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读书能使人心平气和并能延年益寿

最近几天的空余时间,我终于读完了周有光老先生的口述自传《逝年如水》。这是一位百岁老人在平静的叙述往事,他经历过清末民初的系列历史事件,也经历过日军的轰炸、国共战争、反右运动和文化大革命。在战争年代失去了亲生女儿,儿子也被流弹所伤,肠子都被射穿,差点儿一命不保。

他自己年轻时为抑郁症所折磨,六十多岁时被关进牛棚,送到“五七干校”劳动改造,还做过前列腺切除手术。病痛和苦难岁月没有打垮过他,他顽强的活到了112岁。而且成了我国为数不多的博学鸿儒,爱因斯坦亦愿与他交谈。周有光老先生一生热爱读书,另一位百岁老人杨绛曾说,烦恼的人大多读书太少,却想得太多。信夫!文化的力量不在于其能让人富贵,而在于其能让人活得从容大度。我强烈建议大家看看周老先生的这本书。

热爱读书的人很多很高寿,比如另一位长寿明星郑集教授也活到了110岁,钱钟书先生的伴侣杨绛也活到了105岁,季羡林教授和任继愈教授也都活到了九十多岁还耳聪目明。这些长寿的学者有个共同的特点是既博学又豁达,他们的人生中也有坎坷不平之事,郑集教授六十多岁的时候也和周有光先生一样动过一场大手术,杨绛也曾经历过丧女之痛。

内心的伤痛和疾病都曾折磨过他们,不过他们最后都能心平气和的接受现实,没有因此而整日沉浸在烦恼之中。他们的文章我都读过,文如其人,从他们的文章中可以看出来他们都是性情豁达之人。季羡林教授在文革时被北大的同事和学生们折磨过,文革结束后,他没有和任何人计较过,在工作中也不曾给这些昔日的仇人们穿小鞋。

季老说,他理解那些人在特殊年代的做法,换了他自己也未必能做得更好。这种大度的气魄,让他少生了许多闷气,情绪得以保持稳定,对他的健康大有裨益。而季老的涵养,与他渊博的学问是有很大的关系的。季老的文章写得风淡云轻,但是字里行间的那种深厚的学养却令人折服不已。

周有光老先生一辈子屡遭逆境,日军侵华,日军的飞机轰炸的时候,把他家炸成了废墟。文革时,他的家被红卫兵抄了,人被下放到宁夏平罗的“五七干校”劳动改造。那时候他已经六十多岁,在地里干活累得晕过去了。

这些没有让周老变成一个怨天尤人的人,他在104岁时写《窗外的大树》一文,记载着自己老两口子在一间只有9平米的小书室里其乐融融的度过的恬静的日子。他用的书桌已经风化,有时会刺痛他的手心,他就用透明胶贴补一下。经此一补,书桌光滑无刺,他就在这样的环境中继续他的研究和写作,欣赏着窗外的鸟儿们自由自在的生活,十分满足。别人说他的书室太小,他说“心宽室自大,室小心乃宽”。

郑集教授是我国普通化学的奠基人,他一生的遭际和周有光老先生相似,他们都经历过那段最苦难的岁月,目睹过战争和动乱,经历过多次的破产,也都遭遇过疾病的折磨,但是他们都达观得很,而且淡泊名利。郑集教授百岁之后,把自己的房产卖掉,钱捐出来设立奖学金资助贫困学生。

这些老先生们一辈子都很平实,从来没有故作神秘,而是诚实的做学问,不装模作样,也不夸大其词。我喜欢他们的这份真诚和朴实,深受他们的精神力量的感召。

每个人的一生都难免坎坷,没有谁会一帆风顺。我们活在大千世界上,难免会遭遇各种不快。追求绝对的宁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但是多读些书,是有利于一个人保持心平气和的状态的,而情绪稳定的人更长寿。

作者网站:www.zhouzhiyuan.comwww.zhiyuanzhai.com,微信:zhouzhiyuan197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