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忆是农村

​如果问我现在最想呆在哪里,我会说是农村老家。

我很想建议那些现在失业了且正在农村老家的青壮年这一两年就在自己家乡创业,别再出来算了。在农村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种粮和种植中药材都是很有价值的事情。

这两年城市里就业形势严峻,在老家种粮和种药,起码可以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活下来最重要,其余问题可以今后再去考虑。农村人口流动性有限,只要不与邻居们近距离接触,大多数农村人会比城里人安全很多。

我一直更喜欢农村的生活一些。去年和前年,我都曾抽出过一段时间在老家的一座小庙里读书。庙里再也没有以前那么香火旺盛了,我一个人在半山腰的小庙里读书的时候,感到天地间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此。

偶尔来个把香客,我就临时充当一下庙祝,敲敲钟。有时整天都不会有香客来。倒是庙里的一只流浪狗和我混熟了,每次看到我去的时候都特别的热情,直往我身上扑,跟着我从山脚下走到山腰。

天晴的时候,我会在庙门口晒着太阳看书,那只被人抛弃的小狗也会躺在我脚边和我一起晒太阳。天地茫茫,就剩一人一狗在这半山腰上,与松风和百鸟相伴,山脚下阡陌纵横,金灿灿的油菜花开得明艳耀眼。

那种时刻,我会感到从未有过的放松。前年的时候我整整过了一个月这样的生活,因为在山上小庙里呆的时间太长了,山脚下大庙里的主持担心我在那里搞什么非法活动,曾经跑上去查问了。看到我安静的在那里看书,也就没再担心了。

山脚下有个较大的庙,住着四五个和尚,和尚们自己开辟了菜园种菜,也开辟了农田种粮,差不多做到了自给自足。有几次我与庙里的和尚攀谈,从口音中可以听出来几个和尚的籍贯都不一样,有山西的,也有湖南的。

庙里屋檐下有风铃,风吹过的时候,风铃发出悠扬的声音,很好听。我不太喜欢在仪式太多的大庙里体验出家人的生活,我就喜欢在这样的庙里自由自在的借庙读书。半山腰上是一座旧庙,山下庙里的和尚基本都不会上去。

山上到处都是中药材,麦冬、党参、蒲公英、地丁、金银花、天冬、半边莲等上百种常用的中药材都可以在后山上找到。有时候我就带着那只流浪狗,漫山遍野的寻找药材。

我与狗兄(当然也可能是狗姐)感情甚笃,一人一狗因缘而聚,然后又因缘而散,真正做到了佛陀所提倡的随缘。

现在的很多人可能觉得我这种人非常奇葩,居然去过这种生活。

很少有人能够理解这世上竟然会有我这样的一种人存在,从出生到现在,我基本上都是过着天不收地不管的自由自在的生活。

上帝一定是忘了我,他在对所有人分门别类的管理的时候,总是漏掉我。我就是一个野生的爱好读书的人,我喜欢的生活我都会去过一过。我对物质和名利没有任何欲望,只喜欢率性而活。在我自己有限的人生中,像我这样的奇葩,我也只碰到我自己一个。

我想我最大的人生收获就是我明白了人是什么样的一个物种,人最应该重视的东西是什么。在我看来,人生就只有三个字:生—活—死,只要牢牢记住起点是生,终点是死,中间的那个活就会变得非常的潇洒自如,没什么好纠结的了。

反正所有人从一出生开始就都是在混吃等死,那又何必不选一个自己最喜欢,让自己最放松的混吃等死的方式呢?无论我们选择什么方式,都逃不过杜甫的一句名言:“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我在中学时代读到杜甫这句诗,就为他的一针见血所折服。我仿佛看到杜甫带着一丝嘲笑的在说:你们这帮家伙上串下跳,折腾那么多的功名利禄,死翘翘后啥也不会留下来,但是江河湖海还是会万古不变的流淌。杜甫的这种态度,让我很小的时候就对名利丧失兴趣。

今生有幸生农家,而且我生的还是最穷困的农家。小时候我家里一家五口——我家中有我父母和我兄妹,一顿饭也就一两个素菜,农村没菜吃的季节里,我们就吃点腌菜。

我上初中的时候,是从家中背着米去学校里换饭票,自己带着一瓶瓶的腌菜,每天吃饭基本上就是用这些腌菜下饭。我们那个时代大家都这样,也不觉得有多苦。到了大学因为穷,我甚至要过一次饭。

这些吃过的苦让我对痛苦的耐受力没有下限,只要一息尚存,我就能悠然自在的混吃等死。我娘在世时,常常对人说我是个吃了上顿不愁下顿的家伙。这种天性真是太好了,天下无事可值一愁,也无事值得劳碌奔波。

我们祖先就是这样生活的,当人类还在采集社会时,人们是靠天吃饭的。我儿子四岁的那一年,我带着他在街上捡矿泉水瓶子,我对我儿子说:“即便是拾荒,我们也饿不死,所以爹希望你一辈子都不发愁。”

我喜欢看人类学著作,很多人类学大师的书我都拜读过。早期的一些人类学家有机会在全球各地接触到不同族群,他们记录了人类社会的各种各样的生存方式。在很多原始部落中,人们根本不知道穷和愁是怎么一回事。

穷和愁是人类文明发达之后的衍生物,是现代人用来作茧自缚的。我们被现代文明束缚得死死的,总在想着买房供房,结婚生子,赚养老金。很少有人质疑过这样的生活是否有意义,大家只觉得假如不这样就生存不了。

我对这些是无感的。如果我没有结婚生子,在读了这么多年的书,收藏了这么多书(我的藏书足够我看十辈子)后,我最想做的事情是把自己的藏书运回农村老家,耕读为乐。我想我迟早还是会回去过这种生活的。

老祖宗有句谚语: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几亩薄田,三两间遮风避雨的瓦房,加上一屋子的藏书,自给自足之余,读读书,写写作,弹弹琴,神仙也没有这么逍遥自在。

我不是个贪图享受的人,我从小勤劳惯了,不会觉得劳动是苦事,也不会觉得穷是苦事。所以在农村过耕读生活,对我来说,真是如鱼得水,但愿我能早日得偿所愿。

作者网站:www.zhouzhiyuan.comwww.zhiyuanzhai.com,微信:zhouzhiyuan197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