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母的抗癌、降血糖、抗病原微生物、 退热和安神作用

中药知母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根茎,有很长的药用历史,中医最早的本草类著作《神农本草经》中即记载了知母。《神农本草经》将知母列为“中品”,认为知母:“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名医别录》则认为知母“疗伤寒,久疟,烦热,胁下邪气,膈中恶,及风汗内疸”。《药性论》认为知母:“主治心烦躁闷,骨热劳往来,生产后蓐劳,肾气劳,憎寒。虚损患人虚而口干,加而用之。”《日华子本草》记载知母:“治热劳传尸疰病,通小肠,消痰止嗽,润心肺,补虚乏,安心,止惊悸。”

从这些早期的较为质朴的文献中,我们大致可以看出母有如下功效:止渴、退热、除烦、利水消肿、止咳、退黄疸、安神等。现代中药学教材认为母苦,寒,归肺、胃、肾经,有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的功效。主治温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咳嗽,骨蒸潮热,遗精,盗汗,虚烦不眠,消渴等。按照后世发展起来的中药药性理论,知母之所以能退热,是因为知母归肾经,能滋肾阴,正如李东垣所言:“(知母)其用有四:泻无根之肾火,疗有汗之骨蒸,止虚劳之热,滋化源之阴。”

中医中很多经典名方都用到母。张仲景《伤寒论》中治疗阳明病的白虎汤,即以石膏和知母为主,白虎汤有很强的退热效果,至今仍然在临床上广为应用;《金匮要略》中的“百合知母汤”,是以百合和知母共命名,该方有很强的安神作用;《医宗金鉴》中的知柏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知母和黄柏,治疗阴虚火旺所致的潮热、遗精、盗汗;《兰室秘藏》中的通关丸是以知母、黄柏配肉桂,治疗肾虚膀胱有火所致的小便不通,约相当于现代的前列腺疾病所致的小便不通;范富权在《中医医案医话》中记载了他自己单用知母一味药治疗尿频和尿失禁有良效,范氏用量多达五钱,疗效立竿见影;《延年方》中记载的知母鳖甲汤,是以知母与鳖甲、常山、地骨皮、石膏等药同用,治疗温疟,症见热不寒,口渴喜冷饮,呕不能食;《古今医鉴》中的二母宁嗽丸是以知母、贝母、黄芩、栀子、石膏、桑白皮等同用,治疗肺热咳嗽,咯痰黄稠,或发热、气急、咽痛;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记载的玉液汤是以知母、葛根和天花粉等合用,治疗消渴(即今之糖尿病);此外,知母与增液汤合用还能治疗热结便秘。

从以上的这些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母的用途非常广泛。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母能抑制钠离子和钾离子-ATP酶活性,而它们是基础代谢下产生热能最主要的酶。恶性肿瘤的生长与细胞膜钠离子和钾离子-ATP酶活性有关,母皂苷灭菌溶液能延长移植了人肝癌细胞的裸鼠的生存期,缩小其肿瘤体积。知母皂苷也是少有的能够减少胎甲球蛋白(AFP)的合成的中药成分,AFP是肝脏细胞癌的重要标志物。新生鼠注射母皂苷后,血浆中AFP减少60%,这主要是注射后肝中AFPmRNA量减少50%所致。母中所含的杧果苷还有明显的利胆作用。所以知母是一种对肝胆肿瘤很有好处的中药。

但知母的抗肿瘤作用不限于此,《中药大辞典》载知母根茎部分对人类5种肿瘤细胞(A-549,SK-OV-3,SK-MEL-2,XF498和HCT15)具有细胞毒作用,其活性成分知母皂苷A-3显示出潜在的细胞毒活性。母抑制胃癌细胞MKN45和KATO-3生长并诱导细胞凋亡,其凋亡与细胞色素C线粒体中释放有关。

另据《抗肿瘤中药药理与临床》记载,母所含的杧果苷对P120ctn酪氨酸磷酸化有抑制作用,对人肝癌细胞系BEL-7404有细胞毒作用,能使白血病K562细胞端粒酶活性下降,随药物浓度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其抑制作用增强。知母皂苷A3有抗结肠癌和乳腺癌的作用,知母总皂苷能降低嗜铬瘤细胞PC12细胞活力。母中所含的菝葜总皂苷能明显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的增殖。

母的这些作用均不见于古文献的记载,是当代中药药理学研究的成果。这说明母不但能凭借其清热的功效退部分肿瘤患者的癌热,还能抗癌消肿,降低肝癌患者的甲胎蛋白(AFP)值,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抗癌中药。

知母还有抗抑郁和安神作用,具有一定的镇定催眠效果,百合知母汤就是安神的名方。《长江医话》中记载了胡建华用知母作安神剂治疗精神分裂症,有一定的疗效。胡氏常用甘麦大枣汤加生铁、石菖蒲、远志、生南星等,并重用知母和大黄以养心开窍,清新宁神,治疗精神分裂症。

此外,母还有抗炎、抗病原微生物、降血糖、调节肾上腺能和胆碱能神经系统、抗血小板集聚、抗结核的作用。单味知母煎剂对常见致病性皮肤癣菌和白色念球菌均有抑制作用。

作者网站:www.zhouzhiyuan.comwww.zhiyuanzhai.com,微信:zhouzhiyuan197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