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脉远远没有耐心问诊重要

我不太会号脉,除了经典的浮沉迟数等脉象外,其他的脉我都不太确定自己号的是对是错,而且对浮沉迟数的脉象的解读也不是很有信心。这句话可能让许多人大跌眼镜,他们难以置信我这样的人脉的水准这么差。

姜春华教授曾经准备做脉诊的研究,他把上海市的名中医找来了好些,让他们对同样的一批患者号脉,把脉案记录下来,然后做一下统计。统计结果显示,这些名中医号出来的脉象相同的比例不到15%,这个结果也令人大跌眼镜。姜老后来放弃了脉诊研究的立项,改为研究舌诊。因为舌诊客观些,脉诊太主观了,姜老觉得研究脉诊的意义不大。

姜老在其著作《中医与科学》一书中谈及过此事,有心人可以找来翻阅一下。姜春华教授出身于中医世家,从小跟随父亲学习中医,后来是上海市最有名的中医教授之一,临床疗效卓著。他受国家卫生部委托,组织上海中医界的骨干力量,对传统中医进行了一系列的专项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意识到中医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他把这些问题提出来后,挨了许多中医界同仁的骂。这没办法,涉及中医,说任何话都会挨骂。

疫情后,我被迫放弃面对面的号脉这种诊疗手段,专注于问诊和舌诊。这样就可以通过视频进行,不但能节省患者就医的费用,还能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结果临床疗效比以前高一些。按理说中医的四诊合比仅靠问诊和舌诊应该更好呀,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仔细想了想,是因为没了脉诊后,我受到的误导减少了许多。

脉诊的时候,我很容易被古人的不太严谨的理论牵着鼻子走,而且总是费尽心思去想病人到底应该属于什么脉,对应的应该是什么病。放弃诊后,我就耐心的以问诊为主,把病人各种症状都问得清清楚楚。然后按照方证学派的做法,在自己的知识库中寻找与患者症状相适应的方剂,不太确定的地方就查查资料,结果效果比面诊好多了。

今天还有个熟人介绍的鼻炎患者对我说,我隔着屏幕,也不号脉,就把她多年的鼻炎治好了,真是不可思议。她之前多方求医问诊,屡次治疗都失败,这让她快失去信心了。我在想,如果我对她号过脉,也许因为对脉象存在疑问,用药反而要走弯路,疗效不一定有这么好呢。

问诊结束后,我还经常查阅资料来增强判断的精准性。我真的特别感谢我的患者们,他们对我真是太仁慈了。我经常对他们说,这个问题我还不是太清楚,我先记录下来,一会儿查查资料去,查完了再答复他们。这些患者们没有因此而鄙视我的学问不够,而是耐心的等待。这是过去当面诊治病人时办不到的,当面诊治时总是需要现场就把处方开出来,有时候思虑不周也硬着头皮开了,结果疗效不理想的时候就比较多。

以前我看过一部外国电影,我忘记了电影的名字,那电影讲的是一个黑人医生非常喜欢钻研,有时候为了一个病人的疾病要翻阅很长时间的文献,他还创造性的做过连体婴儿分离手术,电影的主题是赞美他勤于钻研。我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心中一直在想,这样的医生若是在我国,大概会被病人的口水淹死,因为病人会觉得他经验不足,还需要临阵磨枪的翻书。

现在看来我的担忧是多余的,我们国内也有许多患者喜欢我这样的临阵磨枪的翻书的医者,他们觉得我对他们尽职尽责,愿意花心思去研究他们的疾病,而不是敷衍塞责。当然也有许多患者不喜欢这样的医生,他们更喜欢让他们觉得信心满满的不用翻书的医生。

我一直都觉得自己的医术稀松平常,但是偶尔也能治好一些其他的医生治不好的病人——当然也有很多患者我治疗的效果很差,他们找别的医生治疗比找我治疗的效果更好,所以这没什么好吹嘘的。我之所以能够侥幸治疗出一些疗效,我个人觉得根本原因在于我问诊非常仔细。我最少会给患者十分钟的问诊时间,多数时候会问诊半个小时乃至以上,收集患者全部的体征信息,然后对患者自诉的各种症状进行认真的分析,最终得出该用何种方剂的结论。这样的问诊有时会出错,但是正确的概率相对要高许多。

我这些年越来越倾向于方证学派,非常认可胡希恕教授所说的“方证是辨证论治的高端”,我把学习的重点放在记忆各种处方和各种药物的适应症,不在传统的阴阳五行上兜圈子。临床治病时,重视收集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且将其作为主要的用药依据,结果往往能取得令患者和自己满意的疗效。

不过有些中医同行却总是指责我们这样的学习中医的人还没入中医的门,但是他们自己的疗效却未必有方证学派的中医师那么好。胡希恕教授在世时,就毫不留情的批判中医的一些理论陈腐过时,但是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遇到的疑难杂症和重症患者,往往需要胡希恕教授来做一锤定音式的诊断。这主要是因为中医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实际脱节的地方太多,所以导致中医基础理论学得越好的,有时疗效反而越差。北京朝阳医院曾经有个老大夫告诉我,他们医院有个药店学徒出身的中医师的疗效比一个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出身的中医师的疗效好多了。若论讲课,当然是后者精彩。

我治疗自己和家人,很少号脉,但是治疗的效果都还不错。我个人认为要学好和用好中医,就要慎谈“医者意”这样的太唯心的话,避免采用过度主观的猜测性诊疗手段,努力掌握更客观的诊断方法,因为这样才能减少出错的概率,提高临床治病的成功率,我是打算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了。

作者网站:www.zhouzhiyuan.comwww.zhiyuanzhai.com,微信:zhouzhiyuan197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