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溃疡为很常见的一种疾病,其病因多种多样,有些患者因为个人体质原因,会出现复发性口腔溃疡,有些患者则是因为在接受某种治疗后产生了副作用,出现了口腔溃疡,比如癌症患者化疗后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口腔溃疡。[……]
作者归档:周志远
消炎、消肿、止痛的“伏龙散”及其拓展方
伏龙肝是一种中药名,伏龙肝即灶心土,是用农村柴火灶内部中心的红土做成的,这种红土在灶膛处经过很多次的煅烧,性质较为特别。灶心土的主要成分为硅酸、氧化铝和三氧化二铁,另外还有氧化钠、氧化钾、氧化镁、氧化[……]
噎膈反胃的食疗方“韭汁牛乳饮”
噎膈和反胃是中医病名,噎膈的症状是进食时吞咽受阻或吞咽时疼痛,反胃的症状是食入即吐,二者常常混合出现。现代医学中的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狭窄、食管溃疡、食管癌、贲门癌、贲门痉挛等均属中医的噎膈反胃范畴。[……]
苦参有治失眠的功效,也能抗癌和升白细胞
我国临床工作者张宝恒等曾以50%的苦参糖浆,按照成人20ml,小儿5-15ml的剂量,一次口服或鼻饲,代替镇静催眠药,观察101人次,有效率达95%。
其中速效(服药后15分钟即能入睡)者51例[……]
治疗失眠和记忆力衰退的“神交汤”
清代陈士铎的《辨证录》中有一张名为“神交汤”的方剂,该方组成为:人参1两(30g),麦门冬1两(30g),巴戟天1两(30g),柏子仁5钱(15g),山药1两(30g),芡实5钱(15g),玄参1两([……]
《魏氏家藏方》中治疗尿频的“双白丸”
“双白丸”本为一位名叫朱叔通的人的一张经验方,《魏氏家藏方》将其收录其中。该方组成很简单:白茯苓和鹿角霜各等份,共研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药。因为白茯苓和鹿角霜均为白色,故名“双白丸[……]
生津止渴的“水葫芦丸”
《鸡峰普济方》中有一张名为“水葫芦丸”的治疗口干烦渴的方剂,该方组成为:百药煎3两(90g),甘草1两(30g),乌梅肉、白梅肉各5钱(15g),人参、干葛、麦门冬各1两5钱(45g),紫苏叶5钱(1[……]
宋代《太平圣惠方》中祛疤美颜的“易容膏”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经常有一些易容高手,能够用一些简单的膏药和面粉之类,将自己易容成另一个人,比如《天龙八部》中的阿朱就是这么一个精灵古怪的人。那么古代有没有易容膏这类东西呢?还真有,宋代《太平圣惠方[……]
治疗泛酸呕吐的食疗方“快脾散”
“快脾散”出自《杨氏家藏方》,该方组成为:炙甘草600g,草果子300g(不去皮),生姜1200g,食盐450g,以上剂量均为笔者转化而成的现代剂量,原书所用的是南宋时期的度量衡。
快脾散的制法[……]
活血攻毒、消肿散结的“异效散”
《圣济总录》中有一张名为“异效散”的治疗瘰疬结核(淋巴结核、肿瘤等疾病)的方子,该方组成很简单:芫青49枚,麒麟血竭1两。制法为将上2味,烧存性,再发地上去尽火毒后,研细末,以米汤调服,每次5分(1.[……]
清热宁嗽化痰定喘丸
清热宁嗽化痰定喘丸是《寿世保元》中的一张方剂,该方组成为:橘红5钱(15g),青黛3钱(9g),贝母7钱(21g,止咳平喘多用川贝母,抗癌消肿多用浙贝母),胆南星1两(30g),天花粉7钱(21g),[……]
治疗尿频的“通灵散”
通灵散出自《奇效良方》,该方组成为:益智仁、白茯苓、白术各等份。将以上药共为细末,每次取2钱(6g),用白开水或温酒调服,不拘时候。
本方功效为温肾养心,缩尿化浊,主治心气不足,小便频数,赤白二[……]
赵炳南治疗烧烫伤和溃疡的经验方之白及膏
赵炳南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中医外科医生,其著作《赵炳南临床经验集》中有一张名为“白及膏”的方剂,是赵老专用于治疗各种烧烫伤、下肢溃烂和臁疮(深脓疱病)的外用药。
该药组成很简单,取白及面50g,煅石[……]
化痰止咳平喘的中成药清金理嗽丸
清金理嗽丸(亦名清金理嗽化痰丸)是现代中医学者研制的一张经验方,收录于《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该方组成为:橘皮250g,枳壳(炒)125g,桔梗125g,黄芩250g,桑白皮12g,杏仁(去皮,炒)1[……]
疏肝理气、健脾和胃的“气爽丹”
气爽丹是清代医家陈士铎《石室秘录》中收录的一张经验方,该方组成为:白芍5钱(15g),柴胡2钱(6g),炒栀子1钱(3g),苍术1钱(3g),茯苓1钱(3g),六神曲5分(1.5g),半夏1钱(3g)[……]
治疗前列腺炎和前列腺增生的中成药前列舒丸
前列舒丸是一张现代方剂,该方收录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05年版和一部2010年版均有收录),该方组成为:熟地黄、薏苡仁、冬瓜子、山茱萸、山药、牡丹皮、苍术、桃仁、泽泻、茯苓、桂枝、附子(制[……]
治疗肺热痰盛型咳喘的“前胡饮”
《圣济总录》中有名为前胡饮的方剂,该方组成为:前胡45g,贝母(去心)、白前各30g,麦门冬(去心,焙)45g,枳壳(去瓤,麦麸炒)30g,赤芍、麻黄(去根、节)各45g,大黄(蒸)30g。以上药共研[……]
利水消肿的赤小豆汤
《圣济总录》中有一张名为赤小豆汤的方剂,该方组成为:赤小豆500g,桑白皮30g,泽漆茎叶22.5g。以上药将后2味用棉布袋包裹,用水5L,与赤小豆一起煮熟后,去掉棉布袋中的桑白皮和泽漆药渣,只留赤小[……]
治老年性咳喘的莱菔散
莱菔散出自《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该方组成为:炒莱菔子、豆腐皮各150g,川贝母9g,冰糖、白糖各75g,白果仁9g。将莱菔子、豆腐皮、川贝母、白果仁4味用砂锅焙干,研为细末,过绢罗,再将冰糖研细,同[……]
以白芍为主的10张止痛方剂
方一:芍药丸(出自《外台秘要》)
组成:白芍、当归、白术、炙鳖甲各60g,诃子10颗(去核),干姜、人参各45g,白豆蔻、雄雀屎各30g,郁李仁75g(去皮)。上药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
治小儿积食、消化不良、胃胀胃痛的“替针丸”
《普济方》中有一张名为“替针丸”的方剂,该方组成为:青皮、陈皮、京三棱、枳壳、厚朴、诃子、白豆蔻各一两(30g),肉豆蔻、槟榔各5钱(15g),干姜3分(0.9g)。制法为将以上药共研为细末,水煮面糊[……]
写在国庆:愿每个人都能活得朝气蓬勃
今天是国庆节,我为明年的高考,在国家图书馆阅览室里认真备考。节假日的国图人头簇动,比平时的人流量多了许多。这里聚集了一群勤奋好学者,每到假日,总有许多人在这里度过他们的闲暇时光。我非常喜欢国图这种积极[……]
中成药戊己丸治疗肠胃炎的功效
戊己丸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05年版,该方组成为黄连300g,吴茱萸(制)50g,白芍(炒)300g。将以上3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水泛为丸,干燥,即得。
根据传统中医理论,戊[……]
血竭与硼砂外用可去腐生肌
清代外科名家马培之的《外科传薪集》中有一张很简单的小方剂,名为赤灵丹,该方组成为:上血竭1钱(3g),硼砂1两(30g),以上二药为末,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马培之认为本方可清热解毒,去腐生肌,以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