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灵自足,放浪形骸之外

这两天,朋友圈被央视名嘴李咏因为癌症去世的消息刷屏了。

愿咏哥一路走好!一个公众人物因为癌症去世,是对公众的一次集体的预防癌症的教育,这是一向阳光的李咏对这个社会最后的,也是最大的一次贡献。

我觉得李咏这些社会名流以这样的方式谢幕人生,还有另一作用,就是嘲笑一下这些年甚嚣尘上的各种各样的关于人生成功的怪腔怪调,讽刺一下那些你方唱罢我登台的兜售各种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伪大师们。

我今年四十岁了,小李咏十岁,我不知道我五十岁甚至更年轻的时候会不会死于癌症,跟癌症打了这么多年的交道,我太了解它了。有些癌症可以预防,但是还有一些癌症防不胜防,所以我不敢夸下海口说自己不会得癌症。

季羡林老先生说,过去,人活不过四十岁是常态。如今我已经活过四十岁了,随时死也没啥遗憾的。有一次我去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参观,看到那里的文字介绍说,周口店北京猿人平均年龄只有十五六岁。过去常常说,人生七十古来稀。所以我们现代人,实在已经是很幸运了。多数人的寿命能到七十岁以上。

活过了四十岁是一种什么感觉?我这四十年,经历过七八十年代的大家集体的清苦和善良,也经历过了最近这二十年,整个社会的浮躁和复杂。这些年,癌症等绝症的患病率在爆发性的增长,很像是大自然对不知天高地厚的人类的报复和警告。

浮动不安的人心,在物欲的冲击下,看似五光十色,其实大多是不知所措。在强大的环境面前,人是渺小和可怜的,大家被社会舆论绑架着前行,光鲜的背后,是说不出的辛酸。只有极少数人能够脱离环境,独立存在。

甚至可以说,古往今来,能够潇洒自如的活着的人都不多,庄子是其中的一个。一本《庄子》伴随了我二十多年,从高中二年级,我在恩师的引导下,读流沙河先生写的《庄子现代版》,到现在,庄子这位达观而又诙谐的智者,一直在我生命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所以我想如果一定要把我归为谁的门徒的话,我愿意把自己归为庄子的门徒。钱穆先生认为庄子才是道家哲学真正的奠基者,《老子》一书是晚于《庄子》出现的。而且和确有其人的庄子不太一样,老子这个人是否真的存在还是存疑的。(相关论述见钱穆《庄老通辩》)

庄子是一个空灵自足,放浪形骸之外的人,达观,有趣,透彻的了解生命的本质,完全的不惧死亡,却又十分热爱生命。这味道,我喜欢。

我总觉得人过了四十岁,多多少少都会有一种劫后余生感。因为大多数人到了四十岁,都会亲身经历身边的至亲骨肉的离世。一场真实的死亡,足以像灾难一样震撼人心。

虽然这世界上天天都在死人,但是死的是别人家的人,而不是跟自己息息相关的人,所以大多数人对死亡是麻木不仁的。但是当自己的至亲离世时,感觉会完全不一样。

我在为自己的母亲守灵的时候,对这人生的无常,和人情世故的扯淡,看得特别的清楚。薄薄的一具棺材,隔开的是互相深爱着对方的母子,撕心裂肺之余,也颇觉得一切人生追求真扯淡。

庄子的老妻去世时,庄子是鼓盆而歌的,庄子的朋友惠施指责庄子无情无义,庄子说,老妻刚去世时,我何曾不悲伤?但是想着她已经回归大自然了,而我还在这里悲悲戚戚,真是觉得愚蠢。人终归只是自然之子,来自自然,回归自然,多么正常。

庄子将死的时候,庄子的弟子商量着怎么安葬庄子,庄子听完后觉得可笑,告诉他们草席一裹,随便找个荒郊野外一扔,以天地为棺就够了。

弟子们觉得让老师的遗体这样暴露在外,给秃鹫啄食了不好。庄子说,埋在地里,无非不过把自己的遗体从秃鹫的食物改为蝼蚁的食物,做人何必厚此薄彼,厚待蝼蚁薄待秃鹫。

也只有庄子这样豁达的人,才能真正的做到空灵自足,放浪形骸之外。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庶民百姓,最终都得尘归尘,土归土。一些愚蠢的人,总以为自己比别人更了不起一点。但是清风明月,是不会在乎人怎么想的,它只晓得“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人生在世,必须的需求人人难免,过多的占有纯属病态。处在病态中久了,就会滋生出各种各样光怪陆离的认知来。恕我直言,从医学角度来看,这些光怪陆离的认知,大多属于心理疾病的表现。

我现在越来越不想自己成为任何一种理念的奴隶,只要一想想自己的人生也许就剩下一段小小的尾巴了,还得按照别人画下的圈圈来活着,就觉得好蠢。

就这样一边玩着,一边等死吧!自己开心,同时也不给别人添堵就好。

微信公众号:zhouzhiyuan360(或搜“周志远”添加)

作者网站:www.zhouzhiyuan.com

作者微信:zhouzhiyuan1979(或36641)

作者网站:www.zhouzhiyuan.comwww.zhiyuanzhai.com,微信:zhouzhiyuan197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