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丸出自《医方集解》,由人参(现多用党参)、白术(土炒)各2两(60g),陈皮、麦芽(炒)各2两(60g),山楂(去核)1两5钱(45g),枳实3两(90g)组成。
制法为将以上各药共同研成细[……]
健脾丸出自《医方集解》,由人参(现多用党参)、白术(土炒)各2两(60g),陈皮、麦芽(炒)各2两(60g),山楂(去核)1两5钱(45g),枳实3两(90g)组成。
制法为将以上各药共同研成细[……]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有一张治疗肝火犯肺之咳血证的“咳血方”,该方由青黛2钱(6g,水飞),瓜蒌仁(去油)3钱(9g),海蛤粉3钱(9g),栀子(炒黑)3钱(9g),诃子2钱(6g)组成。
制法[……]
“千金消毒散”一方出自明代医生龚廷贤的《万病回春》,该方由连翘、黄连、赤芍各1钱(3g),金银花、当归尾各1两(30g),皂角刺、牡蛎、天花粉、大黄、芒硝各3钱(9g)组成。
以上药为成人一剂的[……]
“内托生肌散”出自清末民初的名医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由生黄芪4两(120g),甘草2两(60g),生明乳香1两5钱(45g),生明没药1两5钱(45g),生杭白芍2两(60g),天花粉3两(9[……]
槐黄丸出自《古今医鉴》,由黄连4两(120g,酒炒),槐花4两(120g,炒)组成。制法为将以上两味药,用猪大肠,长约一尺(约33cm),入药在内。再用线扎住猪肠两端,加水同煮,煮至猪大肠烂熟。然后从[……]
丁萸理中汤出自《医宗金鉴》,由丁香2钱(6g),吴茱萸1钱(3g),党参5钱(15g),炒白术3钱(10g),干姜2钱(6g),炙甘草2钱(6g),水煎服。
本方有温中和胃,降逆止呕的功效,主治[……]
柴胡清肝汤出自明代医生陈实功的著作《外科正宗》,其组成为川芎、当归、白芍、生地黄、柴胡、黄芩、栀子、天花粉、防风、牛蒡子、连翘、甘草各1钱(3g)组成,用法为水煎服。
本方有疏风活血、散结消肿的[……]
“实表散”出自《医略六书》,该方组成为附子(炒)1两5钱(45g),当归3两(90g),五味子1两5钱(45g),浮小麦9钱(27g)。以上药为散,用大枣汤煎,去滓。温服,每日2次。现多改为汤方治疗,[……]
《医方类聚》中有一张引用自《仙传济阴方》中的方子,名为消痛丸。该方由干漆5钱(15g),高良姜1两(30g),三棱5钱(15g),斑蝥3个(炒)组成。用时将以上药加醋300ml,煮干,焙,为末,醋糊为[……]
当归没药丸出自宋代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在《圣济总录》中又被称为“当归丸”。该方由当归(切,焙)30g,没药(研)15g,五灵脂(锉)30g组成。
制法为将上药为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姜是我们每个人都很熟悉的一种食材,是姜科姜属草本常年生单子叶植物姜的干燥根茎。姜很早就被传统中医入药使用,中医临床常用的姜分生姜和干姜。生姜就是我们在菜市场里购买的蔬菜生姜,干姜是生姜晒干后制作而成的[……]
清代陈杰的《回生集》中有一张治疗大小肠痈的“地榆饮”的方子,该方由地榆500g,甘草60g,金银花30g组成。用时先用2.5升水将地榆煎至750ml,再将甘草、金银花加入后,煎至250ml,去滓,空腹[……]
养血生发胶囊的处方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05年版,其组成为熟地黄、当归、羌活、木瓜、川芎、白芍、菟丝子、天麻、制何首乌。制法为将以上9味中的当归、羌活、川芎、制何首乌、天麻粉碎成细粉;其余[……]
六妙饮出自明代医家孙文胤的《丹台玉案》,该方组成为陈皮、半夏(姜、矾制)、黄连(姜汁炒)、栀子仁(酒炒)、槟榔各3钱(9g),老生姜5钱(15g)。
这是一张煎剂方,用法为水煎,去滓,温服,每日[……]
回生膏出自清代康熙年间的《集验良方》。
该方组成为:川贝母8两,猫儿眼睛草1斤,夏枯草1斤,芝麻油20斤。制法为:将药入油内浸,冬5日,夏3日,春、秋4日,放铜锅内用桑柴火先文后武,以药熬枯为度[……]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绍兴续添方中有一张名为七圣散的方子,该方由:续断、独活、防风、杜仲、萆薢、牛膝(酒浸1宿)、甘草各等份组成。制法为将以上各药焙干,研为细末。每次服用2钱(6g),用温酒调服,每日2[……]
滋心阴口服液的方剂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05年版。该方由麦门冬、赤芍、北沙参、三七四味组成,按照一定的方法制成口服液。目前市场上诱滋心阴口服液或滋心阴颗粒出售,患者不必自制,可以购买现成的[……]
柴平汤出自《景岳全书》,是明代医家张景岳的经验方。该方组成为: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陈皮、苍术、厚朴、生姜、大枣各适量。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
本方有和解少阳,祛湿和胃之功效,主[……]
共病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它的英文是comorbidity,也有人把它翻译为同病或合病,但在中文中,最能准确表达这个英文单词的词应该是共病。它的含义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疾病同时存在,比如说一个癌症患者可能[……]
张景岳的《景岳全书》中有一张名为“两仪膏”的方子,该方组成为人参120-250g(换算成今制),大熟地黄500g(同上)。制法为将上述2味药,用好甜水(即山泉水)或长流水(干净的溪流水)3-4升浸1宿[……]
延龄益寿丹出自《慈溪光绪医方选议》,该方组成为:茯神5钱(15g),远志3钱(9g),杭白芍4钱(12g,炒),当归5钱(15g),党参4钱(12g,土炒焦),黄芪3钱(9g,炙焦),野白术4钱(12[……]
养心定悸膏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05版,其组成为:生地黄120g,麦门冬60g,红参20g,大枣60g,阿胶20g,黑芝麻50g,桂枝30g,生姜30g,炙甘草40g。
制法为:将以[……]
开郁散出自清代外科名家陈士铎的《洞天奥旨》,该方组成为:白芍5钱(15g),当归2钱(6g),白芥子3钱(9g),柴胡1钱(3g),炙甘草8分(2.4g),全蝎3个,白术3钱(9g),茯苓3钱(9g)[……]
补脾黄芪丸出自《太平圣惠方》,在《圣济总录》中又被称为黄芪丸。其组成为:黄芪1两(锉,30g),石斛1两(30g),五味子7钱5分(22.5g),肉桂1两5钱(45g),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