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医抗癌要读哪些书

现代中医多认为,癌症这种病是全身性的病变,在局部体现为有形的肿瘤。在过去,癌症一般被列为疮疡痈疽等疾病,从其分类来看,是属于外科疾病。

《外科正宗》的作者,明代著名外科专家陈实功在其著作的自序中说“医之别,内外也,治外较难于治内。何者?内之症或不及其外,外之症必根于其内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中医从大的范围来说,分成内科和外科,治疗外科疾病比治疗内科疾病难,为什么呢?因为内科的疾病或不波及体外,外科的疾病必定是源自内症。

陈实功的这种说法很中肯,现代医学认为癌症是因为人体基因发生突变引起的。癌症是既存在器质性病变,又存在功能性病变的一种疾病,所以治疗起来非常棘手。

肿瘤在正常器官内占位,随着其日渐长大,必定会影响到正常器官的功能,人体气血日渐衰败,久而久之,在外形成巨大肿瘤,在内导致患者正气亏虚,内外夹击,患者生命受到巨大威胁,治疗就需要内外同治。

我国著名中医学家何任教授(其本人同时也是一位癌龄长达几十年的癌症患者)将中医抗癌的要点总结为十二个字:不断扶正,适时祛邪,随证治之。

何任教授强调扶正的重要性,要求对癌症患者的治疗,扶正治疗必须贯穿全程,患者身体状况允许的时候,要审时度势的进行祛邪治疗,祛邪治疗的力度,要根据患者身体健壮程度随时调整,力度不够,则肿瘤难以遏制,力度过大,则患者正气容易被伤。患者身体出现各种并发症时,要根据具体的并发症对症治疗。

何任教授的这种治癌思想,极具代表性,当代的中医抗癌专家们,其理念基本均不离这十二个字。

因此,要学习中医抗癌,就需要从中医内外科同步着手。

就中医内外科的基础原理而言,其根当然在《黄帝内经》,熟读《黄帝内经》,理解人体生病之根本因由,有利于医者在治疗肿瘤时,有的放矢。

我个人很反对中医的门派之争,癌症患者在癌症发展的各个阶段,可以出现各种千奇百怪的症状,任何一个中医门派,均难以解决癌症患者会出现的各种症状。无论是经方派,还是温病学派,还是金元四大家,遇到癌症,都是棘手的时候多,顺畅的时候少。

所以一个人学中医治癌,从内科方面应该把眼界放宽,不拘于任何门派。《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乃至于金元四大家的著作,都应该反复读,仔细玩味,学得越多,见证越多,临床时解决问题的方案也就越多,临床疗效也就越好。

这些中医根基性的著作,都是需要反复读,经典名方应该记下来。熊继柏教授说他的师父曾经自己手抄了两千多张方子,反复把玩。这种学习方法我觉得很好,我们学习中医,是需要勤学苦练,多做笔记,多温习的。

我自己治疗癌症患者的并发症,用过《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方子,也用过温病学派的方子,用过金元四大家的方子,同时用过大量的其他医著中的方子,比如汪綺石的《理虚元鉴》,程国彭的《医学心悟》,王清任的《医林改错》中的一些方子,只要用得得当,这些医学家留下来的方子,都有很好的疗效。

但是我用得最多的,还是外科名方。以前我也曾经短暂的迷恋过经方,迷恋过温病学派,但是治疗癌症后,还是意识到术业有专攻,癌症这类疾病,从古至今,多数医学家都将之归之于外科疾病,中医治癌,若不学外科,是没有找到门径。

中医外科有三大门派:正宗派(以陈实功的《外科正宗》为代表),全生派(以王维德的《外科证治全生集》为代表),心得派(以高秉钧的《疡科心得集》为代表)。

这三大派各有千秋,学者宜精读乃至背诵这三部经典的外科著作,这三大门派留下来的经典名方,至今仍然是中医抗癌领域的主力军。临证治病,不应有门户之见,可以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相应的治疗思路。

除了这三大门派之外,中医外科尚有一些经典的著作是值得一读的,如元代齐德之的《外科精义》,明代薛立斋的《外科发挥》,清代祈坤的《外科大成》,清代陈正公的《洞天奥旨》等,这些医学家都是学验俱丰的临床大家,其临床经验很宝贵。

癌症这种病,在内科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大耗患者的元气,癌症患者多存在气血亏虚的情况,所以治疗癌症,尚需要特别重视古今中医治疗虚损疾病的经验。

擅治虚损者,历史上最著盛名的有明代的汪綺石,其代表著作为《理虚元鉴》,汪綺石堪谓治虚损疾病的集大成者,历代医家或重视补肾,或重视健脾,或补肾健脾并重,汪綺石强调虚损疾病“肺脾肾”三脏要并重。

我之所以特别的提及汪綺石,是我们当代的很多中医师,陷入了门派之争的漩涡,用药多存偏颇,或者喜欢大量用补肾药,或者喜欢大量用健脾药,或者喜欢大量用滋阴药,均不免导致患者最后出现补过头的现象,反而影响到患者的生存质量。汪綺石的这种重视肺脾肾同补的治疗方法,正是抓住了癌症患者虚损的根本。

我国近代著名中医学家施今墨先生将中医的八纲辨证(表里阴阳寒热虚实)拓展为十纲辩证(气血表里阴阳寒热虚实),施老增加的这个气血,的确是癌症患者普遍存在的问题。随着癌症的进展,多数患者会出现气虚血少,卫阳之气不固,营血津液不足的现象。所以治疗癌症患者的虚损,首要重视的就是气血。

治疗虚损的大家还包括周慎斋,胡慎柔等,前者的著作有《慎斋全书》,后者的著作有《慎柔五书》。薛立斋和李东垣也是很擅长治疗虚损类疾病的临床大家,尤其明代的薛立斋,是内外科兼修的临床大家,治痈疽疮疡类疾病经验极为丰富,多读一读他的著作,是很有启发的。

我个人认为癌症的治疗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内治虚损,外消肿瘤。所以一个人学习中医治疗癌症,就要时刻记得在这两方面着手。

中医消肿瘤的方法,最主要的还是以毒攻毒,在以毒攻毒方面,我国当代的中医抗癌大家孙秉严先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高手。孙老临床治癌,常常数种乃至数十种以毒攻毒的中药并用,一般来说,以毒攻毒的中药应该做成成药制剂供患者使用,成药制剂可以相对安全的控制药物用量。

以毒攻毒的最大的风险就在于患者服毒过量,被毒死了。孙秉严采用以毒攻毒治疗时,非常重视攻下法的使用,攻下法可以保证毒性不至于在体内蓄积过久。

《儒门事亲》的作者张子和是攻下法的高手,他也是孙秉严很推崇的一个医学家。张子和是金元四大家之一,学习中医抗癌者应该了解张子和主要的医学思想和治疗方法。

如果熟悉了以上的这些医学家的学术思想,再多读历朝历代医学家治疗癌症的临床医案,手头常备一部《中华本草》或《中药大辞典》,不断的学习,反复的临床,久而久之,中医治癌的基本思路就会了然于心。

以上这些著作,大致需要耗费一个人十年左右的心血才能读完吃透。若想在医术上精益求精,还需要广读各临床大家的医著,增长自己的见识。

客观地说,中医治愈癌症的比例也很低,但是一个中医师如果能够博览群书,临床治病时,仔细认真,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随时掌握自己治疗的患者的具体情况,根据患者的身体变化,随时调整处方,这样治疗尽管不能治愈患者的癌症,但是肯定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命。在医患关系密切,医患合作得很好的情况下,是可以让一些患者长期带瘤生存的。

作者网站:www.zhouzhiyuan.comwww.zhiyuanzhai.com,微信:zhouzhiyuan197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