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溪心法》中有一张名为抑痰丸的方剂,该方由瓜蒌仁1两(30g),半夏2钱(6g),贝母3钱(9g)组成。制法为将以上三种药共研成细末,做成药饼蒸熟后制成麻子大小(绿豆大小)的丸药,每次服用100丸,[……]
分类目录归档:中医药
治疗胃溃疡导致的胃痛和胃出血的“乌及散”
乌及散由乌贼骨和白及按照1:2的比例组成,两种药一起共同研成细末,每日三次,每次用3g,饭后二小时服用。本方的功效为制酸止血,适应症为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导致的呕吐酸水、胃出血。方中的乌贼骨有抑制胃酸的[……]
治烦热、口干、失眠的“地骨皮散”
《太平圣惠方》中有一张名为“地骨皮散”的处方,由地骨皮2两(60g),天花粉1两(30g),石膏1两(30g),黄连1两(30g),炙甘草1两(30g)组成,制法为将以上药共同制成粗末。每次取4钱(1[……]
张锡君治疗纵隔肿瘤伴胸腔积液医案赏析
张锡君老大夫生于1913年,原籍江苏省无锡,他自1930年开始正式行医,一生积累了五十多年的临床经验。他曾任重庆第一、二中医院院长,张老生前治疗患者无数,救治过很多危重病人。本文介绍其用祛痰化瘀、散结[……]
治胃痛便血的“小乌沉汤”
小乌沉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绍兴续添方,组成为:乌药(去心)十两(300g),甘草(炒)一两(30g,去皮、毛,焙干)二十两(600g)。以上三药,共为细末,每次用一钱(3g),入盐少许,或不加盐[……]
治消渴水肿的“汉防己丸”
“汉防己丸”出自《太平圣惠方》,在《圣济总录》中该方又名“防己丸”。方由汉防己七钱五分(22.5g),猪苓七钱五分(22.5g),天花粉一两(30g),赤茯苓一两(30g),桑白皮一两五钱(45g),[……]
不要走进偏执的死胡同
无知要比博学更容易产生自信。
—— 现代生物学奠基人之一查尔斯·达尔文
2000年,幽默科学杂志《不可思议研究年报》把当年的“搞笑诺贝尔奖心理学奖”授予康奈尔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大卫·邓宁([……]
不要对医学抱过高的期望,学会适应带病生存
我家附近三级甲等医院很多,其中颇有一些医院是外地患者来北京就诊时的首选。我们一家都办了北京市的医保,过去总觉得自己得了很多外地患者享受不了的医疗福利。但最近我们回顾了自己一家人以及住在我家附近的一个老[……]
我治疗伤口(或溃疡)难愈合的经验方
我经常遇到术后刀口难愈合,或体表肿瘤表皮破溃后难愈合的患者,或胃出血患者,我用自己的一张经验方治疗他们,有较好的效果。现将此方介绍给其他患者。
方如下:生黄芪30-90g,白及10-30g,金银[……]
止咳良方“人参款花丸”
“人参款花丸”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由款冬花、人参、五味子(炒)、紫苑、桑白皮各等份组成,制法为将以上各药共研为细末,以炼蜜为赋形剂,做成鸡头米(芡实)大小的丸剂。每次服用1丸,饭后细嚼后,用淡[……]
能缓解食道癌或贲门癌引起的幽门梗阻的“五噎散”
五噎散出自《济生方》(在《景岳全书》中该方又名“五膈散”),是一张治疗“五噎,食不下,呕逆痰多,咽喉噎塞,胸背满痛”的方剂,此病与现在的幽门梗阻相似,多由食管炎、贲门癌或食管癌引起。
五噎散组成[……]
《温病条辨》中的“化癥回生丹”的抗癌消肿作用
清代名医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中有一张名为“化癥回生丹”的处方,该方主治“燥气延入下焦,播于血分,而成癥者”,这种病多类似于现代的妇科肿瘤。但实际上从化癥回生丹的组分来看,化癥回生丹是一种广谱抗肿瘤药物[……]
化痰止咳平喘的小杏仁煎
小杏仁煎出自《鸡峰普济方》,由杏仁二两(60g),紫苑、款冬花、茯苓各五钱(15g)组成。制法为将杏仁研磨为膏,将紫苑、款冬花和茯苓研成细末,以杏仁膏与炼蜜一起和药,共制为梧桐子大小的丸药。每次服用5[……]
通脱木的根、茎髓、花蕾的药用价值
五加科通脱木属植物通脱木的根、茎髓和花均能入药,其根入药名为通花根,其茎髓入药名为通草,其花入药名为通花花。通草是很常见的一种中药,但通花根和通花花则较为少见。实际上通花根和通花花的功效与通草很相似,[……]
云贵地区青草药通光散的抗癌消肿作用
通光散是萝藦科牛奶菜属植物通关藤的茎、叶和根,通光散是云贵民间常用的一种青草药。关于通关散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云南嵩明人兰茂所撰写的《滇南本草》一书。《滇南本草》记载通关散能“通乳、利尿、祛痰、清火”[……]
治疗腰痛的神应丸
神应丸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威灵仙、当归、肉桂按照2:1:1的比例组成(个人自制可以按照威灵仙100g,当归50g,肉桂50g为一料委托药店制药),制法为将以上三种药研成细末,用酒煮面糊为丸,丸[……]
交泰丸的多种功效
交泰丸出自明代名医韩懋所著的《韩氏医通》,由生川连一两(30g),肉桂心1钱(3g)组成。制法为将以上二味,共研成细末,以白蜜为丸。每次服用5-8分(1.5-2.4g)。按照中医理论,本方主治心肾不交[……]
《外台秘要》疗水肿方十三首注释
《外台秘要》水病二十六门中专门收录了治疗水肿病的十三张方剂。这十三张方均有利水消肿的功效,到今天仍然很有参考价值,姑录如下:
范汪疗水肿方
葶苈子一两(熬黑),甘遂一两(熬),吴茱萸四两。[……]
解表透疹、止泻抗病毒的升麻葛根汤
升麻葛根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由升麻、白芍、炙甘草和葛根按照2:2:2:3的比例组成,各药混合在一起,研成粗末,每次用3钱(9g),水煎服。现代多用汤剂或丸剂,成人可用以下量:升麻6g,白芍6[……]
蒙医治胃病名方“五味清浊散”
我国蒙古族有独特的民族用药经验,蒙医的一些经验方也颇有效验。五味清浊散是蒙医治疗消化不良的一张名方,本方由石榴400g,红花200g,白豆蔻50g,肉桂50g,荜茇50g组成,用时将以上五味一起研成细[……]
治胃热呕吐的黄连竹茹橘皮半夏汤
黄连竹茹橘皮半夏汤出自《温热经纬》,由黄连、竹茹、橘皮、半夏各等份(各3-6g)组成,有清胃化湿,理气降逆之功效,主治幼儿脾胃失伤,呕逆者。现多以之治疗湿热呕吐证,症见脘腹疼痛、消化不良、舌红、苔黄腻[……]
中药佛手的疏肝理气和抗肿瘤作用
佛手是芸香科柑橘属植物佛手的果实,亦名佛手香橼、蜜罗柑、五指柑、福寿柑、佛手瓜等。成熟的佛手香甜可口且多汁,是一种很好吃的水果,在闽南、广西等地很受人欢迎。
中医很早就将佛手入药,关于佛手的作用[……]
治疗痛经和经血量多的“清热调血汤”
清热调血汤出自《古今医鉴》,由牡丹皮、生地黄、香附、当归、桃仁、延胡索、白芍各3钱(9g),黄连、川芎、红花各2钱(6g),莪术1钱(3g)组成。
清热调血汤有清热凉血,祛瘀止痛的功效,主治“妇[……]
活血止痛方“通瘀煎”
“通瘀煎”出自《景岳全书》,是明代名医张景岳的一张经验方。该方由当归尾2-5钱(6-15g),山楂、香附、红花各2钱(6g),乌药1-2钱(3-6g),青皮1钱半(4.5g),木香7分(2g),泽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