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三大基石:心态平和、膳食合理、适量运动

虽然在很多问题上,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认识不同,但是在如何最大程度的保持人体健康这个问题上,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意见是统一的。

埃及的古医学,印度的传统医学阿育吠陀,我们中国的中医,还有现代医学,都将心态平和、膳食合理和适量运动视为健康的三大基石,所不同者,只不过是各自的表述方式不一样而已。

心态平和在健康中所占的比例是最高的,实际上后两者跟心态平和也有很大的关系。

据统计,心理失衡造成的健康问题,占据了全部健康问题的一半左右。

中医讲养生之要,在于养心。《黄帝内经》的“灵兰秘典论”篇有段话:“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人的心(思想、意识等各种心理活动)是主宰人体的关键,就像君主一样重要。只有这个君主是个明君,身体才会安。拥有良好的心态,靠这个养生就能长寿,靠这个治理天下也能繁荣昌盛。如果心这个君主昏聩,那么其他的各个器官就危险了。心不明,就像道路闭塞不通一样,久而久之必然会伤害身体,靠这个养生迟早要遭殃。

人的心不好驾驭,人人对此皆有体验。人生总是有各种风波,我们有爱恨情仇,有欲望有愁思,与人相处有无数的纷争,所以这个心经常会被弄得很不是滋味。有些人长期抑郁,有些人长期愤懑不平,有些人长期的胡思乱想,久而久之,不是积郁成疾,就是因怒暴亡,或者久思致病。

多数长寿者,长寿的其他原因虽然各有不同,但是有一点却是差不多的,就是这些长寿者心态较一般人平和。

心态平和是真的太难做到了,很多人可能自我标榜自己心态好,但是实际上却根本做不到真正的心态好。一遇到问题,就心情很不舒畅。

心态平和还对一个人其他的生活状态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个人心态不平和,生活也会紊乱。有的人因为攀比心理太强,有的人因为嗔恨心太强,有的人因为太痴迷于爱欲,有的人因为过度的自我,做出很多超出自己身体和心理承受能力的事情来。过度劳累或者情绪激烈,最后不免要因为这些原因生病乃至丧命。

历史上的一些大型的战争,很多也是因为有那么一群人,心态不够平和而引起的。

从古至今,哲学家、宗教导师、心理学家、文学家,几乎都在努力为人类调节“心”。从整个人类这个大群体来说,心态平和不太容易实现,我们人类有七成以上的人算不上心态平和。

所以我们普遍的容易得因为情绪而导致的各种疾病,现在业务最繁忙的莫过于医院了,全球各个国家的医院都人满为患。相当大的一部分的患者,如果一直以来心态平和,不惹是非,不折腾自己的身体和精神,是不必到医院里来的。

要解决这个问题,还只能是靠各人自己努力,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修养,生活目标不要定得太高,尽可能的做到遇事不着急不生气,少与人争执,少惹是非。

膳食合理,对于多数现代人来说,也是一种奢望。我们这个物质丰裕的年代,多数人都有条件去贪图口舌之快,营养过剩带来的疾病,已经远远多于营养不足带来的疾病。这些年,全球范围内,与营养过剩相关的疾病,如多种常见的肿瘤、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均在直线上升。

当然,也有一些地方因为贫困和战争,导致许多人流离失所,营养不良。但是从二战以来,全球范围内,整体来说,还是物质条件越来越好,人吃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多,所以肥胖的人到处都是。我们很多人对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上瘾了,根本停不下来。

人在膳食上,究竟应该怎样做才符合养生之道呢?我个人认为,最关键的是要少吃点,我们现在基本上都处于吃撑的状态。好多人到处猎取美食,吃饱了还想再吃几口。久而久之,就适应了吃撑的状态,实际上最健康的状态是吃到七分饱。

有段时间我在我自己的微信和微博上发点动态,推广一下简单点的饮食。很多人冒出头来问我,这样不怕营养不良吗?可见现在的人,对营养多么的执着。我身边几个高寿的老人,用现代都市人的眼光去看,都属于营养不良。

而我治疗的病人和病人的家属,大多数会问我,可以给患者吃点什么补一补。吃得太好吃得太多得的病,需要再吃一些更好的食物补回来?这真滑稽。

多数人的餐桌上,肉食减少一半,每顿饭做的饭菜的量减少一半,疾病也会减少一半。

还有一个就是运动。

很多失去健康的人,多属于惰性深重的人,很少运动。生病后更是以养病的心态来养自己,我治疗的一些肿瘤患者,就其体力而言,完全可以出去运动,但是却选择了在家看看电视,或者坐在牌桌前和牌友们打牌度日,就是不热衷运动。

吃得多,吃得好,吸收的营养过剩,热量过多,但是却又很不喜欢运动。这是我们现代人的通病,每个人都知道病根子在哪里,但是就是克服不了自己的惰性。

我在开药给患者治病的同时,多数时候会主妇患者们要多运动,我把自己对病人运动量的要求具体化了,我要求患者每天慢跑五公里。

我有个观念,我认为现代医院的设计,从根本上就是错的。医院应该把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心理状态的建设,纳入到医院的工作范围之中来。尤其对于慢性病患者来说,这更为重要。我们应该让患者学会了健康的生活方式,有了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之后,再放他们回归到生活中去。

我作为医生,我经常会给患者写上多运动,少食多餐,尽量素食,保持心情舒畅等话作为医嘱。这已经是多数临床医生的套路式医嘱。不过遗憾的是,我这么多年,治疗了成千上万的癌症患者,真正将这些医嘱落实到位的,寥若晨星。其实这些医嘱比医药更有用,但是患者落实不了,即便是面临死神的威胁,还是落实不了。

我见过很多癌症后生存期超过五年的患者,和我自己治疗的一些癌后生存期较长的患者,基本上都是把医生的这些医嘱落实到位了的。

我有个腹间皮瘤患者,他的生存期现在是大大的超越了一般医生的意料之外。这个患者在生病前,几乎每天晚上都会在外应酬,根本就不着家。

得了癌症后,他突然意识到自己过去的生活方式完全是错误的。从此以后大变样,他治疗自己的病的时候,花光了积蓄,到处借钱借不到的时候,意识到自己过去的广交狐朋狗友的生活,全部都是错的。从此之后,他晚上再也不出去应酬。他在接受我的建议后,饮食上控制自己,并开始加大自己的运动量,后来的运动量远远的超过了我的要求。

现在他的体力和身体状况,比所谓的健康人强多了。按照一般的医学规律,他五年前就该去世了,现在他非但没有去世,反而工作生活都不受影响,体格上差不多比得上专业的运动员了。

这些年他一直就靠着我给他开点很便宜的中药,控制着自己的癌症。与此同时,他积极的改变自己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以他现在的身体状况,五年后他还是会活在这个世上,并且生存状态还是会非常好。十年后,二十年后,应该也还在这个世上。

我经常以他为例,来教育其他的患者。我认为标准的癌症治疗,就应该是他这样的一种治疗方式。但是不是每个患者都像他一样有毅力,也不是每个患者都像他这样智慧。

多年来,我一直在普及癌症治疗知识的同时,写作一些心理健康和人生体验方面的文章,他是这些文章的受益者之一,他一直跟随着阅读我写作的各种文章,深受我的这些文章的影响。我认为癌症若想取得成功的治疗,必然得是身心同治。

假如以后我能从世俗生活中脱身的话,我可能会去开创一种康复机构,专门带着一群患者,从心理状态上、生活习惯上,矫正这些患者的不当之处,同时配合适量的治疗。

我切身的体会是,只有这样,才能让患者康复起来。如今的医疗机构只提供纯粹的医学技术方面的治疗,实在是脱离真正的医疗太远了。在当前的医疗机构内,我们这些医生只不过成了会做手术会开药的机器而已。

而很多患者,到处在寻找所谓的奇迹。我很喜欢活了112岁的学者周有光先生的一句话:“没有奇迹,只有常规”,我们先把这些最简单的常规做到位,才能创造出出人意料之外的奇迹来。常规都做不好,去寻找所谓的奇迹,纯属扯淡。

作者网站:www.zhouzhiyuan.comwww.zhiyuanzhai.com,微信:zhouzhiyuan197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