我上高铁,父亲在送行的路上对我说,你不要全副心思扑在别人的身上,无论是对病人还是对家人都不必如此呕心沥血,要让每个人自己去操心自己的事[……]

阅读全文

梵音入耳,万虑离心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那个噪音很少的年代,夜半时分,寒山寺早起的僧人们敲响的钟声,古朴悠扬,穿透苍穹,传入羁旅异乡,夜宿客船的游子的耳中,引起的乡愁和惆怅,现代人恐怕很难再体会到。[……]

阅读全文

成熟、衰老和死亡

中秋过后,西郊的稻子陆陆续续的黄了。走在田埂上,闻着熟悉的稻草香味,入夜后在稻田边看远处星星点点的灯火和满天的繁星,我感觉自己不是在繁华的北京城,而是回到了大别山深处的老家。

我喜欢这成熟的季节[……]

阅读全文

延缓衰老要从中年开始下功夫

老话说:六十岁后,一年不如一年;七十岁后,一月不如一月;八十岁后,一天不如一天。这句俗话形象的形容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衰老的速度在不断的加快。衰老和死亡是任何人都躲不掉的,但延缓衰老和延长寿命却是可以[……]

阅读全文

和时间做朋友

我们一生中最好的朋友是时间。当我们伤痛时,它耐心地疗愈我们;当我迷惘时,它耐心地引导我们成长;当我们被全世界误解和质疑时,它仍然愿意耐心地支持我们,总有一天,它会让一切水落石出;当我们不能确定一份友情[……]

阅读全文

生生不息,未来可期

今日凌晨,我的小侄子在深圳出生了。家兄中年得子,全家喜出望外,我一大早就给父亲打电话报喜,父亲开心得不行。说到请客庆贺,父亲表示疫情结束后再说,如果十年不能结束,那么十年都不必考虑请客的问题,不给亲戚[……]

阅读全文

当死即死,步步求生

陶渊明为什么能这么豁达?他的一首诗给出了答案:“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很多人怕死,他不怕,他把死亡看着是天地之“大化”使然,死亡这件事情被他写得挺有诗意,“纵浪大化”就像是[……]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