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青春:须知少年拏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

转眼间,到学校报到已经过了十天。报到完后,我们就紧锣密鼓的上课,除掉一个周末,到今天为止,我们已经上了八天课。这些课程中,有很不愿意上但是又不得不上的水课,也有我酷爱的专业课。第一学期的水课所占的比重较多,差不多一半的时间是在上水课。

我从第一天开始,就选择了坐在第一排。因为我年龄大了,听力和视力跟不上,坐在第一排有利于听课。上专业课和英语课时,第一排基本上满员。上水课的时候,第一排就只剩下几个人了。机灵点的同学都跑到最后一排去干别的事情了,我不够机灵,直到今天为止,还在第一排听课。

但也就到今天了,我想后面的水课我也会学着跑到最后一排去自学其他东西。因为有些水课的老师讲的课实在太过滥竽充数,完全是在浪费生命,既浪费他们自己的生命,也浪费学生的生命。我计算了一下,一年的时间里,我们有一半的时间在放各种各样的假。在校的日子也不是每天都满课的,排上的课程还有约一半是水课。所以一年真正学专业知识的时间,不到四分之一。

这是细思极恐的一件事情,医学生们将来大多是要走向治病救人的工作岗位的。我花了十多年的时间投入到一两种疾病的研究上,至今仍然水平很有限。大多数的医学生一生中最黄金的学习时间,也就是在校期间这短短的几年时间,其中有效学习时间也许不足一年。在校期间如此低效率的利用时间,能学到多少东西呢?我国每年录取约9万名临床医学本科生和7万名临床医学专科生,其中的相当大一部分最终会流向基层医疗机构,以这些医学生所学的有限的专业知识,很难提供有效的诊疗服务。

我老家还有老人孩子,我亲历过他们得病了在基层医院治疗一点效果也没有的情况。

今年早些时候,我岳母因为突发性耳聋,在老家人民医院治疗无效,医生劝说她手术。我知道这种手术具有很大的破坏性,有约五分之一的病人在术后会出现空鼻症,那是一种令人极为烦恼的后遗症,一旦出现,生活就很没有质量。所以我拒绝了这种治疗建议,自己给她用连花清瘟胶囊和耳聋左慈丸治疗,一周就好了。

接着是上初中的内侄前段日子头痛,在老家的诊所里输液两天,一点效果也没有。非但如此,症状反而还加重了,增加了呕吐的症状。老家的医生竟然怀疑这么小的孩子颅内有病变,我给她用了我在新冠期间治疗新冠的柴桂解毒丸。仅仅用了一次,第二天早上他就头不痛,回学校上课去了,之后再也没有复发。

前段时间有个朋友的女儿牙痛,这孩子还不到十岁,被妈妈带着去广东佛山的某医院看牙医,牙医的建议是进行根管治疗。这令我感到很意外,这么小的孩子需要这样的治疗?她问我该怎么办,我建议先用牛黄甲硝唑加头孢呋辛酯吃两天,孩子吃了5顿药就好了,再也没有复发。

这都是我亲历的基层的医疗现状,我以前对基层医疗机构出现这样的情况感到吃惊,但我进入医学院校学习临床医学后,对这种情况就不再感到意外了。医学生所能学到的东西非常有限,虽然人们纷纷传说医学生每年都像在上高三,但是我在医学院里实地感受到的不是这样的情形。在如此有限的专业学习时间里,大多数孩子们还是在拼命地玩游戏。只要一有时间,他们都会沉浸在游戏之中。

若不是亲眼所见,我一定会带着一层传说中的滤镜来看待这个专业的学生们。但我现在是他们中的一员,确切的说是他们中格格不入的一员。因为我从不接触网络游戏,所以与他们实际上是没有共同语言的。

我第一次下载并注册抖音账号,是在昨天晚上,因为学校里发通知要求我们在抖音上学习一些志愿者活动的知识,这是大学生必须完成的学习项目。我身边的这些学医的同学们,许多花费不少时间刷抖音短视频。游戏和短视频占用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上课的时候他们有时会无精打采。

我的所见所闻让我暗暗心惊,这些未来的基层医生们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打下他们的医学功底的,当他们走向临床时,疗效该如何实现呢?医疗本来就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即便刻苦学习也未必有令所有病人都满意的疗效,如此拉胯地学习又如何能不断提高医术,“止于至善”呢?

我对环境的抵御能力在这里得到了锻炼。除了吃饭睡觉和运动,我不是在上课就是在图书馆,每周只出一次校门,那就是回家的时候。刚来的第一夜,他们打游戏让我失眠。但到现在,即便孩子们在宿舍里打游戏的声音震耳欲聋,我还是倒头不久就能呼呼大睡。偶尔,我半夜醒来上厕所的时候,还有一两个孩子在床上玩游戏,我一看时间,已经是凌晨三四点。

我刚来的时候,班里的这些年轻的同学们对我的年龄感到好奇,纷纷找我打听我的情况。来这里不到一周后,他们为我的毅力和自制力所折服。有几个有好学之心但是无法完全不受环境影响的孩子主动请求坐我旁边和跟随我泡图书馆,开始的时候是两三个男生这样做,后来有女生也这样做。

我想到他们最终都要走向基层医疗机构,为我父母和在基层生活的兄弟姐妹们这样的人治病,就殷切地希望我对他们的影响真的能改变他们的一生,也能改变将来接受他们的诊疗服务的患者们的一生。我来自基层,心心念念的始终是基层。大城市不缺好医生,但是我的家乡以及千千万万个像我的家乡一样的基层地区非常缺好医生。

学校里的许多水课有一个好处,就是老师允许甚至是鼓励学生自己走上讲台,分享自己的一些想法,每节课都允许这样。我很想利用这样的机会,去和我的同学们分享一些我的人生感悟。但我目前还没准备好,我想继续观察这些孩子们一段时间,看看如何与他们沟通才不至于引起他们的反感。

目前我还是比较受人欢迎的,和我们宿舍的几个孩子相处得很融洽。他们受伤了或者生病了,我会替他们包扎伤口和用药治疗。甚至有孩子上厕所忘记带厕纸都会找我这个叔叔,求我帮忙送一趟厕纸。虽然我们差着辈分,但是他们和我尚能亲密无间地相处着。

他们将来可能都会穿上白大褂给人治病,但在此时此刻,他们还很难对病人和病人家属所受的痛苦感同身受,也很难知道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他们需要成长,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他们遇到我了,我但愿自己给他们带来的是正面而非负面的影响。

翻开我在他们这个年龄段的日记本,那个青春勃发的我充满了激情,曾有凌云志,也曾许下心愿要成为人间第一流。年轮流转,我虽然不再是十八九岁的年龄,但眼下正在做的却是十八九岁的青年所做的事情。

我依然希望能够成为人间第一流,但除此之外,我也希望能够带动身边更多的人成为人间第一流。我希望看到这些尚不成熟的孩子们一步步走向成熟,心怀仁爱,将来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断精进,不断提高自己的医术,为他人解除病痛,帮助患者们争取更幸福的生活。

尊敬的读者,我正脱产在医学院校全日制学习,所有文章皆为我每日学习笔记或个人随笔,仅供读者参考。我目前学业繁忙,精力有限,毕业前无法为您提供服务,敬请谅解,患者朋友请到正规医疗机构挂号就诊。我除此博客与微信公众号外,无任何其他自媒体。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zhouzhiyuan360(或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周志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