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佛教的六度解决人生的八苦

佛教将人生的痛苦概括为八种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蕴炽盛。而六度,是佛教的六种修行方法,度,是梵语的波罗蜜多,字义是“到彼岸”,也就是六种修行得道的方法: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人生八苦中生老病死的苦是大自然安排的,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蕴炽盛的苦则是我们自己内心滋生的。爱别离,就是与所爱的人生离死别;怨憎会,是与所恨的人共处一起;求不得,是内心的种种欲望得不到满足;五蕴炽盛是各种不良情绪交杂在一起:焦虑、恐惧、怨恨、愤懑等等。人生若处在这八苦之中,实乃煎熬。

我们身处俗世之中,难免会或多或少的要受受这八苦。君不见,熙来攘往的人群中,很多面孔都是愁容满布,情志不舒;君不见,职场商场中,多少菁英份子人未老头先白;君不见,医院里来来往往的患者和患属是多么的焦虑和痛苦。没有人能避开这八种苦中的几种或者全部。

我们就活在这种种痛苦之中,挣扎、折腾、浮浮沉沉、起起落落,无有终止之期。现在奔波在大都市里的人,一天所干的事情中,最少有一半不是自己内心所愿意干的。说出的话中,有相当一部分,也不是自己内心想说的话。所交往的朋友中,又有多少是愿意倾心相交的呢?多数人强颜欢笑的时刻居多,内心深处彷徨不安。

之所以有这些苦,是因为心中爱欲交错,难舍难断。因爱故生忧,因欲故生怖。我们无法好好的活在当下,时刻因为爱和欲望的难以满足而心生忧惧。对多数人来说,“此时此刻”的生活其实还不足以令其忧惧不安,但是他们却充满了对未来的担忧,以至于丧失了安住在当下的人生乐趣。尤其是当外界风波不息时,内心更是浮沉不定。

生活是由无数个当下的片段组成的,错过了每一个当下,就等于错过了享受生命的机会。佛教提倡的是随时“安住”的生活态度,随遇而安,随缘而安,无分顺境逆境,一概不惊不怖,无忧无虑。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常修六度。

用布施来修炼自己能舍之心,用持戒来戒断与外界恶缘的粘连,用忍辱来解决与他人的争端,用精进来不断提高自我内心的力量,用禅定来修炼自己的定力,用般若(智慧)来扫除内心一切阴霾。我们要想从人生八苦之中超脱出来,就要有断、舍、离的智慧。断掉各种牵挂,舍弃荣华富贵的诱惑,离开人间的是是非非,以一种闲庭散步的态度,随缘度过此生。色身需要食养,固然需要谋生,但是却也不必因为谋生而深陷欲海之中,难以自拔。

佛教常常强调我们所追求的很多东西,都如镜花水月一般虚妄。所以提倡一个人少欲寡求,超过自己生存需求的东西,都可施舍出去,以扶危济困。断掉对“占有”的热爱,人的心可以清澄和善良很多。人生往往是因为希望占有的太多,所以才会为失落情绪所折磨。一个人若活得与世无争,也就无所谓烦恼了。

作者网站:www.zhouzhiyuan.comwww.zhiyuanzhai.com,微信:zhouzhiyuan197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