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何等为十?身三,口四,意三。
身三者,杀盗淫;口四者,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意三者,嫉、恚、痴。如是十事,不顺圣道,名十恶行,是恶若止,名十善行尔。
——摘自《佛说四十二章经》
这周的课余时间,一直在调解一群青年男女之间的矛盾。或者我找他们谈心,或者他们找我谈心。年轻人的世界其实还算单纯,他们的可塑性也很好,能接受一些劝告,但与他们的谈话也不容易。
班委选举前,班里人心浮动,一些想当班干的,免不了会或明或暗地存在一些竞争,选举前都在拉票。选举结束,结果未公布之前,这种竞争依然存在,甚至最终酝酿出了一场激烈的争执。
我作为一个旁观者,一切都看在眼里,本想作壁上观,不参与到任何一方中去。我在班级群里的花名是令狐冲,令狐冲可不是一个热衷于政治斗争的人。但事态的发展,逐渐有点失控,眼见一场校园暴力一触即发,关键时刻,我还是站出来,压制住了当事各方。
处理这种事情,不存在令大家都满意的方案,只能以牺牲最小的方式去结束这一切。我强制要求大家停止争论,并对为首的两个男生采取了压制措施。其中一个男生事后很不服气,找我理论,指责我偏袒女生一方,处事不公,难以令人信服。
我向他道歉了,但是这种道歉显然还不能完全消除他心中的不满。好在这个男生一直以来跟我关系还算不错,而且也在我的学习小组里,所以后续通过其他的方式,我们的关系又修复了。
中国自古以来,都有临阵斩杀士兵或低级军官的将领,他们以这种方式处理哗变,整顿军纪,近代的李宗仁将军就是其中的一位。其他将领在做这些事情后的内心我们不得而知,但李宗仁将军留下了一份《李宗仁回忆录》,里面可以看到他的心声,这份回忆录是著名的口述史大家唐德刚先生整理的。
在《李宗仁回忆录》中,李宗仁将军讲述了他在战争时期,统兵打仗时,为了整顿军纪,枪毙了自己的一个老乡。晚年的李将军住在美国,每每回忆起这件事情时,都不免感到内疚。李宗仁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员悍将,他的部队号称虎狼之师,国民党对日本的第一次胜仗台儿庄战役就是在李宗仁将军指挥下打赢的。倘若李将军当时没有这份杀伐决断的魄力,他率领的军队是不会有这样的战斗力的。
战争和骚乱都是非常状态,平息战争和骚乱时,必须要当机立断,迅速扭转混乱的局面。所以在非常状态下,是不存在令各方都满意的方案的。当一个女生遭到二十多个青春期同龄人的围攻,而且那架势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时,这个男生想要的公平处理是一种奢望。在那种时刻,保护他们所有人的人身安全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我想这个道理,这孩子得再过一二十年才能完全懂得。
这件事情令当事三方都很受伤,事情发生后,那个女生心生恐惧,害怕与同学接触,只信任我。两个男生也有他们的委屈,我都知道。争执平息后,需要平复他们的内心,修复他们的关系,也需要重建班集体团结友爱的氛围。这些事情很琐碎,需要足够的耐心才能处理好。
那位受到惊吓的姑娘连续几天和我走得很近,跟着我一起晨跑,跟我一起去图书馆学习,也跟我一起去实验室,她在学校的安全感没了。一有机会,我就开导她,免得这件事情给她内心留下阴影。也劝说她宽容大度一些,与当日起哄的所有同学和解,重新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同窗关系。还叮嘱其他同学主动去找她玩,也安排一些集体活动,邀请她参加,让她重新建立起对身边同学的信任。
周四我劝说她宽恕那些对她有敌意的同学,主动与他们和好时,她表示这太尴尬了。我当时和她讲了一通道理,勉励她勇敢地面对这一切,改善与同学的关系,要不然在学校上学期间就太难受了。姑娘有点心动。
周五早上我们一起跑完步,去食堂吃早餐,我在食堂里帮她分析,当日起哄的同学,有一部分只是以为是闹着玩的,并无恶意。而且130多个同学中,只有极少数的参与了,其他的其实都对她挺友好的,所以不要草木皆兵。我希望她重拾勇气,展翅高飞,而非一蹶不振。
同时我和还她讲了佛教的“缘起性空”理论,告诉她,所有人之所以形成目前的性格,都是因为遗传与环境的影响,并非他们自愿成长成这个样子。人的本质其实都是一张白纸,而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切又都不是他们主宰得了的,从这个意义来说,每个人都挺可怜。理解了这一点,就能从终极上去宽恕他人。这姑娘听完这番话后,对我说,叔,我懂了,我也原谅了他们所有人了,我听您的。
这群年轻的小伙子和姑娘们中的一些人,互相已经生出爱慕之意,之前甚至差点都进入恋爱状态了,因为这件事情,忽然关系破裂。我努力帮助他们修复彼此之间的关系,制造机会让他们放下恩怨,握手言和,重归于好,该恋爱的继续恋爱。他们虽然不是我的孩子,但身为他们的同学兼长辈,我仍然希望看到他们在经历风波之后,健康成长,快乐生活。
我尤其希望看到他们能成长得更宽容、更慈悲,因为这是医者应有的本色。在与一个当事男生交流时,我责之以大义。对他说,你既然选择了学医,选择了以医生为业,就要谨守人道主义精神。不可以孤立任何一个同学,换位思考你就知道被孤立是多么的残酷无情,也不可以因为其他人有自己看不顺眼的缺点而嫌弃他们,而应去爱护和帮助他们,这才是人道主义精神的精髓所在。这番话打动了这孩子的心,几个小时后,他主动去找那姑娘谈话,道歉并和解了。
另一个男孩的情绪难以迅速平复,我采取了迂回的办法,赞美他的优点,并且尽量制造机会让他能够把自己的优点发挥得更充分,展现给大家。让他在其他场合得到更多的肯定,舒缓他的心情,慢慢去化解他心中的不平。毕竟,我们还有相当长的一段日子会在一起学习,后面还有很多机会去慢慢地劝说他,引导他成长。
我这个年龄去和一群十八九岁的青年男女在一起上学,我都不知道该如何定位自己的身份。和同窗之间既是同学,又是长辈,可能对部分同学来说,还算得上半个老师。学校里教官和部分年轻的老师都喊我叔,一些老师喊我老大哥。刚开始时,我想也许我大多数时候可能要孤身一人,坐在教室或图书馆的一个角落里,埋头学习。但到了学校后,不知不觉间,竟然又成了焦点人物之一。
最初学校里的许多人听闻我这么大年龄来上学,都把我看作稀奇。渐渐地,在日常相处过程中,他们开始对我产生了信赖,开始受到我的影响了。班主任在处理一些棘手的班务工作时,也希望我能够助她一臂之力。我天生热心肠,也非常希望看到身边的人一切都好,所以当然乐意去帮助她。
我高中时的恩师在我去上学前对我说,你这一去,又会影响你的同学了。在高中,我们班的同学是受到我的影响了的,可能当时全校同学都受到我的影响了。我想他也许过高的估计了自己的学生的影响力,毕竟我老了,和新同学存在代沟。但开学不到二个月,他的话就得到印证了,真是知徒莫如师。
但我现在不像年轻时一样迷惘,现在当我确实能影响他人的时候,我不会想着躲避。我会尽量以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和引导他们走向一条能使人间更美好的人生之路。我少年时期曾梦想建立一个大同世界,但在人间阅历了四十多年,我知道大同世界之梦还很遥远。
中国经济在过去四十多年迅猛发展,但我们班还有一半多的孩子在上大学前从未用过电脑。第一次微机实验课,在教室里,我左边和右边的同学全部连电脑的开关机都不会,纷纷向我求教。上一周我已经往学校里带了四台电脑,这一周我又陆陆续续地往学校里带电脑,我不再把眼光局限于自己的学习小组内,而是随缘赠送给家庭贫困的同学使用。在信息时代,如果他们的眼界还如此狭窄,他们将来回到基层去当医生时,对患者的帮助会是非常有限的。
我每次回老家,乡亲们知道我回来了,总会有人找我看病,有时甚至要忙到深夜。他们有许多的疾病,在本地求医无效,我在老家现在也略有薄名,所以他们希望我能帮他们解除痛苦。我在那一张张古铜色的脸上,看到了自己父母的影子,有时会为他们的痛苦而心碎。因为他们常常让我想起母亲生前求医问诊的情形,以及母亲临终前在我的臂弯中饮泣不止的画面,人间之至痛莫过如此也。
我临床实践已经有十多年,经常遇到有钱有权的病人,他们中有少数人希望我能够集中精力,专门为他们服务,并许以丰厚的报酬,我都婉拒了。以我经商的能力,我若放弃医学,专心经商,他们中没有几个能比我更会赚钱,我若需要钱财来满足自己,又何必仰人鼻息?
令我始终难以释怀的是,和我母亲一样的基层百姓生病后,找不到好医生帮助他们。如今我和一群未来将回到基层的年轻医学生们同堂学习,我最大的心愿是,我身边的这些同学能够成长为慈悲为怀,医术足以济世活人的好医生,毕业后回到基层去,帮助他们的乡亲。如果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自己做些什么,我是心甘情愿并且也会乐此不疲的。
尊敬的读者,我正脱产在医学院校全日制学习,所有文章皆为我每日学习笔记或个人随笔,仅供读者参考。我除此博客与微信公众号外,无任何其他自媒体。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zhouzhiyuan360(或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周志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