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多未曾经我读,事有不可对人言

欧阳修有一副对联:“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这副对联的意思是说,虽然还有一些书是他没有读过的,但他一生所做的事情却没有不可以对人说的。

我没有欧阳修那样的气魄,也不像他那样问心无愧。

我在国家图书馆附近住了二十多年,经常在国家图书馆里看书。国图的藏书非常丰富,丰富得超过了很多人的想象。但凡进过国图的,想必都会明白,人有限的一生,所能读的书只能是一小撮。所以我把欧阳修的这副对联的上联改了一个字:书多未曾经我读。

我把下联也改了一个字,改成了“事有不可对人言”。我一生中有没有做过问心有愧的事呢?有的。姑且不说年少无知时做过的各种荒唐事,成年后也做了不少问心有愧的事。这些问心有愧的事,就不可对人言了。

西方有句谚语:年轻人犯错,上帝也会原谅。不过那是针对还不成熟的年轻人的,成年后还老做问心有愧的事就不对了。三十岁后,我经常忏悔自己的种种过失,但是还是一边忏悔一边做了一些新的问心有愧的事。可见积习难改,“知过能改,善莫大焉”也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过去我也常用“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来为自己开脱,但十年忏悔,经常的“日三省吾身”后,便不好意思再用这种话来为自己开脱了。说到底,一个人做问心有愧的事,还是因为不能控制自己内心深处的欲望。

佛经说:“使人愚蔽者,爱与欲也”。我等凡夫俗子,生活在红尘中,有爱有欲,为了得到爱和实现自己或自己所爱的人的欲望,有时候不免做些问心有愧的事情——当然,很多人即便做了也不会觉得问心有愧,所以他们认为自己“问心无愧”。只是如果有一天他们能够“顿息其心”,在生活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便会体会到“罪来赴身,如水归海,渐成深广”的滋味了。

直到现在,我仍然不觉得自己有分辨是非对错的能力,因为我不觉得真理掌握在我自己的手中——这世上有太多的人自我感觉良好,总是一副真理在握、踌躇满志的样子,我对这样的人是抱着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的。

小时候我喜欢钓鱼,整天在河边垂钓也钓不够,直恨为什么要有晚上,如果没有晚上,我就可以没日没夜的钓鱼。如今看人钓鱼时,总是觉得钓鱼是一件很残忍的事。鱼和用作鱼饵的蚯蚓都有求生的欲望,我们把它们弄死了,并从中收获乐趣,这样的乐趣不再能够吸引我。所以虽然我家里有几根钓竿,但整年也不会用一回。年轻时我对“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样的诗句颇为认同,现在回想自己一生其实也欠过不少风流债。可见人对世事的认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

人在没有降伏自己欲望时的三观和降伏了自己欲望后的三观是不一样的,所以古人说“觉今是而昨非”,我常常有“觉今是而昨非”的感受。每天会有一次小的变化,每年会有一次中等的变化,每十年会有一次大的变化,变着变着,便不会像欧阳修那么自信的说“事无不可对人言”——我很怀疑大文豪欧阳修说这句话是吹牛皮。我们自己认为是对的事情,没准儿在别人眼里,就是大错特错。

中国有句俗话“人若无求品自高”。但人生在世,要无求于人,谈何容易?我到了现在这个年龄,也就只能说是少求于人,还做不到绝对的无求于人。而我之所以现在能做到少求于人,并不是因为“品”越来越高了,而是因为年龄到了,积累了二十年,人到中年,有安居乐业的条件了,是物质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所谓的超脱于世俗,说到底不过衣食无忧后的不再急躁而已。换到二十岁时,便不可能完全的超然物外。所以年轻人是学不了我们中年人的,也不必为自己没有中年人那么淡定而自责。

当然,人到了四十岁的时候,即便没有衣食无忧,也不会再太看重物质了。比如我自己,现在回归到田园生活中,真正体会到了最好的生活原来是最简单、最天然、最质朴的生活,这种幸福生活不需要多少钱。我的人生就像一条抛物线,生在农家,努力跳出农门,现在又回到了原点,再做回农民,每天出一身臭汗,心安体健。我见过太多的腰缠万贯但是恶疾缠身,一点也不幸福的人,所以对自己现在的状态十分满意,也倍加珍惜。

四十岁是人生的分水岭,孔夫子说四十而不惑,陶渊明四十一岁归隐田园。《黄帝内经》认为女子三十五岁,男子四十岁后,身体就走下坡路了,从极盛状态逐渐走向衰落。从盛到衰的转变,会让人对世界的认识发生很大的改变。

我的确于近两年感受到了自己的身上发生了一些本质性的变化。越来越希望以“无求”的心态来对待工作和生活,不再像过去一样急功近利,性子缓了很多,凡事都随缘一些,顺其自然一些。这么做后,身心都轻松了许多,不必向任何人说过头的话,也无须勉强自己去接触外界。若把前半生抹掉,后半生或许我能够做到“事无不可对人言”,因为现在我能够控制自我。

佛家说“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凡事有因必有果,但是若能以坦然受之的态度去对待自己所造的种种业结下的果,待到缘熟果落时,以一种“消业”的心态去面对一切,也就没什么大不了的。我这几年回忆往事时,总是希望能够再见到自己以前伤害过的众生,向他们说声对不起,接受他们的惩罚,同时也希望他们接受我的忏悔。

作者网站:www.zhouzhiyuan.comwww.zhiyuanzhai.com,微信:zhouzhiyuan197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