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音无怨

一生崇尚“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临刑前,见日头尚早,还没到行刑的时刻,向其兄长索琴一具,弹奏了一曲《广陵散》后,坦然受死。嵇康之超然脱俗,淡定从容,一至于斯。

嵇康生前曾作《声无哀乐论》,在这篇文章中,嵇康论音乐曰:“及宫商集比,声音克谐,此人心至愿,情欲之所锺。故人知情不可恣,欲不可极故,因其所用,每为之节,使哀不至伤,乐不至淫,斯其大较也。”

中国的古琴是最能体现“哀不至伤,乐不至淫”的一种乐器。孔子习琴,琴音“绕梁三日不绝”,以至于令孔子忘我到“三月不知肉味”的程度。孔子认为“乐以教和”,琴之音声,可以让人达到心平气和的境界。

古琴的声音古朴、浑厚、绵长,古琴是各种乐器中,最宜“娱己”而非“娱人”的一种乐器。虽然伯牙遇钟子期,演绎出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佳话。但是古琴并不一定需要有知音才能弹出味道来,一个人于静室之中弹琴,清风徐来,琴音悠扬,以琴为友,亦不孤矣!

古琴没有不平之音,声无哀怨是古琴的特点。醇厚悠长的琴音中,有阅尽世事后的淡然。无须焚香,闲暇之时,坐在琴桌前,勾挑弹抹,散音苍茫,泛音清越,按音悠长,一曲终了,心旷神怡,万虑俱消。

我从小就喜欢音律,家父精通音律,但是就是不肯教我,生怕影响我的学习。中年之后,我对音律犹不能忘怀,遂决定学琴。在各种乐器中,选了古琴。

古琴不似古筝,古筝略嫌喧嚣,适合表演。古琴清幽,适合自己一个人坐在书房里或者于某个幽静的山谷中,弹着琴怡情悦性。春天室内花开,于花前弹奏半天古琴,也会顿觉世间至乐,莫过于此。

弹琴既久,心中渐无愤懑不平之音。人生在世,岂无不悦之事?行医治病,不如意事很多,难与人说。但琴之七弦,便如懂人之心事一样。琴弦中流淌出来的或清脆或醇厚的声音,能把人带入另一个世界。

琴音一响,世俗而现实的世界,恍然已在千里之外。古朴浑厚的琴音中,有高山流水,有阡陌纵横,有渔舟唱晚,有长河落日,有一叶扁舟,泛于江湖之间。

前人论琴,谓其风格、意境、韵味、气质有“高、洁、清、虚、幽、奇、古、淡”的特点。总体来说,古琴是一种超绝尘世的乐器。

人需要精神的超绝,才能战胜现实世界的束缚。无论是出世还是入世,人都难逃造物主为我们设置的种种局限,唯有精神可以迈越肉体无法迈越的门槛,出离这盘根错节的红尘世界。借助音乐,人可以实现精神的超绝。音律与人心相通,音律可以为人构建一个诗意的世界。

一个人一生都只活在现实世界中,是远远不够的。人还应该有另一个世界,一个不为柴米油盐酱醋茶,不为功名利禄财色所束缚的世界,一个自由自在的,可以任意翱翔的诗意的世界。

嵇康曰“人知情不可恣,欲不可极”,这是崇尚自然主义的嵇康自己所思所想。在现实生活中喜怒哀乐的芸芸众生,恰恰喜欢恣情纵欲。虽说人生有味是清欢,只是世人更喜欢在灯红酒绿的世界里醉生梦死。

高潮消退后的落寞,繁华落尽后的怆然,常常使人乐极生悲。而一味的清冷,则正如《菜根谭》的作者洪应明所言,失去了应有的生机。故孔夫子崇尚中庸,而佛陀释迦牟尼亦崇尚“中道”。

古琴的散音和泛音,有如一阴一阳,阳者不过亢,而阴者亦无清冷之嫌,阴阳相济,有如人之有男有女,唱和之间,颇合大自然生生不息的阴阳共存之道。

吾爱古琴。

作者网站:www.zhouzhiyuan.comwww.zhiyuanzhai.com,微信:zhouzhiyuan197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