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慢性病,要认识它,接受它,适应它

中国学术界最长寿的两位老先生周有光和郑集教授都是肺结核病患者,他们分别活了112岁和111岁。在我们这个时代,百岁老人不罕见,但是活过110岁的还是不多的。周有光除了肺结核外,还曾经患过抑郁症和前列腺疾病,60多岁的时候他的前列腺切除了。郑集教授除了肺结核外,还患有慢性胃病,60多岁的时候他做了三次手术,住院14个月。可这些都没影响他们的寿命。

有许多患者在确诊了某种慢性病后惶惶不可终日,仿佛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似的。我碰到的大多数真正的绝症患者(比如癌症患者)反而没有那些不足以致死的慢性病患者那么恐慌。有的患者仅仅患了鼻炎,就经常的怨天怨地,动辄一句:“难道叫我等死么?”很多患者被焦虑情绪所控制,严重时无法正常生活。一半以上的慢性病是无法治愈的,穷尽中西医的各种手段都治愈不了,与其折腾着治疗它们,不如学会与之共存。

现代科技很先进,所以过去检测不出来的许多问题现在都能检测出来,这有好处,也有坏处。因为有许多问题在医生们看来并不是大问题,但是患者看到报告单后,就再也无法正常生活。比如很多小的肺结节、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等,用过去的检查设备是查不出来的,但是现在的CT、PET/CT和MRI等仪器就能查出来。

这些结节大多数是良性结节,不会对人体有任何不良影响,但是对人的心理的影响却不容小视。我在工作中接触到很多人看到体检报告上的结节后,就再也无法淡定了,我的一个熟人最近因为体检报告单上的一个结节,直接吓晕了,被救护车送进医院急救。他们的生活就这样被一张体检报告毁掉了。

同样,还有一些患者被乙肝病毒、幽门螺杆菌、HPV病毒、EB病毒吓得不轻。我国有1亿多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有接近一半的人幽门螺杆菌阳性,这些人中的大多数都能平安无事的活满天年。那些被确诊后便忧心忡忡的人大多会很折腾,最后缩短他们的寿命的往往是他们欠佳的精神状态。

前不久美国硅谷做了一项调查,硅谷高科技公司的员工中约有40%的人认为现代高科技对生活的影响是负面的。现代医疗中的高科技元素很多,这些高科技元素对许多心理脆弱的人来说还真是有害无益。当然,心理脆弱者不仅仅容易受高科技的负面影响,他们还会受到生活中其他的东西的不良影响。所以这些人需要训练自己的适应能力,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要太过计较生活中的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人是离不开环境的,站在科学的立场上来看,地球确实已经不再宜居,我们可以对环境不满,并努力改造它,但是在把它改造得十分完美之前,还是得适应环境。生物界的法则是适者生存,如果我们不能适应社会大环境,就注定会被淘汰掉。要在问题不断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就得把自己锻炼得皮糙肉厚,扛得住各种压力。所以我一直把训练孩子的适应能力当作亲子教育的头等大事来抓。

我们已经进入到一个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新的医学设备和医学发现层出不穷,人类对自己的身体和对疾病的认识越来越清晰,许多过去无法诊断的疾病现在能诊断出来。我们很难回到蛮荒的古代去,既然如此,那就只能适应这个新时代。大多数人不可能一点病都没有,人类认识疾病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而不是为了把生活搞得一塌糊涂。

得了病并不可怕,我们人体是病菌等微生物的家园,寄居了大量的病毒和细菌。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这些病毒和细菌已经与宿主和谐共存了。病菌的目的并不是想杀死宿主,它们只想找张长期的饭票,我们就是它们的长期饭票,它们希望依赖我们为生。所以任何一种病菌都是会朝着与宿主和睦相处的方向演化,否则的话,宿主死了,它们自己也完蛋了。作为宿主,我们要想活长点,也要学会妥协,学会与病菌和谐共处。

大多数慢性病不具有致死性,没有必要因为查出我们身体内存在的病菌而惶惶不可终日。学生物的都知道,我们基因组中最少有一千种基因是病菌,有些病菌对人体非但无害,反而有益,比如肠道益生菌。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一步发展,将来还会有许多新的已经与人类共存了千万年的病菌被发现,我们应理性的认识它,适应它,而非恐惧它。

作者网站:www.zhouzhiyuan.comwww.zhiyuanzhai.com,微信:zhouzhiyuan197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