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术无止境,越逼越精湛,医生的医术都被病人逼出来的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人类医学很难达到完美的状态。以我切身的体验,医术无止境,越逼越精湛。

一个人学医并将所学用于临床,为人治病,总会遭遇一些对自己全心全意的信任的重症患者,这些患者的疾病极为棘手,非一般的医药能解决得了。

这时就很考验一个医生的钻研精神和心理素质,放弃一个患者很容易,也很难。心动一念即可放弃,但是对于全心全意的信任医生的患者,这一念就很难下下来。

可能他们的问题的确很难解决,但是患者为了求生,是什么都愿意尝试的,也愿意做医生的临床试验对象。在患者的坚持下,医生就很难硬下心肠来对患者不管不顾。

我这些年在治疗癌症方面的进步很快,根本原因是因为有一批依从度很高的患者。他们宁愿死在我手上,也要我大着胆子为他们治疗,不惜冒很大的风险。

癌症难治,这是全球医生都怕的一种疾病。说句实话,我也很害怕治疗癌症,尤其是晚期癌症。但是现在已经躲无可躲,很多患者的身家性命,以及他们家庭的幸福就托付在我身上。

我常常感觉自己的医术很差,因为不能解决我的患者的各种问题。可是放弃了这些患者,也没有别的医生有更高的水平,能将他们起死回生。所以只能硬着头皮,查文献,冒风险,尝试新的思路,不断的往前走。

有一次,一个患者跟我说,让我不要学那么多,专精于某一种治疗癌症的思路就够了。这句话说起来很容易,但是做起来非常难。我之所以不停的学习新知识,只因为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任何一种治疗方法,成功率都是有限的。

我们用一种方法失败了,然后无奈的对患者说,这个问题我解决不了,患者怎么办?同一个患者,某套方案在某个阶段见效了,但是到另一个阶段失效了,那么我又将如何面对这个求生欲望很强的患者?抛弃他们,让他们陷入绝望,是一件很残忍的事情。

明末清初的一位著名的医学家喻嘉言曾说过一句话,宁可使患者含药而亡,不可使患者束手待毙。医生若不作为,对求治的患者抱有放弃的态度,医学就无法进步。

医生是患者将生死相托的对象,是对患者的生命负有重大责任的人,是需要为患者的生命不断冒险的。医生这份职业,需要从业者有一定的胆量和担当。

明朝的另一位名医张景岳曾说,医生要有“鹰之眼,狮之胆”,既能锐利的找出患者的问题所在,又要敢于冒风险,用重药,解决患者的问题。

我学中医,不知不觉的学成了急救医生,常常应邀参加一些重症患者的抢救工作,虽然不是每次都能成功,但是也屡屡使患者起死回生了。

在很多人看来,中医是慢郎中,但是急症患者的病情刻不容缓,瞬息万变,用中医抢救时,需要迅速起效,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此中其实并无诀窍,唯要求抢救者有常人所不具备的胆略和见识。我们所学的很多中医知识都可以应用在抢救工作中,但是大多数学医人却在生死面前哆嗦了一下,缺乏胆略,不敢临床。所以久而久之,就把中医中那些起死回生的技巧给丢失了。

每次我参与抢救时,患者家属都会对我说,我们别无所求,只请求你死马当活马医,尽你所能,抢救一下我的亲人,成功了我们会感谢你,失败了也会感谢你。

尽管实际上失败了,很多患者家人因为沉浸在悲痛中,非但不能兑现感谢的承诺,反而可能会对医生恶语相向,但是很多次,我还是大着胆子,冒险施救。

这种历练让我的医术得到了迅速的提高,现在我治疗肿瘤,常常有患者吃药一个星期左右,就向我反馈,他们的肿瘤缩小了。

这样的疗效令闻者乍舌,我开始时也曾兴奋过,质疑过,现在对类似的反馈已经不足为怪了。因为参与生死抢救的工作多了,用药快狠猛的风格已经形成,疗效自然就变得迅速很多。

很多我以前不敢用的药方和药量,我现在都敢用了。为什么呢?总有一些患者处在生死一线之际,唯有突破常规,大胆的用药,才能救他们一命。有了这些经验,就知道自己过去的恐惧是多余的,书本上的记载也不足信,唯有实践才能出真知。

温和的用药,可以治疗小毛病,却无法治疗癌症这类重大疾病。我到了老了,不知道是否还会有现在的胆略,假如那时候我已经开始胆怯了,我就不再治疗重大疾病。

因为临病而惧,是会耽误病人的治疗的。虽然说用药峻猛,有很高的风险。但是对于绝症患者来说,用药平和,风险更高,因为一旦错失了治疗时机,患者就再无生存的机会。

我小时候的胆子是很大的。我妈在世时常常跟我开玩笑说,小时候,我总是爬到树顶上去,然后树底下一群人鼓噪着,鼓励我从树顶上往下跳,我也就愣楞忽忽的从树顶上往下跳了。所以我头上脸上摔了很多的疤痕,至今依然在。我妈总说,我这条命若不硬,早就摔死了,因为胆子太大了。

我在高中读书时,每次考试时,出试卷的老师总是喜欢提前跟我打招呼说,周志远,这次压轴题很难,特地出出来考你的,看看你能不能解决掉。我一听到这种话,就斗志昂扬,考试时若解不开,之后的几天,就会废寝忘食的,一定要解开压轴题才罢休。

以至于有一次为解决一到数学压轴题,连续一周把其他学习都放下了,埋头计算,最后推算出来了,我的数学老师看过我的解题过程后,兴奋的以为我发明了一道数学定理,往数理化杂志投稿,最后被告知,这是高等数学里的容斥定理。

医生的性格决定了一个医生行医的风格。我看孙秉严的医案,最佩服的就是孙老的胆量。他所用的药,举世医生中,敢于再用的寥若晨星。但是他一辈子治疗晚期癌症患者,创造的起死回生的奇迹,也是其他医生难以望其项背的。我常常想,孙老这样的医生,倘若不是从医,而是去战场上厮杀,那一定也是一名优秀的将帅。

有一次我看到孙老的徒弟,也是孙老的一名患者写的一篇文章,回忆孙老生前常常感叹“山门难开,山门难闭”,想过几天清净的日子而不可得。我从这种感叹中,体会到孙老的不易。

孙老也不是一开始就用药如此大胆的,他也必定是被身边的那些绝望的求诊者的恳求所逼,不得不硬着头皮,一次又一次的突破自己的局限,尝试更猛的药物和更危险的剂量。菩萨心肠,霹雷手段。欲救人于绝望之际,医生用药时,心是要狠的。

我不知道我这一辈子还将在医学的路上冒多长时间的险,才会告别人世。但是我知道,一旦涉足医疗,尤其是涉足重大疾病的治疗,这辈子是注定了不可能有真正退休的日子的。

无数的病人,不顾一切都会找到你,找到后,他们强大的求生欲会推动我们做医生的往前前行。对医生来说,真正是学无止境,冒险也无止境。

作者网站:www.zhouzhiyuan.comwww.zhiyuanzhai.com,微信:zhouzhiyuan197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