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也能使人心平气和

唐太宗时期的名臣魏徵曾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魏徵是统治阶层的菁英份子,他看历史,关注的是朝代兴替的规律。我是个普通的老百姓,读历史没有那么高大上的目的。

明代杨慎有首《临江仙 · 滚滚长江东逝水》写得很合我心:“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谈笑中。”

我读历史,有点白发渔樵江渚上,一边喝着一壶浊酒(我喝的是一壶白开水),一边看看古今的英雄豪杰是如何“是非成败转头空”的味道。与此同时,也能在这种阅读中,多多少少的明白一点社会发展的规律,也算是像魏徵所说的“可以知兴替”吧。

通过对历史的了解,我对自己当下所处的时代背景,会有一个大致的判断。虽然限于种种不得已的原因,没法公开谈论自己的一些看法,但是私下里和一二知己将“古今多少事,都付谈笑中”,亦足以畅怀也。偶尔兴之所至,撰写几篇可以供后人阅读的时代记录,收藏起来等有机会时发表或出版了,也不失为人生之一快事。

历史学家唐德刚先生说,中国从清末民初开始,就走进了一个历史转型期。唐先生提出了一条著名的“历史三峡论”,他认为中国的历史会有个二百年左右的像三峡的涡流一样迂回曲折的转型过程,不会一帆风顺。经过了这个迂回曲折的转型期,才能从旧时代转向新时代。

我对他的这种看法深表认同,人文领域的革新,从来都没法一蹴而就。只要黎民百姓不至于流离失所和生灵涂炭,就不必太为时事愤慨莫名了。一艘庞大无比的民族巨轮想要驶过历史三峡,哪能操之过急呢?我们这些人,生在这样一个迂回曲折的转型期,经历一些或令我们满意或令我们不满的社会变革,都是很正常的。

孙中山先生没曾料到袁世凯会开历史倒车,搞封建复辟;一心想当皇帝的袁世凯又何曾料到自己开历史倒车,最终会导致自己身败名裂呢?类似的迂回曲折,发生在历史三峡期是不足为怪的。

唯有把我们自己的小我放下,站在唐先生这样的史学家的角度去看历史上发生的一切,我们才不至于心情激荡到令自己不可抑制。

也正是因为读历史,我了解到伏尔泰这样的启蒙思想家,其最初所受的启发竟然是因为他对中华文明的向往,对我们的“自然神论”传统文化的认可和对当时已经很腐败的基督教文化的痛恨而产生的。

他通过阅读欧洲传教士们写的他们在中国的见闻,发现欧洲中世纪文明与中华文明存在巨大的差距,这导致中世纪的欧洲比当时的中华帝国落后许多,所以他发出一些振聋发聩的呼声,希望欧洲人进行系列的改革。

当然,伏尔泰心目中的“中华文明”,有很大一部分是他自己想象的乌托邦文化,并不存在于现实的中华大地。但是人类社会正是在无数理想主义者构建的“理想国”模型的激发下,不断的前进的。

文艺复兴后的欧洲一度领先世界,欧洲新文明又给中国人带来了曙光。今天很多中国人对欧洲文明的向往,也如伏尔泰对中华文明的向往一样,有很多理想化的成份,现实中的欧美文明正如我们今天作为旁观者所见到的,有其不堪的一面。这使得我相信将来我们中国一定会产生出一种既不同于欧洲文明,也不同于中国的传统文明的新文明来。

《中华帝国的衰落》的作者,美国汉学家魏斐德以一个局外人的视角,从传统中国的“士农工商”四民思想出发,把中国的封建历史,尤其是明清的历史,写得别有一番风味。读这样的历史书籍,我们的视野和心胸都会更开阔。我们过去何以辉煌,又何以落后挨打,作为中华子孙,了解一下其他人站在旁观者立场上看到的我们民族兴衰的历史,借鉴一下他山之石,不是坏事。

我们人类活在这个星球上,倘若对自己的历史不了解,不免少了点什么。那些对历史近乎一无所知的人,很容易长久的抑郁和激愤。但是一个通晓人类文明发展史的人,则更容易心平气和。

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的“史记”的《世界文明史》这样的鸿篇巨帙,就为我们展现了整个人类的璀璨的文明发展史。但正如作者威尔 · 杜兰特所言,人类雄伟的文明建筑的背后,充满了血腥的屠杀。回顾我们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有助于我们对自我的种种追求产生深刻的反思。

历史虽然不像哲学那样充满了智慧的妙语,但是历史上发生的一切也足以启迪我们的思考。古人云,书犹药也,善读医愚。我这样寡智不敏的人,愿在这种阅读中,医治自己的愚昧,安放自己的内心。努力做到既不谄媚于权贵,亦不偏执于一孔之见,更不随便盲从他人。苟能如此,或可以身心皆安吧!

作者网站:www.zhouzhiyuan.comwww.zhiyuanzhai.com,微信:zhouzhiyuan197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