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情感:接纳、原谅、理解、抚慰和治愈

有个抑郁症患者这样描述自己看医生的经历:有一次她去看一个医生,向医生诉说自己的苦楚,医生默默地听她倾诉,听完后充满了同情心的深深叹息了一声。这声叹息让患者热泪盈眶,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理解和关爱,她的病从那一刻开始出现了重大转机。

这个患者之前也找过不少医生,但那些医生认为她既然能把大学和研究生都读完,说明她的病并不严重。那些医生不知道她读大学和研究生付出了多少的艰辛,只是按照常识去判断一个人如果能够完成这些人生任务,说明他还不至于太糟糕。只有这个医生叹息完了后说了句:“你可真不容易,这一路一定付出了许多人想象不到的代价。”这句话让这个患者有了知遇之感,瞬间对这个医生产生了无比的信任和亲近感,之后的治疗就顺畅多了。

任何人都需要有人接纳和理解自己,这世界上哪怕只有一个人接纳和理解我们,我们便不会再有孤独之感,我们会有了战胜疾病的勇气——一个人一旦有了战胜疾病的勇气,治疗就会容易很多。

前不久有个患者的儿媳告诉我,她的婆婆非常执拗,过去一年与自己的儿子打了三次架。对我这个几乎从不与自己的母亲红脸的人来说,母子打架是永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但我还是很理解这对母子的行为。

我对这个患者的儿媳说,如果我母亲这样执拗的话,我首先就会想到这可能是因为老人家的下丘脑出了问题,所以存在情绪障碍。实际上这个老人家正是脑处发生梗塞,可惜的是家人缺乏医学常识,只想着去扭转老人的坏脾气,甚至发展至暴力冲突,结果把事情搞得越来越糟。当然,从医学角度来说这位老人的儿子可能因为遗传原因和家庭环境影响,下丘脑也存在某种程度的损伤,他才会控制不了情绪与自己的母亲发生暴力冲突。

也许我们的家人存在各种各样的情绪问题,以至于全家人都不能接纳他们,在这样的时刻我们首先要想到的是他们是不是生病了,或者是不是太累了。我们要接纳他们,让他们放松下来,而不是激惹他们的情绪,和他们处于紧张和对立状态。只有当我们接纳他们,体谅他们并且愿意理解、关爱和抚慰他们,他们才会解除“战斗-逃跑”模式,愿意和我们沟通而非对抗。

未成年孩子身上可能也会出现种种不如意的情况,以至于和父母不断的冲突,反抗父母的管制,甚至不理会父母。遇到这样的情况,父母最佳的处理办法就是首先接纳孩子,然后再与他们沟通,而非说教甚至暴力教育。只有当孩子觉得自己被父母接纳的时候,他们才会愿意与父母沟通。当他们觉得自己的父母不理解不接纳他们的时候,孩子们会产生本能的逆反心理。

我的儿子存在偏科现象,文科成绩不如理科,孩妈有时候会焦虑。有一天我感受到她又在为这个问题焦虑了,我就故意在客厅里对孩妈说我们儿子理科成绩既然都很好,数学和物理学得那么出色,说明的学习能力不差。只要学习能力不差,我们就不需要担心他今后的发展,毕竟他将来在社会上生存时最需要的是学习能力而不是现在的这点成绩。而且我相信学习能力强的孩子学习各门功课都不是难事,孩子目前文科成绩不理想,只是因为还没有找到兴趣点,如果找到了,他一定能学好。

我讲这些话时,我的儿子在房间里能够完完整整的听到,这段话让他大有知遇之感,他因此而愿意与我们沟通而非抵触我们对他的说教。在这种情况下,我告诉孩子文科对一个人非常重要,应该好好学,我以他的师公(也就是我的恩师)的个人涵养为例,我告诉孩子他的师公之所以令我们这些跟他读过书的学生这么尊敬,是因为他阅读了许多文史哲方面的经典著作,这些书滋养了他的心灵,让他成了一个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和智者。我的儿子对我的这段话产生了好感,愿意多花点时间学习文科。实际上孩子的成长要靠自己,父母帮不了他们,我们最多只能启动他们学习的意愿​,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对孩子指手画脚只会适得其反。

接纳最初源于被接纳,很多患者其实并不是不能接纳别人,而是不能接纳自己,所以才会出现种种情绪问题。而他们之所以不能接纳自己,是因为他们在幼年时期不被父母接纳。他们首先需要有个人接纳他们,把他们从自我囚禁和自我批评的状态中释放出来,然后他们才能接纳自己,再逐步实现心灵成长和自我疗愈,最后才能接纳别人,接纳整个世界。所以被接纳是非常关键的第一步。

一般来说,不被接纳首先是发生在自己的原生家庭中。这种不幸的经历会让一个人毕生都惶恐不安,不能接纳自我,他们总活在自我怀疑和自我攻击之中,这让他们表现得缺乏安全感、信心和耐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存在这样的倾向,只是有些人比较严重,已经不能正常生活,大多数人还不至于严重到影响日常生活的程度而已。

费孝通先生说再开明的父母一个小时内对孩子的管制也会比一个独裁的暴君一辈子对他的国民的干涉要多,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从父母和长辈那里接受到了大量的否定、反对和批评,如果父母不能以爱和肯定来平衡我们的精神世界的话,将会影响到我们对世界的看法。

悲观和乐观都是一种思维习惯,小时候被肯定的孩子长大后更容易成为积极的乐观主义者,小时候被否定过多的孩子长大后容易成为消极的悲观主义者。积极的人能够更全面的发展,消极的人缺乏活力与动力,发展受阻,而且只要遭遇挫折就很容易陷入抑郁和焦虑的状态。

​没有人的成长过程是百分之百完美的,人总会在环境中接受一些负能量。友谊和爱情是疗愈我们的良药,朋友和恋人给我们最多的就是肯定、赞美、理解、关爱、陪伴和支持,倘非如此,我们就不可能和他们相处太久。这种关爱是平衡我们受过的伤害的重要力量,所以好的爱人是在互相治愈。如果家人相处也能如此和善而不是互相攻击,那么家庭关系就会非常和睦。一家人的心情都会是愉悦的,做事的积极性也会高许多,这样的家庭很容易百事兴旺,正如俗话所说“家和万事兴”。

一个家庭只要有一个人愿意开启积极情感模式,整个家庭都会受益。我们需要接纳、包容和忍耐我们的爱人、子女和父母。有时候这需要我们做出一些付出和牺牲,但这种代价是值得的,因为我们会在不远的未来收获到快乐和幸福。往往一个家庭的不幸是因为所有家庭成员都互不相让,在日常交流中互相攻击所导致的。

悲悯情怀、喜乐的心和优雅的幽默感是维持良好关系的基础,人人都更喜欢与和善可亲和富有同情心的人打交道。佛教以培养人的慈悲心为重要目的,基督教也教人宽容和爱,如果我们不知道如何去爱别人,不妨从宗教中汲取营养。

生病的人也要学会优雅的活着,我们如何对待别人会导致别人如何对待我们,如果我们总是以消极的态度和语言去影响甚至攻击家人,那就很容易让全家阴云密布。所以尽可能坚强和积极一些,与家人相向而行,共同努力才能营造出良好的家庭氛围。

病人的失态虽然可以理解,但有时确实令人难以接受。我偶尔也会遇到对我充满了质疑,甚至语言攻击我的病人,一般来说发生这样的事情就意味着彼此之间无法建立医患关系。即使建立医患关系,医生也会由于担心患者的过激行为而不敢大胆用药,冒着风险为病人取得更好的疗效,而医疗经常需要医生有承担风险的勇气。

如果患者存在经济困难,好好的与医生沟通,绝大多数医生会理解和照顾患者,为患者减轻负担,有时甚至帮助患者募捐。但切忌对医生进行人身攻击,人身攻击意味着完全无法走向医患之间的正向合作。选择了一个医生也要全心全意的信任,医生会从患者的言行中去判断患者的性格及患者对自己的信任度和依从度,并由此来决定为患者承担何种风险。聪明的患者大都和医生成了好朋友,彼此互信,医生也敢放心大胆地治疗他们,医生在医疗行为中适度的勇敢是患者的福音。

索取一定要有度,并且懂得回报。在占用别人的时间和精力时,我们也要有所付出,帮助或关爱别人。单向情感无法持续太久,无论是对家人还是对朋友,我们都要记得享受别人的照顾的时候,也要好好照顾别人;接受他人的帮助时别忘了感恩和付出回报。

我为三千多人提供服务,平时的工作并不轻松,经常有人把我当免费的家庭医生使用,超出我的专业范围的问题也需要我来义务解答,有的人有事没事就想和我聊天排遣寂寞。我的微信又不断有新人加入,所以这类索取过度的人就会被我定期删除。我想大多数人都会在自己负担过重的时候为自己减负,这无可厚非,毕竟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

我从自己的这种经历知道,如果我也对别人过度索取,则别人也会在内心中排斥我。我们不要以圣人的标准要求别人而对自己却百般纵容,那只会让我们失去别人的关爱。所以把握好尺度,积极情感才能持久。

作者网站:www.zhouzhiyuan.comwww.zhiyuanzhai.com,微信:zhouzhiyuan197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