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医没有捷径可走

​世上可能有很多事情有捷径可走,但是在学医这个问题上,是没有捷径可走的。这些年我在学医上走了很多弯路,现在想起来多少有些后悔,因为浪费了不少时间,错失了一些提升自我的机会。

二十岁左右,我很想从大学退学,再复读一年上一所医学院校。但是当时我家里实在太穷了,我自己在大学里有段时间每天只吃一顿饭。温饱的问题尚且解决不了,总觉得再回去复读考医学院太不现实。

其实那时候回去复读也花不了多少钱,而且我高中的老师都很喜欢和照顾我,复读一年后再上医学院,申请助学金和贷学金,熬一熬也过来了。

三十出头时我又有了再高考一次,去医学院读书的想法。只是那时候觉得上有老下有小,自己再去考一次大学实在太过奢侈,对家庭也不负责任。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去上了医学院,对家里也未必真的就有多大的影响。

转眼到了四十岁了,我还是想上医学院接受完整的医学教育,做一些更有意义的基础医学研究,以提高自己的医学素养,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这些年我通过师承和自学,在中医上确实小有所成。因为疗效尚可,在一个小圈子内也算小有名气。但是我自己是知道的,我没有达到自己能达到的最理想的状态。

如果我能系统的接受中西医教育,加上我一直孜孜不倦的钻研,我在医学上应该有比现在更深的造诣。相对于那些在严格的考核制度下苦哈哈的接受系统的中西医教育的同仁,我是选择了一条捷径在走。

到了不惑之年,我的意志终于坚定下来,要在严格的考核制度下,去接受系统的中西医教育,以弥补自己在医学知识上的不足。自学和师承不是学不到东西,而是容易东一榔头西一棒头的不成系统。

毋庸讳言,我自己所学虽然多而杂,但是在系统性上差了点。虽然有很多人觉得我的知识结构还算可以,但是我自己对自己的状态是不满足的。我如今可以坦承自己在中西医学识上的不足,也是因为自己的视野渐渐的越来越宽广,看到了自己过去看不到的短处。

学医是很苦的,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医学涉猎的范围之广,知识面之宽,情况之复杂,实践应用之难,是任何一门其他的学科所无法比拟的。所以真正一流的医学家,最终都会成为凤毛麟角的大学问家。

一个人要想在医学领域有所作为,就得有终身学习的自觉和时刻直面自己的不足的勇气与胸怀。我们一生都要在摸索中前行,在挫败中提升自我。

我记得邓小平的儿子写了一篇回忆文章,说他自己四十岁的时候,对邓小平说他想出来做点工作。邓小平默默无言,只是写了两个字“不惑”送给他。邓小平认为他儿子已经到了不惑之年,是可以出来有所作为了。

我现在也到了不惑之年,忽然就放下了很多东西,人安静了很多,愿意遵循自己内心的声音去行事,不再前怕狼后怕虎的有很多顾虑。

年轻时觉得眼前存在的种种困难,如今觉得都不过尔尔。再艰难的路,对一个已经是社会和家庭的中流砥柱的中年人来说,都不过是努力一把就可以跨过去的小坎儿而已,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负重而行。

我不愿意再投机取巧的学一些最实用的知识——虽然这样的学习也很有效果,而是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学习很多看起来无用的知识。过去我为快速解决我面临的各种亟需解决的问题,学习确实急功近利了点。

如今我意识到这种速成的学习法,虽然有很强的实用性,但是打下的地基不够宽,所以难以在它的基础上盖出一座雄伟的高楼大厦来。我如今想去学习大量的过去我认为无用的基础性知识,期望十年后我能在一个更宽广的基础上,大大的超越现在的我自己。

我有个老年间皮瘤患者的爱人,退休前是一家大型央企的管理人员,人生阅历很丰富。今年的某一次他们夫妻俩再次来找我时,我跟他提及我想写些著作,出些学术成果来。他对我说,你不要急,要耐住性子,再多积累一些,到五十岁的时候再出成果不迟。

当时我对他的话不太理解,如今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再多学习一些东西,再沉淀和积累十年,我的学术成果会比现在更有深度。

我为要不要接受系统的医学教育纠结了二十年,一直在自学与学院教育之间徘徊不前。如今意识到自学虽好,但是有些硬性的条件是自学不具备的。比如我要学解剖,连个“大体老师”(供医学生学习解剖用的尸源)都没有,这就是硬伤。

所以我如今不再纠结了,决定从头开始接受系统教育,做了决定后内心平静了许多,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努力了。

前路虽然漫长,但是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总有走完的那一天。我不能一直走捷径,也要吃点苦头去学大量的看起来不实用但却很有作用的知识。

总体上来说,我是个积极乐观同时又极有恒心和耐力的人,做事有始有终。虽然过去走捷径,耽误了一些时间,但是现在重新调整人生规划,又觉得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毕竟过去的岁月也没有荒废掉,还是学习了不少东西,实践经验也比较丰富,如今只不过是在这基础上再完善一下自己的知识结构而已。

作者网站:www.zhouzhiyuan.comwww.zhiyuanzhai.com,微信:zhouzhiyuan197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