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黑色素瘤思路探索

中医治疗恶性黑色素瘤思路探索

恶性黑色素瘤,在中医古代著作中被称为“黑子”,“脱疽”,“恶疮”等病,一般认为预后不良。

如《外科正宗》中记载黑子“黑子,痣名也。此肾中浊气混滞于阳,阳气收束,结成黑子,坚而不散。凡人生此,终为不吉。面部不善者去之,宜细铜管将痣套入孔内,捻六七转,令痣入管,一拔便去。有痣浮浅不能拔者,用针挑损痣上,搽冰蛳散少许,糊纸盖之,三日自脱,或灰米膏点之亦可;落后珍珠散干掺生皮而愈。忌酱,醋无斑。

灰米膏

用成块火灰碱水调稠,将白川米插入灰内,留半米在外,片时许,侯米熟用米点痣上,可落矣。

冰蛳散

大田螺五枚,去壳,日中线穿晒干,白砒一钱二分,面裹煨熟,冰片一分,硇砂二分

用晒干螺肉切片,同煨熟白砒碾为细末,加硇片再碾,小罐密收。凡用时先用艾柱灸核上七壮,次侯灸疮起泡,以小针挑破,将前药一二厘津唾调为饼,贴灸顶上,用棉纸以厚糊封贴核上,勿动泄气,七日后四边裂缝,再七日其核自落,换搽玉红膏,内服补药兼助完口,此药又治瘿瘤患大蒂小及诸般高突,异形难状者。

珍珠散

青缸花 五分,如无,用头刀靛花轻虚色翠者代之,终不及缸花为妙,珍珠一钱,不论大小,以新白为上,入豆腐内煮数滚,碾为无声方用,真轻粉一两

上三味,共碾千转,细如飞面,方入罐收。遇皮损,搽之即愈。”

以上为明代陈实功的《外科正宗》中记载的黑子的治疗方法等全部文字。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人已经认识到黑色素瘤这种病,并且也认识到此病预后不良,“凡人生此,终为不吉”,恶性黑色素瘤这种病,恶性程度极高,发展速度迅速,如果在早期没有被发现,转移速度非常迅速,所以古人也认识到患此病,终为不吉。

陈实功在其《外科正宗》中对恶性黑色素瘤的治法,首倡手术治疗,手术方法为用细铜管套住黑色素瘤,捻六七转后,把病灶拔出来。对于拔不出来的,则考虑用外治法。

后世皮外科的中医治疗黑色素瘤,也多遵循内外治并用的方法,一面在体外用腐蚀性药物攻毒蚀疮,一面内服中药汤丸剂以断其根。单纯的外治法对于早中期,未发生远端转移的恶性黑色素瘤有一定的疗效,但是对于中晚期,已经发生转移的黑色素瘤多无效。

关于黑色素瘤的辨证论治病因,众说纷纷,有认为黑色素瘤属于湿热,也有认为黑色素瘤属于阴疽。

从现代流行病学对黑色素瘤的研究来看,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生与过多的太阳暴晒有关系,一般认为太阳中的紫外线可诱发人体黑痣恶变成恶性黑色素瘤。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地区为全球黑色素瘤发病率最高的地区,每10万人中有16人患恶性黑色素瘤,此地常年高温,气候炎热,这种气候条件是诱发恶性黑色素瘤的重要原因。 所以西方现在特别提倡防晒以预防黑色素瘤的发生。

笔者个人认为多数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从中医辨证论治的角度来看,还是属于湿热所致,《黄帝内经》的“生气通天论”中特别强调人体疾病与自然界外在环境息息相关,黑色素瘤是典型的与自然界外在环境息息相关的肿瘤,人体在缺少防护的情况下,受太阳的照射过多,诱发黑色素瘤,所以此病首先应属于热毒所伤。

黑色素瘤属于皮肤肿瘤的一种,一般初期会出现皮外病变,患者恶变的黑痣处多会出现瘙痒,甚至渗液的现象。

《黄帝内经》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汗出见湿,乃生痤疿。高粱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这段文字是解释皮肤病变产生的原因的,多由“汗出见湿”,“劳汗当风”和过食膏粱厚味引起的,这符合黑色素瘤易发于高温地区,过多暴晒的患者的致病特点。

笔者临床所见的早中期黑色素瘤患者多有脉数等特点,《黄帝内经》认为“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脉数者,多因阳亢阴弱,阴阳不能平衡,故脉流薄疾。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此病的病机多属于阳亢热盛,因热生湿,湿滞肌表,滞留不去,渐成湿疮,湿疮日久不治,恶变成恶疮。即今日所说之在黑痣处发生炎症性病变,长期的炎症性病变导致了基因突变,遂恶变成恶性黑色素瘤。

因此,中医治疗恶性黑色素瘤,还是需要从热毒着手。局部的病变可考虑用外治法治疗,在今天的医疗条件下,应首先考虑风险较小,技术较成熟的外科手术治疗。

失去手术机会者,可考虑用传统中医的外治法对局部进行攻毒蚀疮治疗,并配合内服汤药和丸药。出现转移的患者,单纯靠外治法已经无济于事,尚需考虑内服攻毒蚀疮的中药,以抵抗体内迅速发展的癌细胞。

恶性黑色素瘤为典型的通过血液发生转移的肿瘤,发展速度快,病情凶险,治疗不及时,患者极易死亡。实际上,常规的温和的中药清热解毒方剂很难达到遏制恶性黑色素瘤进展的疗效。

那么对恶性黑色素瘤这种恶疮典型的攻毒蚀疮的药都有哪些呢?据笔者查阅古今文献,砷制剂(砒霜和雄黄)为恶性黑色素瘤很难避开的一种以毒攻毒药,唐代的孙思邈的千金方中就有“麝香膏”来治恶疮,去恶肉,其用麝香,雄黄,矾石,简茹(一作“真朱”)各等分,研细,以猪膏调如泥涂之,恶肉尽,乃止,再敷生肉膏。这是最早的记载治疗恶疮,恶肉等疾病的外治方之一。后世的处方也多因循此思路,逐渐发展。

中医治疗黑色素瘤的研究文献本来就不多,古代治疗这类疾病的医案更少,但是当代中医治疗恶性黑色素瘤的医案却有一些留下来了。我们可以从当代中医师治疗黑色素瘤成功的一些医案中,寻找出治疗恶性黑色素瘤的规律来。

梁秀清治疗宁某某医案

宁某某,男,30岁,山西省侯马市汽车运输公司司机,于1984年6月23日初诊。

患者于半年前发现其左肋背侧长一花生豆大小的黑紫色肿物,质地软,手推能移动,无疼痒现象,生长较慢,每逢吃生姜,大葱等辛辣食物,肿瘤即作痒。1984年5月,患者在侯马市人民医院检查,诊断为“黑色素瘤”,建议手术切除,患者不同意,故来诊。

患者舌质红,苔灰,脉弦长。

辩证诊断:荣卫失调,经络瘀阻,经血不归,积聚成核。

治疗方法:健脾和胃,活血化淤

用药:

1.汤药处方

当归20g,红花10g,苍耳子6g,白蒺藜6g,川芎10g,丹参20g,苍术12g,白芍20g,熟地12g

水煎服

2.外用药

雄黄30g,斑蝥10个,麝香5g,三棱20g,莪术20g,云母10g,白芷20g

以上药共碾为细末,放入密封的瓷器内保存,每次取2g,用凉水调浓涂于瘤体上,然后用一块布盖上,再用胶布包好,1日1换。

经过50天的治疗,肿瘤完全消失。

梁秀清认为,这种病属于血分蓄积热毒所发,治疗应以祛腐生新,活血化淤的药物为主,再加上解毒的药。故其治疗内服以四物汤加活血化淤,凉血祛湿之品,外用攻毒蚀疮之“雄麝散”(此雄麝散与千金方中的麝香膏思路有相似之处)治疗,内外治结合,标本兼治,患者乃得痊愈。

笔者认为,这则医案中的患者,应该属于早中期,但是分期不会太早,因为其肿瘤已经开始作痒,绝非侵犯浅表层那么简单。

另外,我国中医皮肤病专家肖国士也曾采用中药五虎丹,红升丹等外敷,配合内服菊藻丸治疗黑色素瘤,治疗的患者中有六例痊愈。

五虎丹是用水银,白矾,青矾,牙硝,食盐等五味,按照白降丹法炼制,炼成白色结晶体为佳,五虎丹具有拔毒消腐,软坚消瘤的功效。

五虎丹尚可做成糊剂和钉剂两种,糊剂是用五虎丹结晶,加蟾酥,红娘子,斑蝥(去头足),洋金花,以浆糊调成糊状,主要用于溃疡型的恶性黑色素瘤,用时涂在溃疡面,以普通膏药贴覆盖,每日换药1次。

五虎丹钉剂的药物组成同糊剂,用米饭做赋形剂,搓成两头尖的菱形钉剂,长4厘米左右,中间直径约3毫米,重约0.7g,阴干,用时在癌肿的基底部插入癌肿的中央,视癌肿的大小可一次插入2-5个半支,癌肿大的分期插药,待第一次插药处肿块坏死脱落后再插第二次,用外科膏药覆盖。

还有一些外科医生将中医外科名方三品一条枪做成散剂和糊剂外用,以对体表可触及的恶性黑色素瘤进行攻毒蚀疮治疗。

这里特别要提醒的是,外用制剂使用时,要注意一点的是,在肢体和躯干等位置外用可以,但是在一些关键性部位外用时千万要注意,使用不当,溃口不敛,后果也是很严重的。

肖国士用的菊藻丸的成分为菊花,海藻,三棱,莪术,党参,黄芪,金银花,山豆根,山慈菇,漏芦,黄连,重楼,马蔺子,制马钱子,蜈蚣,紫草,熟大黄,紫石英等。方如下:

杭菊花,海藻,三棱,莪术,党参,黄芪,金银花,山豆根,山慈菇,漏芦,黄连各100g,马蔺子75g,制马钱子,制蜈蚣各50g,紫草25g,熟大黄,蚤休各15g,紫石英30g

将上药共研细末,制成丸剂如梧桐子大,每日2-3次,每次25-30粒,饭后1小时用温水吞服。

此方的主要功效为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祛风止痛,可用于恶性黑色素瘤热毒明显者。

另笔者自己从其他地方收集了两张与此处方思路相似的用于治疗热毒型的黑色素瘤患者的丸药处方,一并附上。

方一 牛黄麝酥丸

蚤休根,菊叶三七根,薏苡仁,赤芍,当归各60g,红花,昆布,海藻各30g,制马钱子25g,珍珠末20g,牛黄6g,蟾酥4g,麝香,雄黄各3g

上药共为细末制成丸剂400粒。每日2次,每次服1粒。本方的功效也是清热解毒,活血化淤,扶正固本,可用于恶性黑色素瘤各期热毒型的患者。

方二 蟾酥丸

蟾酥,雄黄,制乳香,制没药各180g,蜗牛60g,蜈蚣30g,血竭20g,朱砂10g,胆矾,轻粉,寒水石各6g,牛黄,冰片,麝香各3g。

上药共为细末,水泛为丸,如芥菜子大,内服,每次5-10粒,早晚各1次。

本方的功效也是清热解毒,祛瘀散结,也可用治各期恶性黑色素瘤属热毒蕴结型。

新浪博客的圣地没牙曾收集了多例恶性黑色素瘤的中医治疗医案,笔者兹转录一下,并对这些医案进行分析,供读者诸君参考。

柳克尊治疗某老年黑色素瘤患者医案

患者,男,75岁,1988年4月24日初诊。

右下眼睑中点,离睫毛0.5厘米处,自幼生一黑痣,大如粟,近半月长大,且痒痛,自己用手指甲抓破5~6日后,黑痣骤然长大如花生米,色素加深,并向周围放射扩张,瘤上之毛脱落。病理诊为晚期恶性黑色素瘤。因年老体弱,拒绝手术。症见局部溃烂,疮面污秽,气味恶臭,周围可见颗粒结节,右眼难睁,视力由0.5降至0.05。头昏痛,发热盗汗,纳差消瘦,神疲乏力,呈痛苦面容,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舌绛紫而干,无苔,脉细数无力。证属毒热蕴结,肝肾阴虚,治以补气养血,滋阴清热,化瘀解毒。

内服:生草乌10克,重楼30克,用童便浸泡72小时,晒干研末,装入瓶内备用。用时每次2~5克,饭后温开水送服。同时,予红参l0克,田七、水牛角(先煎)、生地黄、玄参、麦冬各15克,鹿角胶(烊)20克,每日l剂,水煎分3次饭前服。外用鱼腥草、石韦、骨碎补各l0克,浸泡于75%酒精l00毫升中,3日后用消毒棉签蘸药外搽局部,日擦数次不拘。

治疗5日后,瘤体及溃疡面均缩小1/4,周围结节减少。守方续治半月,瘤体及周围结节全消,溃疡愈合,余症消失。嘱每日临睡前用六神丸1支合适量冰糖含服,晨起服鹿茸口服液2支以善后。追访2年余,一切正常。

针对毒积脏腑、真阴枯灼之病机,本着扶正祛邪、内服外治相结合的治则,内服人参、鹿角胶、生地、玄参、麦冬、犀角、田七,气血双补,滋阴清热,活血化瘀,草乌、重楼祛风解毒,外用药酒化瘀解毒,软坚散结。

(引自《浙江中医杂志》1991年第11期)

据此则医案,医生亦是认为黑色素瘤属热毒伤阴,阴不胜阳引起的,但患者年迈体衰,气血亏虚,故用温病学派的名方增液汤加味补血养血之品治疗。

张永祥经验:茯苓拔毒散治疗溃疡性黑色素瘤

茯苓、雄黄、矾石各等份,共研细末,过7号筛,混合均匀备用。将患处皮肤常规消毒后外敷本方,每日换药1~2次。若敷粉剂疼痛,可调成软膏或以麻油调敷。若患处有出血可敷少许三七粉。同时内服银花50克、连翘50克,浓煎代茶,每日1剂,连服数月。

用上方治疗10例溃疡性黑色素瘤,其中6例经病理证实,4例为临床诊断。用药后溃疡面均得到控制,渗出物明显减少,瘤体生长缓慢,疼痛瘙痒减轻。5例经保守治疗5~12个月后,行病灶切除,均未发现转移,随访2年未见复发;另5例保守治疗生存最长达5年,最短者1年。

黑色素瘤之发生溃疡者,多为湿毒凝聚所致,治之当以拔毒燥湿并用,方中取茯苓利水之性以祛其湿,用雄黄、矾石以解其毒,同时服银翘汤剂,内外并举,故可奏良效。

(引自《肿瘤良方大全》,安徽科技出版社,1994)

张永祥所治疗的这些患者,都属于黑色素瘤出现瘤体表皮溃疡的患者,其外用方中用茯苓,是因为张氏认为这类患者属湿热,符合笔者在前文中提及的《黄帝内经》中对体表的湿疮特点的描述,故在攻毒蚀疮的同时,加入茯苓以祛湿,但是这种湿尚存在于人体腠理深处,单纯用茯苓外用还是不够的。

近年来,学者们通过对中药麻黄的研究发现,麻黄中所含的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对黑色素瘤有较好的疗效,从中医的药理角度来看,麻黄可驱除深入腠理的湿毒,祛邪外出,消肿散结,确有抗肿瘤等作用。关于麻黄的这一作用,《神农本草经》中已经有记载。中医治肿瘤的名方阳和汤,七星剑汤以及民间常用的斩星剑汤均将麻黄列为重要用药,可供诸位同行参考。

段桂卿治疗谈某医案

谈某,男,32岁,某部卫生所医助。胎生右腿髌骨上外侧有黄豆大黑痣,青春发育期逐渐长至碗口大。1973年8月劳动时不慎碰破出血,此后皮肤破溃,经久不愈。同年11月于南京军区总医院治检,病理报告“黑色素恶变”,病理片号117315。手术切除,术后静注环磷酰胺3克。但伤口一直不愈。

1974年2月11日初诊,呈慢性病容,形体消瘦,乏力。右腿处术后未愈。舌苔腻微黄,质有紫气,脉细缓。治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扶正固本为法,拟紫元丹、六神丸、补阳还五汤加减。

方一:牛黄6克,七叶一枝花根60克,菊叶三七根60克,苡米60克,赤芍60克,当归60克,红花30克,昆布30克,海藻30克,制马钱子25克,珍珠粉20克,麝香3克,雄黄3克,蟾酥400毫克。上为末蜜丸,制400粒,每次一粒,每日2次。

方二:生炙黄芪各9克,太子参12克,苡米30克,茯苓9克,丹参9克,川甲珠6克,蒲公英30克,水煎每日一剂,随症加减,时服时停。

1975年9月复诊,经上法治疗年余,诸症有所好转,刀口愈合。右腹股沟淋巴结活检“慢性淋巴结炎”。患者认为病情稳定,停止治疗三月余,结果病复发,高烧,全身不适。经八一医院淋巴活检为“黑色素瘤转移”,病理片号109911。检查:体瘦、乏力,呈急性病容,右腹股沟淋巴结肿如鸡蛋大,右臀部外上方可触及5×4×2厘米之硬肿块,边缘不齐,推之不动,压之痛,谓下石疽也。舌苔黄腻,质有紫气。脉细缓。

故宜清热去邪、软坚散结为主,佐以扶正固本,守原方加乳香30克,没药30克,煅牡蛎30克,且加大药量,每次一粒,每日3次,继服汤剂。经3个月治疗,淋巴结及肿块消失,诸症消除,减药量,每次一粒,每日2次。直服至1978年。病情稳定,停药,迄今已随访12年,获得全愈。

段桂卿治疗刘某医案

刘某,男,39岁,某部仓库助理员。1978年10月24日诊。患者自幼右肩背部有花生米大黑痣,近2年来黑痣逐渐长至蚕豆大,且痒,曾因洗澡多次被擦破出血,同年于济南某医院3次手术切除,病理报告“黑痣恶变”,右腋下3个蚕豆大淋巴结切除,病理报告“转移”。检查:手术创面长期不愈合,有分泌物,无臭味。慢性病容,胃纳欠佳,腹胀,舌台厚腻,质有紫气、齿印。脉细滑。治法同谈某,外用养阴生肌散。经治2年,诸症消失,随访5年病情稳定。

段桂卿治疗熊某医案

熊某,女,44岁,某部干部。八岁时跌伤左手掌尺侧,愈合后遗留棕褐色不平的小斑块,黄豆大,近2年逐渐长大成1.2×1.8厘米之黑色斑。1980年10月至1981年1月,因洗衣破溃出血3次。1981年3月至4月,二次手术切除5.6厘米,病理报告“左手小鱼际交界痣或复合痣,早期恶变”。1982年4月化疗,因低烧而停止,转中医治疗。

经吾诊,呈慢性病容,胃纳欠佳,大便四天未便,体温37.4℃,二眼巩膜外上侧均有米粒大之小黑点。左腋下蚕豆大之色块手术切除,为脂肪及黑色样物,经各院病理科医师会诊,意为转移。舌苔腻微黄,质偏红有紫斑,脉细滑。采用例1、2的治法,随访3年,病情基本稳定。

(引自《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6年第4期)

段氏所治三例恶性黑色素瘤,方法大同小异,均遵循清热去邪,以毒攻毒的思路。疗效均较满意。

肖梓荣医案用内外治的方法治疗恶性黑色素瘤的经验

肖梓荣,即笔者在前文中提及的肖国士,是我国已故的著名中医外科教授,湖南人。对体表癌颇有研究,其成果获1987年湖南省科学大会成果奖。曾以五虎丹为主治疗体表恶性肿瘤115例,总有效率79.1%,其中收治恶性黑色素瘤6例,均获满意疗效。

肖氏治疗恶性黑色素瘤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外治为主以毒攻毒,拔除病灶。所用的五虎丹制剂,善于去腐拔毒,涂上或插入肿瘤组织后1~3周,癌瘤病灶即坏死脱落,继上去腐提脓的红升丹以促使疮面愈合。

据临床观察,五虎丹制剂除作用于病灶局部外,还可清除潜伏或残留在周围组织甚至已向淋巴转移的毒素。曾治疗55例鳞癌,治疗前附近淋巴肿大的有18例,治疗后有14例消失。二是外治与内治相结合,菊藻丸是自拟经验方,能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清热解毒、祛风止痛,治疗癌肿有一定疗效。只有内外夹攻,才能彻底清除潜伏在肌体内的余毒,以绝后患。

例1  严××,女,64岁,干部。1972年6月19日入院。

患者3年前,发现左足底生一黑色结节,如绿豆大,增长较快,后溃破,有奇臭,经某医院病理切片诊断为恶性黑色素瘤,转来我院医治。入院检查:左足底第二趾基底部肿块约3.5×3×l厘米大小,疮面有少量黑色分泌物,奇臭,左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如蚕豆大小。治疗经过:上五虎丹糊剂2次,2周后,肿瘤组织坏死脱落,继上红升丹,每2天换药1次,内服菊藻丸,3个月后疮面完全愈合,切片复查报告为:大量炎性细胞,未见恶性黑色素瘤细胞。出院时检查,原左腹股沟肿大的淋巴结已消失,共住院118天,临床治愈出院。多次追访,患者全身情况好,局部组织柔软、光滑、平整,未发现转移现象。

例2  欧阳××,男,58岁。1973年5月14日入院。

患者1年前,右足跟长一新生物,小而色黑。继而溃烂,久不愈合,经某医院病理切片,报告为右足跟恶性黑色素瘤。入院检查:右足跟黑色溃疡约3.5×2.5厘米大小,有少量黑色分泌物,右侧腹股沟淋巴结稍肿大。共上五虎丹糊剂6次,3周后肿瘤组织全部坏死脱落,继上红升丹,内服菊藻丸,半年后疮面逐渐愈合,切片2次,均未见黑色素瘤细胞。共住院230天,临床治愈出院。

例3  孙××,男,47岁,工人。1973年6月2日入院。

患者3年前,左背部长一新生物,如绿豆大,增长迅速。以后在周围出现几个卫星病灶,最大的约3×4×0.5厘米,色紫红,不疼痛,经某医院病理切片报告为恶性黑色素瘤。局部上五虎丹钉剂2次,每次上2个半枝,含丹量约3克,肿瘤坏死组织脱落。继上红升丹以促使疮面愈合,每2天换药1次,内服菊藻丸及破瘀软坚、抗癌解毒的中药(生地12克,银花12克,紫草9克,漏芦9克,三棱9克,莪术9克,归尾9克,菊花9克,土茯苓15克)共50多剂,疮面愈合平整。住院70天,临床治愈出院。

例4  李××,男,35岁,工人。1974年6月11日入院。

患者10年前,发现右大腿生一黑色肿块,经某医院病理切片报告为恶性黑色素瘤,分别于1964年和1972年两次行局部切除;第二次术后仅1月又复发,右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曾赴杭州某医院作局部广泛切除,并给予争光霉素治疗。3月后,左臂部又生一黑色肿块,入院时该肿瘤约2.5×1.5厘米大小,质中等硬,边缘清楚,与皮肤不粘连。上五虎糊剂2次,约含丹药15克,2周后肿块组织坏死脱落。继上红升丹,内服菊藻丸,于2月后,疮口完全愈合,瘢痕平整,切片复查,未见癌变。住院81天,临床治愈出院。

例5  王××,男,70岁,农民。1976年3月2日入院。

患者半年前,发现左脚掌接近小趾处长一新生物,初为黄豆大,增长颇快,局部疼痛,溃破后流黄水样分泌物,经某医院病理切片报告为恶性黑色素瘤。入院检查,左脚掌近小趾处肿块约2.5×2.5厘米大小,溃破流黄黑水,量少而臭,体表淋巴结不肿大,局部上拔毒钉3次,每次上两个半枝,约3周后,肿瘤组织坏死脱落。继上红升丹,2天换药1次,内服菊藻丸及祛瘀散结、抗癌解毒的中药(基本同第三例)120多剂,疮面愈合平整,切片复查,未见恶性病变。共住院202天,临床治愈出院。

例6  刘××,男,46岁,干部。1978年5月12日入院。

患者两年前,发现左脚背外侧生一肿块,如蚕豆大,色红不痛,增长较快,溃破后肉芽组织色黑,呈菜花样外翻,约2.5×2.5厘米大小,经某医院病理切片确诊为恶性黑色素瘤,曾服中药、西药,无明显疗效,建议截肢。入院时左右腹股沟及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经上五虎丹钉剂3次,每次3个半枝,3周后,肿块组织坏死脱落。继上红升丹,内服菊藻丸及软坚散结、抗癌解毒的中药(紫草、天葵、牡蛎、夏枯草、山豆根、金银花、白英、薏苡仁、香附、甘草)50多剂,疮面基本愈合,腹股沟淋巴结明显缩小。共住院64天,有效出院。

(引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肿瘤卷》,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年)

肖氏所治疗的这六例,和上文中段氏所治疗的三例,疗效均具有可重复性,二者治疗恶性黑色素瘤在具体用药上虽有差异,但是基本思路是相似的,均不离清热解毒,软坚散结和攻毒蚀疮等基本思路。

张仁济治奇斯加柯娃和樱井××医案

患者奇斯加柯娃,女,50岁,白俄罗斯人。1987年春,由苏联来北京治疗。患者身体健壮,无病态,右下肢布满黑色素瘤病灶,疼痛。对其用中药治疗后疼痛减轻,下肢肿块缩小,黑色素瘤数目减少。常规用药:白花蛇舌草、白鲜皮、地肤子、豨莶草、半边莲、半枝莲、蚤休、虎杖、元胡、石打穿、苎麻根、喜树皮、忍冬藤、紫花地丁、蒲公英。患者服药15剂后,精神良好,身体有力,食欲增强。继服15剂后,血色素已趋正常,白细胞恢复正常范围,血小板16万左右,下肢水肿明显消除,瘤斑明显减少。治疗8个月回国。

患者樱井××,女,60岁,日籍华人,原籍大连。病人在日本各大医院检查,确诊为黑色素瘤。原发病灶在大阴唇中部,后转移至腹股沟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如桃核大小,因日本无法治疗,1986年来华到我处求医。服中药一个月后,腹股沟肿块消失,精神饮食恢复正常,行动如常人。内服中药:海藻、昆布、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豨签草、水红花子、半边莲、虎杖、石打穿、元胡、仙鹤草、生地、熟地、当归、七叶一枝花。以后按病情变化加减用药。患者治疗近一年,一年后上班工作。由于年近花甲,过度操劳,1987年元月中旬,患者对侧下肢腹股沟部位淋巴结肿大,形如鸡蛋大小,不能行走。虽经手术,病情恶化,同时心脏病复发,双下肢浮肿已不能下床,于1988年5月下旬死亡。从接受我处治疗算起,存活逾两年半。

(引自张仁济、张大宁编著《中医治癌新路》,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2)

张仁济所用的治疗黑色素瘤的药物为当代常见的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的抗癌药加上一些治疗皮肤病的常用药,第一例患者所用的基本方是五味消毒饮,其治疗较为稳妥,未见其患者的后续追访,其治疗方法风险小,但是笔者怀疑患者后来可能均有复发现象。

以上这些医案均可信度高,综合这些医案,我们可以看出,这些中医师多认为恶性黑色素瘤属热毒湿毒浸淫日久,渐至癌变,故治疗上基本思路大同小异,均不离攻毒蚀疮,清热解毒,利湿祛邪等思路。

另一例仍然存活着的黑色素瘤患者是孙秉严所治,至今已存活约二十年,该患者为笔者相交多年的老友,因故不能公布其医案,该患者是肠道黑色素瘤多发转移至肝,肺等重要器官的晚期患者,孙秉严老中医治疗该患者时,采用的主要是以毒攻毒的治疗思路。

因为该患者肿瘤已经出现远端转移,故外用攻毒蚀疮之剂用处不大,孙秉严老中医在顾护患者脾肾阳气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多种毒性极大的中药,如轻粉,雄黄,毛慈菇,砒霜等攻毒蚀疮药内服,经孙氏治疗两个月后,该患者病情得以控制住,直至十余年方复发。

综合以上所述,我们大致已经可以理清治疗恶性黑色素瘤的思路,恶性黑色素瘤主要还是热毒血热型居多,但是一些患者发展到中晚期后,因为肿瘤消耗,气血亏虚,也会出现阴阳两虚,血虚血弱的现象,故治疗上应针对具体患者,采取具体的治疗措施。

常见的治疗恶性黑色素瘤的方剂,除了以上的外用剂和丸药剂外,尚有一些已经成熟的方剂,笔者也一一列出,供读者参考。

五味消毒饮

蒲公英30,金银花30g,紫花地丁(亦名地丁)30g,野菊花60g,紫背天葵子(亦名天葵子)20g

此方配合西黄丸内服,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药渣尚可外敷在体表肿瘤处。热毒偏盛,流污黄水者,可加生薏苡仁,车前子,金钱草,土茯苓等,皮肤瘙痒者可加白鲜皮,地肤子,全蝎等,肿块溃烂,流血不止者,可将白芨碾为粉末或者用云南白药外敷患处,同时内服。

身痛逐瘀汤加减

秦艽6g,川芎5g,桃仁10g,红花10g,赤芍10g,生地10g,羌活5g,当归10g,五灵脂6g,香附5g,牛膝10g,地龙6g。气虚者加党参,黄芪,血虚者加熟地,阿胶。

六味地黄汤加减

熟地15g,山药15g,山茱萸10g,泽泻10g,茯苓10g,牡丹皮10g,杜仲10g,川断12g,桑椹30g

患者如有形寒肢冷现象,可加附子,肉桂,头昏健忘,五心烦热者加麦冬,沙参等。

八珍汤加减

人参10g,白术10g,茯苓10g,白芍10g,当归12g,熟地12g,川芎10g,生黄芪30g,炙甘草10g,紫河车15g,木香10g

这主要针对气血大亏的晚期患者或经放化疗治疗后,体极虚弱的患者,此类患者急需大补元气,因此先需要大补元气以固本,再徐图抗癌。

当今癌症患者的治疗情形极为复杂,多数患者在同时进行多种治疗,因此,何时采取何种措施,对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加减化裁,需要医生秉承中医的“随证治之”的原则,随时根据患者出现的具体情况,针对每个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辨证治疗和辨病治疗相结合的治疗。

如能应用好相关的治疗手段,即便是已经转移的患者,也是存在治愈或长期带癌生存的可能的。

作者网站:www.zhouzhiyuan.comwww.zhiyuanzhai.com,微信:zhouzhiyuan197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