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灵上陪伴孩子成长

在写这篇文章前,我首先要声明一下,我自己也不是多么合格的父亲,我给我儿子的教育未必是正确的。这里谈论到的有关观点,仅供参考,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我写这篇文章,是因为有一些为家庭教育问题所困的家长咨询我,如何教育出一个心理健全的孩子来。

在教育这个问题上,谁都无法夸海口,我也不能例外。犬子一生还很漫长,我作为父亲,对他的陪伴和教育是否会令他终身受益,我也不知道,只能靠时间去证明。

我儿子去年出现青春期逆反现象,最严重的一次,他以离家出走和写遗书的方式来向我表达抗议。我曾向我的恩师咨询,该如何处理这一问题。我的恩师劝我不要担心,他认为青春期逆反心理是人成长阶段的正常现象,躲避不了,男孩子早点出现逆反心理比晚点好。早点出现逆反心理,能够很快调整好,如果晚几年出现逆反心理,就很难调整了,可能会影响一辈子。恩师让我耐心的顺着孩子的脾气等两年,不出两年,孩子就会走出逆反期。

不出我的恩师所料,我的儿子今年已经走出逆反期了,而我也及时的调整了与儿子相处的方式。亲子关系修复过来了,孩子在学校遇到什么事情,回家来很愿意与我和他的妈妈说,不再抵触我们。

在他处于逆反期时,我没有与他对抗,而是想尽各种办法和他沟通。为了能够和孩子顺滑的沟通,我还求助了北大医院的一位心理咨询师。这位心理咨询师评估了我儿子的状态后,认为他完全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她认为我只需要调整一下和孩子相处的方式。

那段时间我对孩子说,如果你认为爸爸强势,你想说的理我听不进去,可以找你爷爷和外婆说去,让他们来说服爸爸。如果你觉得爷爷和外婆还不能说服爸爸,可以给你师公(也就是我的恩师)打电话,把你的想法告诉你师公,让你师公来教育爸爸。这三个人,爸爸还是很在乎他们的意见的。爸爸就算是孙猴子,这世上还有几个你认识的如来佛可以降服爸爸。我让他不要压抑自己,要敢于把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儿子同意了,我这样表态后,他觉得可以和父母直接沟通,所以也就没有麻烦别人。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一定会存在各种无法与父母沟通的问题,直到现在,我相信他仍然有些问题不会想与我和他妈妈沟通,这是他的隐私,我们需要尊重他的隐私权。可怕的不是孩子有隐私,而是父母和孩子之间出现了无法弥合的鸿沟,让孩子对与父母沟通望而却步。多数家庭中亲子关系的破裂,根本原因在于此。

我其实一直都知道我儿子的心理素质很好,并不怀疑他有抑郁症。当他处在逆反期,内心很痛苦的时候,作为父亲,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要为他寻找情绪宣泄的出口。所以我让孩子去找他爷爷和外婆,找他师公。因为我知道,只要他存在这些可以宣泄他内心深处的痛苦的出口,他就不会闭塞自己,不会为无法让父母理解他而感到绝望。

这一年我们调整了和他相处的模式,尊重孩子的意愿,他的叛逆反应迅速消失,情绪明显的趋于稳定。青春期的孩子存在生理和心理反应,需要自我调整,也需要父母给予帮助。在这个调整期,如果父母和孩子之间剑拔弩张,就很容易导致孩子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自杀,青少年是很容易激情自杀的。

今年我儿子中考的那几天,我负责接送他。中考的第一科结束,他的情绪很亢奋,因为题目很容易——北京市今年的中考确实很容易,我心中就知道他今年中考成绩肯定会不理想。恰恰是越难的题目,他越占优势,因为他性格还没到沉稳的年龄,做题很马虎,有挑战性的题目他能做出来,简单题目则很容易让他犯错误。我提醒他不要掉以轻心,也告诉他,以他自己当下的性格特点,很容易在这种看起来简单的考试中马失前蹄。

中考的第二科结束,孩子就沮丧下来了。因为他考第二科前,与班里的同学对题,发现自己第一科考试错了几道题目——他本来以为自己能考满分,所以一下子就心情很不好。

我接他回家的路上,跟他讲了我自己兄弟几个的中考和高考,讲了大家从大学出来后的人生之路。最后告诉他,中考和高考,相对于整个人生来说,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重要。考好了固然值得高兴,考差了也不必沮丧。

关键需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只要养成了终身学习的习惯,我们最终肯定会学有所得。我自己智力平平,学生时代很多同学比我聪明,但是因为我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读书和学习,现在单就阅读量和专业水平来说,我可能超越了我的大多数同学。

儿子说,爸爸,听完你说的这些话后,我心中舒服多了。刚才从学校出来时,真是觉得很难过。这时候我又对他说,人生很长,我们有很长的时间去实现自己的心愿,只要不放弃,我们一定会达成自己的心愿。无论考得好还是坏,爸爸相信你能够重新站起来,并且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

儿子今天放学回来跟我说,他们高中这个班的学生中,他的中考成绩是倒数第一,然后告诉我他们班中考成绩高他十分以上的同学占了一半多,他感觉自己好菜。当然这句话他是当玩笑来说的,尽管他确实是压线进了他现在这个班,成绩确实是倒数第一,但是我知道我的孩子的心理素质很好,并不会因为这个倒数第一而感到沮丧。

听了他的话后,我告诉他,我从来都没怀疑过他的水平和能力,只要他努力,我相信他能从倒数第一的成绩,逆转为他们班最优秀的学生之一。所以不必感到沮丧,也不必感到有压力,尽心尽力去学习,成绩一定会上来。​

我认为父母最大的作用,就是在孩子情绪波动时帮助他稳定自己的情绪——孩子沮丧时,父母要让他能够振作起来;孩子飘起来了,父母要让孩子沉下来。父母就像心理教练,要帮助孩子建立起始终稳定平衡的心理状态,这对孩子的一生来说,尤其重要。

以我自己的见闻,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在青少年时期基本上已经定型,这一辈子很难再改过来了。如果在这个阶段孩子总是消极悲观,那么他们这一辈子都消极悲观;如果在这个阶段孩子总是积极乐观,那么他们这一辈子也都积极乐观。一个人对幸福的感知能力的强弱,只与他的心理素质有关,与其他外在的因素关系并不大。奢而不足,忧心忡忡的富者比比皆是;俭而有余,其乐融融的贫者​也大有人在。

我今天听说另一个一直很优秀的孩子,最近考试成绩不理想,孩子心情抑郁,孩子的妈妈就趁机给孩子泼冷水,让孩子认清现实,认识到自己是个平庸的人。照这个孩子妈妈看,早点让孩子认识到自己是个平庸的人,接受自己很平凡这一现实,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

我个人很难苟同这样的做法,人人都很平庸,那些被人吹捧上天了的领袖人物,照我看也是平庸得很,没必要给心气正高的青春期孩子扣平庸的帽子。在孩子遭遇失败和挫折的时候,做父母的有必要为孩子打打气,帮助孩子训练出稳定自己的心理状态的能力来,避免孩子将来陷入抑郁状态。抑郁症患者典型的特征就是爱给自己贴负面标签,喜欢否定自己,多数抑郁症患者的否定自我的习惯,是从青少年时期开始的。

人不应过高的评估自己,也不应过度的贬低自己。该奋斗的年龄,应该去奋斗。积极乐观的人,即便处于不利地位,也能逆转局势。消极悲观的人,即便具备良好的条件,终究也丧失优势。这话不是我说的,是积极心理学之父,美国前心理学会主席塞利格曼在做了大量的数据统计后得出的结论。

我又听说另一个母亲,自己有一份很好的工作,看到身边新进来的同事个个都是本科开始就是在211和985高校就读的,所以向她女儿灌输这样的思想:如果考不上211和985高校,那么她这一生就等于废了。

这个家长的做法我也很难苟同,我听说北京市有些家长,从孩子一岁开始,就非常担心自己的孩子考不了985和211高校,因此而处于焦虑状态。处在这种状态的父母,我个人的建议是他们自己应该找心理医生看看,及时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

他们的孩子,在他们这样的父母的教育下,将来很难有健康的心理。这些孩子可能一生都会活在精神重压之下,因为他们的父母给他们的是一种令他们对人生很恐惧和绝望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很关键,失败的家庭教育是一个孩子毕生的灾难的开始。

有些家长可能觉得给孩子制造点压力,有助于孩子奋斗。我个人不敢苟同,我自己的一生印证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观点,孔夫子也说:“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兴趣远比压力更能激发一个人奋斗的动力。所以我个人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秉承绝不掐灭孩子的兴趣爱好的原则。如果他对某种东西有兴趣,我就干脆培养他的爱好。

在压力下成长的人,很难有幸福和快乐的人生。我曾经在北京龙泉寺接触过很多出家为僧的高材生,这些人大多是在压力模式下长大的。物极必反,终于有一天,他们意识到自己需要在佛法中寻求解脱了。有段时间,有几个在龙泉寺出家的僧人的家长,总是追着我,希望我劝说他们的孩子还俗,但是他们就是意识不到正是他们自己把孩子逼向空门的。

有压力才有动力这样的观念的流行,反映出我们中国的家长,很多对家庭教育的理解,还处在非常原始的状态这一现实。

我经常带孩子出去骑行和劳动,让他吃点苦,锻炼他的耐力。但是我个人很反对给他施加压力,也不愿意过早的规划他的人生。如果他能够在三十岁前找到自己真正愿意为之奋斗一生的方向,我就很满意了。

现代人寿命长,从三十岁到自然死亡,有几十年的时间,即便是再有兴趣的事情,干几十年也足以令人厌倦了。所以三十岁前,人完全有必要多培养几项爱好,没点真正令人开心的兴趣爱好,难遣数十年的光阴!有些财迷和官迷,我认为他们父母的教育可能很有问题,正是因为父母让他们的生活过早的枯燥乏味了,才导致他们钻进钱眼和官场里出不来。

像我这样的人,有很多的兴趣爱好,对生活充满了激情,无论是让我当和尚,还是让我当官发财,我都不乐意。我还有很多东西没玩够呢,哪有心思为这些无趣的事情浪费宝贵的光阴呢?

多姿多态的人生才有趣,有趣的人生才会让人其乐无穷。所以我个人认为,一个好的父母,应该给孩子一个丰满的灵魂和一颗既稳定平衡的心。有了这些,无论人生多么漫长,要遭遇多少顺境和逆境,相信他们都会乐享此生,不会有太多的烦恼。

作者网站:www.zhouzhiyuan.comwww.zhiyuanzhai.com,微信:zhouzhiyuan197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