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蒿:保肝利胆,利湿退黄,抗菌抗癌

茵陈蒿(亦名茵陈)是菊科植物猪毛蒿或茵陈蒿的去根幼苗或地上部分,多在三四月份采收。民间有谚语“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茵陈可以当菜吃,一般在三月份采收入药,四月份采收食用,五月六月的茵陈已经太老,既不能入药,也不能当菜吃,只能当柴禾烧了。

茵陈蒿是中医保肝利胆退黄的专用药,凡黄疸病,无论寒热,皆可用茵陈蒿。《伤寒论》中的茵陈蒿汤(当代中成药“茵栀黄颗粒”即是根据此方制成),《金匮要略》中的茵陈五苓散,《卫生宝鉴》中的茵陈四逆汤,都是以茵陈为主,配合其他药物治疗不同原因引起的黄疸病。

茵陈蒿的保肝利胆作用得到了现代药理学的证实,茵陈的各种制剂都有促进胆汁分泌的作用,茵陈中多种成分均有利胆作用,现代医学中的各种肝胆疾病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都可以用茵陈治疗。茵陈有显著的降低胆红素和转氨酶的作用,茵陈对四氯化碳造成的肝损害也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茵陈还有解热镇痛作用和抗病原微生物作用,茵陈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伤寒杆菌、甲型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枯草杆菌、脑膜炎双球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茵陈对黄曲霉毒素所致的肝脏癌变有显著的抑制效果,并呈剂量效应关系,这一药理实验提示茵陈有预防肝脏癌变的作用。茵陈还能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抑制其增殖,所以茵陈也是治疗肝胆系统的肿瘤的常用药。

《神农本草经》将茵陈列为上品药,认为茵陈味苦,平,“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久服轻身益气耐老”,这说明我国古代医生早已经认识到茵陈是治疗黄疸的专用药。无论是风湿寒热邪气中的哪一种引起的黄疸病变,都可以用茵陈治疗,而且《神农本草经》还认为茵陈有抗衰老作用。《本草经别录》也说茵陈“(主)通身发黄,小便不利,除头热,去伏瘕,(久服)面白悦,长年”,可见这两部早期的本草学著作都认为茵陈不但能治疗黄疸,而且有延年益寿的作用。

茵陈既有治疗急性肝损伤的作用,又有促进胆汁分泌,预防慢性肝损害的作用。所以在抗肿瘤的方剂中加入茵陈,对肝胆肿瘤患者大有好处。古代认为茵陈是专治黄疸病的,血虚萎黄者不宜用茵陈,实际上血虚萎黄和黄疸是两回事,血虚萎黄患者虽然面黄,但是胆红素并不高,现代血象检查可以将之排除在外。

古代也有简便的检查胆红素升高的办法:让患者将小便尿在一张纸上,如果纸的颜色像被黄柏汁染过一样,即为黄疸。这种办法简便易行,准确率高。刘渡舟教授提到使用茵陈系列方剂,也是要观察患者的小便,以小便由黄转清为停用茵陈的指证。不过以笔者的经验,对于肝胆的原发或继发性肿瘤患者来说,即便尿色转清,亦不宜停用茵陈,而是应把茵陈当作一种需要长期使用的药物来用。维持治疗的用量可以稍微少一些,成人单日用量6-10g即可,急性黄疸肝炎的用量宜大,成人单日可用茵陈30-60g,甚至更多。

茵陈蒿毒性很小,茵陈蒿常用的临床用量是无毒的。传统中医认为茵陈蒿无毒(多数本草著作都认为茵陈蒿无毒)或有小毒(如《药性论》认为茵陈蒿有小毒),动物实验显示,连续使用茵陈三个月,实验动物的体重、血常规、尿常规和肝组织无明显影响,仅在用量较大时对胃肠道有刺激性。

茵陈蒿与不同的药物搭配,可以治疗各种类型的黄疸病。汤头歌中说“茵陈蒿汤治阳黄,栀子大黄组成方,栀子柏皮加甘草,茵陈四逆治阴黄。”这首歌诀即已说明了茵陈的几种搭配方法,茵陈蒿与栀子和大黄搭配,即为《伤寒论》中的茵陈蒿汤,是专门治疗湿热引起的“阳黄”的;茵陈蒿与四逆汤合用,又可以治疗寒湿所致的“阴黄”。

《得配本草》中说得更仔细:“(茵陈蒿)得附子、干姜治阴黄;得白鲜皮治痫黄如金​;得秫米、麦曲,酿酒治挛急;佐大黄、栀子治湿热;佐桃仁治血黄;佐苍术、厚朴治湿黄;佐枳实、山楂治食积发黄;佐知母、黄柏治火黄;佐车前子、木通治黄而小便不利。”

当代中医多有以茵陈五苓散治疗黄疸和腹水者,这是将茵陈蒿退黄利水消肿的功效与五苓散化气利水的功效结合在一起。​茵陈五苓散治疗肝硬化腹水和肝癌腹水都有一定的疗效,若同时结合鳖甲软肝片或人参鳖甲煎丸、西黄丸、去甲斑蝥素片、大黄蛰虫丸等方剂,标本兼治,效果更理想。

茵陈蒿还有治疗湿疹引起的皮肤瘙痒的功效,笔者常将茵陈蒿与薏米合用治疗晚期肝癌患者的皮肤瘙痒症,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网站:www.zhouzhiyuan.comwww.zhiyuanzhai.com,微信:zhouzhiyuan197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