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恐癌心理能显著延长癌症患者的寿命

对大多数癌症患者来说,头三年都是最难熬的,确诊为癌症后,内心始终有一块巨石压着。很多患者因此而郁郁寡欢,检查结果稍有风吹草动,便觉得天塌下来了似的。但如果不克服恐癌心理,多数患者会被压力击垮,生存质量和生存期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这就像墨菲定理一样,老是觉得坏事有可能发生,坏事就真的会发生。另一方面,有些患者在参加了一些心理互助的活动后,甚至什么药都没用,肿瘤标志物也自动的降下来了。

最近我在武汉,和我老家的一个年轻的癌症患者会面,就和她聊起这个问题。在疫情前,碰到恐癌心理很严重的癌症患者,我会建议他们参加一些由癌症患者自发组建的互助团体,从这些团体组织的活动中去释放自己的心理压力。但是疫情发生后,社会经常处于管控状态,类似的组织已经无法正常运作了,所以这些患者实际上缺乏一个很好的宣泄渠道。

疫情对所有人的影响都是巨大的,而且短期内可能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癌症患者群体要探索新的释放心理压力的渠道,帮助自己和其他病友克服恐癌心理。同伴教育在癌症患者群体中能发挥重要作用,一些抗癌明星成功的抗癌故事能给其他患者带来信心和希望。所以社会上有些组织什么都不做,专门把抗癌成功的故事收集起来,让那些患者讲述自己抗癌的经历和故事,听课的患者不知不觉便舒缓了自己紧张的情绪。

这类组织很好,有一些已经在网络上开展开了,我也打算在自己的自媒体上陆陆续续的刊登一些抗癌明星的故事。我建议患者们通过病友群去了解和加入这样的组织,释放自己内心的压力。有一些抗癌明星把自己的抗癌故事写成了书,或通过网络发布了他们的抗癌心得,我也建议患者朋友们去看他们写的书和文章,从中汲取经验和力量。

癌症患者的紧张情绪很难在其他群体中得到如此有效的释放,而且一些抗癌明星确实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抗癌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斗争,治疗癌症过程中,身体不可避免的要遭受各种各样的损伤。癌症患者的痛苦,家人体会不了,医生们很忙,也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去关注患者们的心理健康,只有那些同病相怜的患者们最懂病友们的心。而且加入病友群体还能在治疗方面有帮助,许多专业肿瘤医生和心理医生在病友群体中都有良好的口碑,患者们可以从这些组织中获取这些信息,少走很多弯路。

癌症患者的心理重建是一门重要的课题,国内外医疗界都已经很重视这个问题,但是限于医疗资源匮乏,尚未有特别有效的解决方案。我反倒是在多年的实践中,观察到像新浪癌友圈这种癌症病人自发组织的团体,在这种问题上发挥了医疗机构发挥不了的作用。当然,类似的组织还有很多,各个不同的癌种都有不少自助群。

宗教信仰也是释放患者心理压力的得力助手,大多数有宗教信仰的患者,比普通患者更容易平静下来,有极个别的癌症患者在信仰宗教后甚至奇迹般的痊愈了。虽然我自己不打算信仰宗教,但是我必须得承认,宗教信仰给许多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精神力量。

宗教信仰也能让一个患者变得更平和,无论是信仰什么宗教,只要是正规的宗教而非邪教,患者都更容易在祷告和宗教经典的指引下变得更容易平静自己的内心。我比较喜欢和宗教徒打交道,因为多数宗教徒具备宽容和自省的精神。这些内在的精神元素能够帮助他们舒缓人际关系的紧张度,对他们求医和获得朋友的帮助也大有好处。但是患者应注意,不要成为狂热的传教者,毕竟很多人对传教活动还是很反感的。

成年的癌症患者也应该尽量有爱情和亲情,伴侣和家人的守护可以为患者提供有力的支撑。所以家庭和睦,情侣关系密切的患者,也较那些六亲不睦的患者的生存状况要好。有些患者在得了癌症后,将自己罹患癌症归因于家人的气恼,而且在这种责备中情绪很不安,这样做弊大于利。宽容和善的对待家人,争取家人的支持更有好处。

积极的重归正常生活对癌症患者来说也很重要,病是需要治疗的,但是不能因此而把生活中的其他项都抹杀掉。我一直鼓励康复期患者回归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去,积极的运动,积极的与亲友互动,积极的生活和工作,只是不要再超负荷的工作了。病是越养越多的,人不能太无所事事,无所事事的时候就难免心事重重,很容易疑神疑鬼,最后把自己压垮。

有能力和有条件的患者要积极的阅读癌症相关的科普读物,读得越多,懂得越多,心中的困惑就会越少,对自己的治疗思路也越清晰。实际上在癌症的治疗上,最终的决策基本上都是患者和患者家属来做的。这是一个医疗选择多元化的时代,医生无法替患者做最后的决定。而且按照循证医学的理念,最好的治疗方案是医生和患者协商,最终由患者决定的。

所以在现实中,文化水平较高的癌症患者,总体的生存期明显的长于文化水平较低的患者。患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可以克服恐癌心理,还能提升自己在医疗问题上的鉴别力,对最终的医疗决策能起到很大的帮助。

现在有很多发达国家兴起了园艺疗法,癌症患者参与到园艺中,明显的释放了他们的心理压力,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一些发达国家的疗养机构甚至将这些作为重要的替代治疗方案,据说在大幅度的减少了用药量的同时,还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这些经验也值得借鉴,我个人的工作压力实际上也很大,我这几年投入到园艺中去,栽花种菜,我切身的体会是这些的确可以减轻我的心理压力。

医患双方都应注意减压,癌症患者很容易情绪化,换个时间段,患者的心情可能会变好。但医生并不清楚患者情绪化是会加剧还是会减轻,所以很容易受到患者的影响,导致自己紧张不安和焦虑抑郁。毕竟医生这个工种特殊,承担的责任大,近年来医患关系又很紧张,医患之间容易因为这种紧张的氛围而发生误判,导致最后治疗效果不理想。所以医患双方都应有自己的减压渠道,尽量以最平静的心情去对待对方。

家属应支持患者采取各种减缓自己的心理压力的措施,即便在旁观者看来,觉得那些措施并不好。比如有些家属极力反对自己家的病人信仰宗教,这并不理智​。宗教是为有宗教信仰需求的人存在的,人没有走到绝境,很难体会为什么癌症患者大多有宗教信仰需求,最好不要以自己的​想法去左右亲人的想法。我看到很多家属好心照顾患者,结果却让患者心理压力更大,这大多是因为不太注意换位思考导致的。

减轻癌症患者的恐癌心理(甚至包括部分癌症患者家属也有恐癌心理),需要多方面协作。来自家人和医生的关怀,患者自己的自救,社会为患者提供的公益支撑,这些都很重要。我期望我国癌症患者群体能够得到越来越好的照顾,也期望癌症患者和社会大众对恐癌心理有所了解,以宽容和善的态度去为患者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作者网站:www.zhouzhiyuan.comwww.zhiyuanzhai.com,微信:zhouzhiyuan197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