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慈煦教授(1913-1983)是原贵阳中医学院教授。他不但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临床疗效也很好。他擅长以中医治疗中晚期胃癌、食道癌。
陈慈煦教授认为,在食道癌和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除虚、痰、毒、瘀之间互为因果的恶性过程外,胃(含食道)之通降失常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医将胃形容为太仓,主受纳水谷和传化糟粕,所以胃以降为顺,以通为用。如果气滞、痰阻、血瘀、毒热等阻滞食道胃脘,就会导致中焦痞塞不通,胃脘通降失司,六腑之虚实更替失常,上不能受纳水谷,下不能传化糟粕。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胃癌。
所以陈慈煦教授认为,胃癌、食道癌的治疗,应有针对性的解决患者气滞、痰阻、血瘀、毒热阻滞等问题。需要用理气通腑、活血化瘀、消痰散结、解毒抗癌等思路治疗。
陈慈煦教授在长期的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思路,形成了他自己的经验方。他的基础方为:旋复花10g(包煎),代赭石15g(包煎),法半夏15g,茯苓15g,陈皮10g,瓜蒌皮10g,薤白10g,丹参10g,桃仁10g,红花10g,火麻仁15g,蜈蚣(研粉吞服)3条,壁虎(研粉吞服)5g,重楼10g,白花蛇舌草20g,半枝莲20g。
上方中的蜈蚣和壁虎,也可以用壁虎20条,蜈蚣20g,白酒1斤,浸泡7天后加水稀释至2000ml,每次服用50ml,每日3次。
本方的加减法如下:
呕吐噎嗝,进食受阻,加丁香3g,柿蒂9g,刀豆子10g。
大便干燥,腹胀不舒,加芒硝5g(冲服或含化),肉苁蓉15g。
神疲乏力,精神萎顿,加党参15g,太子参20g,黄芪15g。
潮热盗汗,口干舌燥,加沙参15g,麦冬15g,生地15g,玄参15g,银柴胡10g。
胃脘隐痛,喜温喜按,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泛吐清水,面色萎黄,大便溏薄,加干姜6g,丁香3g,吴茱萸6g,附片6g,高良姜10g,党参15g。
还可视病人具体情况,酌情加入以下药物。
软坚散结,加海藻、昆布。
抗癌解毒,加八月札、蜣螂虫、三棱、莪术、三七、木馒头、猕猴桃根、嫩核桃枝。
辅助消化,加神曲、麦芽、山楂、鸡内金等。
陈慈煦教授以这张经验方加减治疗了30余例胃癌、食道癌患者,存活10年以上者2例;显效(症状基本消失,存活3年)5例;有效(症状明显减轻,体重增加,进食增加,存活1年以上者)15例,总有效率为73.3%。
陈慈煦教授的这张经验方是从旋复代赭汤、瓜蒌薤白半夏汤、二陈汤中演变而来。
旋复代赭汤出自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由旋覆花、代赭石、人参、生姜、半夏、甘草、大枣组成,具有降逆化痰、益气和胃的功效,主治胃虚痰阻、气逆不降引起的嗳气、呃逆、呕吐等症。现代多以其治疗胃炎、食管反流、胃癌等疾病见上述症状者。
瓜蒌薤白半夏汤出自张仲景的《金匮要略》,该方由瓜蒌、薤白、半夏组成,具有通阳散结、祛痰宽胸功效,主治痰盛瘀阻胸痹证,症见胸背彻痛、气短痰多、舌紫暗、脉迟等。现代药理研究显示,瓜蒌薤白半夏汤有很强的活血化瘀的功效,现代多以其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肋间神经痛、乳腺增生等疾病,也可治疗消化道疾病属瘀阻证者。
本方中的薤白是一种与葱和大蒜类似的蔬菜,其球茎有很强的活血化瘀作用,同时还有较强的通便作用。现代治疗心血管血栓类疾病的血滞通胶囊即是薤白的提取物制成的。
二陈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组成,是中医祛痰剂的代表方,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效。主治湿痰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
陈教授的基础方是在上述三张经典名方的合方的基础上,加丹参、桃仁、红花以加大活血化瘀的力度,加蜈蚣、壁虎以毒攻毒,加重楼、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清热解毒抗癌,加火麻仁润肠通便。
陈教授的基础方是一张融合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思路为一体的治疗胃癌和食道癌的方剂,这张方剂组方思路科学、合理、针对性强,能够快速且显著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利于建立患者治疗的信心。中医治疗的胃癌和食道癌患者,大多为西医放弃的晚期或终末期患者,治疗成功率本来就不高,陈教授的组方能够有此疗效,已属不易。
尊敬的读者,我正脱产在医学院校全日制学习,所有文章皆为我每日学习笔记或个人随笔,仅供读者参考。我除此博客与微信公众号外,无任何其他自媒体。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zhouzhiyuan360(或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周志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