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和阴阳五行学说到底有没有实用价值

《黄帝内经》是中医的经典读本,在我们中国,几乎每个学中医的都会被要求读《黄帝内经》,很多中医爱好者在学习中医时,也会被告知,一定要好好读《黄帝内经》。鉴于中国人向来有崇古的传统,很少有人敢挑战《黄帝内经》的权威性,如果一个中医人敢批判《黄帝内经》,一定会遭致很多中医粉丝的谩骂和批判。所以《黄帝内经》对中医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桎梏作用。

托名黄帝这个通天教主而问世的著作多得数不胜数,但是却以《黄帝内经》最为著名。大名鼎鼎的《黄帝内经》,肯定不乏真知灼见,但是其中的糟粕和垃圾,却也是很多的。长期以来,中医界的一些守旧的遗老遗少们,动辄抬出《黄帝内经》中的观点来压制中医界的一些创新性成果,简直迂腐之极,中国人的这种厚古非今的传统,极大的阻碍了包括中医在内的自然科学的进步。

可以肯定的是,《黄帝内经》绝对跟传说中的黄帝没有丝毫关系,只是战国时期的一些方术之士托名黄帝所作,到汉朝初期,又有一些方术之士往《黄帝内经》里添加了一些内容,《黄帝内经》全书的完成,可能经历了数百年之久。

据梁启超、胡适等史学家考证,《黄帝内经》中的阴阳五行等观念,既不是老子的思想产物,也不是孔子的思想产物,只是孔子和老子之后的齐国的驺衍,根据齐国传统的民间宗教中的一些理念,整理出来的一套概念。

梁启超认为:“春秋战国以前所谓‘阴阳’,所谓‘五行’,其语甚希见,其义极平淡。且此二事从未尝并为一谈。诸经及孔老墨韩诸大哲皆未尝齿及。然则造此邪说以惑世诬民者,盖始起于燕齐方士,因其建设之,传播之,宣负罪责者三人焉……,曰驺衍,曰董仲舒,曰刘向。”

梁启超的考证是不错的,在孔子、老子、墨子、韩非子等人的著作中,阴阳五行概念出现得很少。现在很多人把造出阴阳这个概念的黑锅扣到老子头上,实在是很冤枉老子,老子只不过说了类似于“负阴而抱阳”这样的话。阴阳在老子的著作中的含义也远远没有后世那么丰富和神奇,真正的阴阳家的鼻祖是驺衍。

驺衍何许人也?驺衍是战国时期齐国著名的稷下学宫中的风云人物。齐国因为靠海,商业较为发达,所以思想上很活跃。班固的《汉书》中记载齐国“太公以齐地负海潟卤,少五谷而人民寡,乃劝以女工之业,通鱼盐之利,而人物辐辏。……其俗弥侈,织作冰纨绮绣纯丽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至今其土,多好经术,矜功名,舒缓阔达而足智。其失夸奢朋党,言与行缪,虚诈不情。”

按照班固的记载,齐国人迂缓阔达,好议论,并且有夸大其词、言行不一的短处。《史记》有类似的记载,”齐带山海,膏壤千里,宜桑麻,人民多文采布帛鱼盐……其俗宽缓阔达而足智,好议论。“

也就是说这个齐国,因为是近海国家,工商业较为发达,加上国君喜欢招揽四方奇谈怪论者,所以思想较开放,不过开放到后来,就有些如胡适所说的“想象力往往不受理智的制裁,遂容易造成许多怪异而不近情事的议论。”

同时代人对齐国的这种风气的评价也不是很好,比如庄子说“齐谐者,志怪者也。”孟子驳咸丘蒙时说:“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成语“齐东野语”就是这么来的。齐东野语说的是一群胡说八道,哗众取宠的家伙在齐国稷下学宫一带,臆造各种不切实际的怪论。

齐国的稷下学宫,几乎算得上是中国最早的大学学府了,据说聚集有数百上千人。这些人专门在稷下学宫发各种议论,还能食俸禄。稷下学宫造成的好的一面是产生了大量的新思想,最后形成了“齐学”和“道家”思想,坏的一面是也产生了大量的垃圾思想,这些垃圾思想同样被纳入齐学和道家这个大框框里,最终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历两千多年而不衰,至今依然有大量信众。

大家对齐国稷下学宫的这种评论,固然有刻薄之处,但是也反应了一个事实,就是齐东野语,好多是夸大其词的。当时有些君王相信这些方术之士能够找到海上神山,帮助他们成仙。当时燕齐的一些神仙家鼓吹蓬莱、方丈、瀛洲等三神山上有神仙,有不死药,取之可以长生不老。这本来只是渤海上的一些民间传说,但是经燕齐等地的方士们鼓吹后,就有好多的信众,甚至后来统一了六国的秦始皇也相信这些传说,受人蒙骗。

齐国最大的骗子徐市(即徐福)的骗术最成功,他说动了秦始皇,派遣数千童男童女,和一些士兵,由他率领去求仙问道,为秦始皇寻找不死药,结果自己带着这些人东渡扶桑,去日本搞殖民去了。至今,日本依然有徐福殖民的遗址。徐市骗秦始皇,在《史记》中是有明文记载的:

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

方士徐市等入海求神药,数岁不得,费多恐遣,乃曰:‘蓬莱药可得,然常为大鲛鱼所苦,故不得至。愿请善射与俱,见则以连弩射之。“……

这个方士徐市,简直就是胆大包天,骗了秦始皇两次,第一次骗了大量的金钱和童男童女,第二次又骗秦始皇给他派遣兵士。结果是什么神仙也没找到,寻找不死药当然也是个笑话。怕回来受到惩罚的徐市,就来了个溜之大吉,直接带着童男童女和弓弩手们,去日本当土皇帝去了。

但是贪生怕死的秦始皇,还是执迷不悟,又派了燕齐的方士韩终、卢生、候生等求仙,这些方士们都拿了秦始皇的钱,托名求仙,最后不知所踪。

秦始皇最后终于看穿了这帮人的真面目,当时在秦始皇那里邀宠的还有几百个这类方士,秦始皇一怒之下,坑杀了儒生方士四百六十八人,并听取了丞相李斯的建议,焚烧了惑乱人心的诗书百家语,只许留下一些实用性的书籍,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焚书坑儒的典故。

那么驺衍等人,究竟是靠什么样的一套理论来蛊惑人心的呢?他们所用的理论体系,就是我们今天所津津乐道的阴阳五行思想,这些思想并非无根之水,他们最初是来自于齐民族的民间神话传说和宗教崇拜。齐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八神将”的崇拜,《史记》的“封禅书”有详细的说明,这八神将分别是:

一、天主,二、地主,三、兵主,四、阴主,五、阳主,六、月主,七、日主,八、四时主

读过《黄帝内经》的人一看这个八神将就非常的熟悉,因为这种齐民族的民间宗教里的很多观念,在《黄帝内经》中都有相对应的篇章和概念,天地日月阴阳自不必说,这个四时也是《黄帝内经》中重要的概念,《黄帝内经 素问》中的“四气调神大论”篇就是专论四时的。

五行的源头是驺衍提出的”终始五德论“,汉代的刘歆《文选 魏都赋》中有这样的记载:”驺子(驺衍)有’终始五德‘,从所不胜。’土德后,木德继之,金德次之,火德次之,水德次之。‘这个“土-木-金-火-水”的五德终始体系,最后就演变成了中国传统思想体系中的五行观念。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

有意思的是,驺衍当初提出“终始无德论”的真正目的,正是为了破除社会上厚古薄今的恶习,促进思想解放,社会进步。《史记》记载:“驺衍睹有国者益淫侈,不能尚德,若《大雅》整之于身,施及黎庶矣。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终始》、《大圣》之篇,十余万言。……然要求归,必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

从这些文字记载来看,驺衍的出发点是相当好的,是为了用阴阳五行这套理论来诠释政治盛衰的规律,要让统治阶层和老百姓有所畏惧,重视道德,不要过得太淫侈。但是恐怕他自己做梦也没有想到,他的这一创举最终为统治阶层所利用,形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个迷信体系。从最初的政治,逐渐渗透到哲学、医学、占卜星象乃至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黄帝内经》最初的理论源头,正是这种民间巫术。这种在春秋战国时期,为正统的知识阶层不认可的阴阳五行的概念,是被驺衍这个口若悬河的阴阳家,抬上了台面的。从此阴阳五行也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核心理念,并成为中医学中最重要的理论根源之一。它的确对中医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比如形成了中医的整体观等,但为害也是匪浅的。

如此迂阔的理论,所造成的流毒是无穷的。最大的害处就是导致我国过去的两千多年,自然科学发展缓慢,中国的传统医学也与迷信结合在一起,泥沙俱下,两千多年来,真正的医学中的瑰宝往往被这种理论体系和中国的厚古薄今的传统压制得抬不了头。而迂腐不切实际的医学理论则直到今天,依然在大行其道。我们的电视节目中,大学课堂里,乃至街头巷尾,中医教材中,仍然在流布着各种各样的无法实证的中医思想,把中医中真正值得挖掘的东西抛诸脑后。

驺衍的社会地位,还不足以形成如此迷恋众生的迷信体系。只是稷下学宫为了张扬其学说,造出了一个通天教主来,这个通天教主,就是黄帝。如果把托名黄帝所作的著述数目拉出来的话,我们会发现黄帝简直就是古往今来,著作最多的著述家,其著述涉猎的范围之广,只怕古今中外,鲜有其配者。

作伪实乃我们这个民族最擅长的。比如当代的一个叫果卿居士的,就写了一本书《现代因果实录》,在这本书中,各种三世轮回、因果报应的故事被写得有鼻子有眼,有名有姓,结果很多迷信者一看,心情激动,就想找果卿居士所提到的老和尚去看一下自己的因果,来治病或者改变自己的厄运。

这时候这位果卿居士就大剌剌的说,自己只是出自善意,希望劝世人行善,编造了这么一本《现代因果实录》。但是世之愚夫愚妇,依然在有鼻子有眼的,将果卿居士的大作中的故事,煞有介事的向其他信众讲述,用来劝说信众们相信三世轮回因果报应之说。很多佛教教内的同仁,极力维护果卿居士这种所谓的出发点是好的伪造,认为这是在为改变世界做善事。呜呼!一个又一个的谎言,终于构成了迷雾重重、难辨真假的历史的一部分。

如今已经是所谓的民智已开的年代,而果卿居士这种低劣的造假,依然能够俘虏大量的信众。可见在两千多年前,造假俘虏信众是多么容易的一件事情。随着历史的沉淀,以驺衍为代表的稷下学宫的先生们,乃至他们的后继者们,所造的各种假说,最后就成了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占据着极为权威的地位,在民众中形成了牢不可破的信仰。后来的学者和医者,如果不顺应这种信仰体系的话,必然遭致社会大众的不信任,诚亦悲哀矣!

那么阴阳五行四时乃至后来的月令这些,是不是就一钱不值了呢?那也未必。这些理论,既然能自圆其说,必定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只是把这些理论过度的演绎下去,就犯下了非常巨大的错误。尤其是在医学这个事关人命,必须重视实证,重视疗效胜于一切的领域,单靠演绎推理等办法来构建一个庞大的诊疗体系,那必定是贻害无穷。

驺衍推导阴阳五行理论的最初目的,是没有想用它来指导医学的。驺衍的建立思想体系的方法,是”必先验于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垠“,这种方法,就是逻辑推理和类比的方法。我相信学过中医的人,都非常明白这种方法在中医思想体系中是如何的重要。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脏象学说等各种思想体系,正是靠着这种“察外而知内”的方法,也就是现代科学中所说的“黑箱方法”来推导和演绎出来的。

这种思维方法不能说全错,但是用于医学,绝对是不靠谱的时刻居多。清华大学的施一公教授说他自己开始学习生命科学时,始终从数理逻辑中转不过弯来,学得很痛苦,因为一个数学和逻辑学到好的人,总是喜欢用逻辑推理来思考问题,寻找答案。问题在于,医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逻辑推理所能推导出来的结论,用于临床治病时,多数时候完全是错的,靠逻辑而非靠经验来治病,会死人的。

日本的汉方医学家汤本求真先生有这样一段经典的论述:“不问何种学术,理论与事实,欲其相应而无毫厘之差如治数学者,只需专为理论之研究而已足,无所用其经验之知识。至于医学,则非单纯之理论所得而解决之,故不得不求之于经验的结合。若理论脱离经验的事实,直可谓之非真正之理论。故当以人体经验的事实为先,而理论为后矣!”

汤本求真先生本来是一名西医,因为女儿患肠伤寒,经西医救治无效而死亡,从此痛下决心,改学中医,颠沛流离十九年而不改其志,终于成为中医大师,临床疗效卓著。其学医,极为重视实证的经验,而不肯轻易相信各种演绎出来的近乎玄学的医学理论。

汉朝的张仲景被誉为中医的鼻祖,张仲景本人,并非笃信阴阳五行的道家人物,而是一个非常重视实证的医学家。张仲景的著作《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循证医学教材,什么病,出现什么样的症候群,用什么样的处方,服药后会出现什么样的反应,一一对应,绝不高谈阔论。方剂名字也大多以桂枝汤、麻黄汤这些药物来命名。至于其著作中的白虎汤、青龙汤等有着道家色彩的方剂名字,据姜春华教授考证,是属于后人擅改的。

按照张仲景《伤寒论》的序言所述,张仲景目睹了自己亲族二百多人死亡的残酷现实,张仲景生前,一定是参与了很多次抢救性的治疗,才会撰写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这样的重视实践而非迷信权威理论的医著。

笔者自己学习中医近二十年,以笔者看来,真正可读性强的医学著作,往往是那些专治某种疾病的小册子,而非《黄帝内经》这样的宏大其事的空谈之作。《黄帝内经》中的一些观念,仅可作参考,指导临床的意义真的不大,若过度迷恋,则非但无益,反而有害。

而中医真正要在二十一世纪发展起来,是需要遵循循证医学的思路,努力形成一套全新的,按照循证医学的思路搭建起来的诊疗体系和处方思路来的。需要尊重事实,提高临床疗效。如果继续沉浸在传统的阴阳五行理论体系中走不出来,只能是逐渐被抛进历史的垃圾篓里。

不出所料的话,鄙人的这篇拙文,又会像鄙人以前所写的各种批判性文章一样,引来大量传统文化的粉丝们,充满了污言秽语的批判。好在鄙人已经久经磨练,对各种批判早已满不在乎。一切随它去吧!

作者网站:www.zhouzhiyuan.comwww.zhiyuanzhai.com,微信:zhouzhiyuan197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