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过半,伴药炉经卷,曳尾涂中

1

记得当时,我爱秦淮,偶离故乡。向梅根冶后,几番啸傲;杏花村里,几度徜徉。风止高梧,虫吟小榭,也共时人较短长。今已矣!把衣冠蝉蜕,濯足沧浪。

无聊且酌霞觞,唤几个新知醉一场。共百年易过,底须愁闷?千秋事大,也费商量。江左烟霞,淮南耆旧,写入残编总断肠!从今后,伴药炉经卷,自礼空王!

——吴敬梓《儒林外史》卷末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来时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苏轼《庐山烟雨浙江潮》

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大众,这三般见解,是同是别?有人缁素得出,许汝亲见老僧。

——《五灯会元》卷17 青原惟信禅师语录

生活很简单,有了“想”之后就复杂了,人总要折腾过了才能回归本心。吴敬梓、苏轼、青原惟信禅师,笔下所描摹的,都是同一种心态。

如今我也是这种心态了。

我有个叔公,嗜赌如命,又没有多少钱,通常总是吃完晚饭,先去村里的赌场赢了一小把,兴高采烈的回家。但是回到家里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觉得还能在赌桌上再赢一把,于是又从被窝里爬出来,再回到赌场,直到钱输光了,才回家呼呼大睡,再也没有什么不安生的了。

他一辈子倒也从不大赌,因为他从庄稼地里刨出来的那点出息,也没法让他去赌大。一个多月前,我回老家,在村里看到他,叔公依然体健得很,快八十岁的老人,完全没有老迈之态。小赌怡情,言不虚也。

赌场之得失,实乃人生得失之精简版,赢了的,终究也要输出去,得到了,还是不免失去。我的叔公,久经这种磨练,心态日渐稳定,故高寿而病少。

小时候,我见大人们把叔公的这种行为当作笑话讲,也跟着他们一起笑。如今一想,自己这半生的经历,和叔公又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

也不过是输了赢,赢了输,输输赢赢的闹多了,才发现自己的各种想法,均不过一堆又一堆的妄念。因为有这些妄念在,所以“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如今没了妄念,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2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梦早,阶前梧叶已秋声。

——朱熹《劝学篇》

暑期回老家,经过大姨父家,去探望一下大姨和大姨父。年过八旬的大姨父因为老年痴呆症,已经什么都不记得了,生活也不能自理。

今天是我的生日,过了今天,我就四十岁了。八十除以二,等于四十。假如我能活到我大姨父那个年纪,我的人生已经过去一半了。

如果说人生就像在球场上打一场球赛的话,我的人生进入了下半场。上半场打得稀里糊涂,堪谓乱打。中场停顿一下后,想了想,上半场打得冤得很,下半场不能再像上半场那样乱七八糟了。

我如今治过太多的年轻的绝症患者,深知自己也有可能突然有一天,得个不治之症。那么这下半场,就会随时有可能中途停止。所以对这下半场的光阴,就看得比上半场重了。

我只有那么多日子好活了,剩下的日子里,就不想再挥霍自己的时间了。选自己能做且愿意做的事情,心向内求,但是事业要向前行。

我不是一个虚无主义者,我空掉的是杂念,空不掉的是这实实在在的人生。

3

见忍法师跟昌明老和尚学佛,有一天,见忍法师想去上佛学院,就此事请示昌明老和尚。昌明老和尚正手拿着馒头,在吃饭。于是把一个馒头嚼了几口后,把吃过的馒头递给见忍法师,让见忍法师吃了。

见忍法师硬着头皮吃了。昌明老和尚问见忍法师:“好吃吗?”

见忍法师花了好几个月终于明白了昌明老和尚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那意思无外乎:跟人学无非不过学个皮毛而已,要想自己学出点真东西来,还是不要拾人牙慧的好。人家吃剩下来的口水嗒嗒的馒头,当然不如自己蒸出来的新鲜热乎的馒头好吃。

我以前读各种各样的书,上大学时,我的一位老师问我:“志远,你读这么多书,这些书里的很多东西又互相冲突,莫衷一是,最后,你得到了啥?”

我那时候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他。如今大致明白,这种乱读一通的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成了一个爱思考、偏见少、不尽信书的人。

在《哲学的慰藉》一书中,作者Alain de Botton说哲学家们意见各不相同,他还说如果把古今的哲学家聚集一堂,让他们来讨论哲学的问题,必定会是争议很激烈的场面,说不定现场还会上演全武行。

不但哲学如此,医学领域也是这样。先不论中西医之争,单就中医内部或者西医内部,那也是争论不休的。

中医的门派之争,历两千多年而愈演愈烈,至今仍然有不少偏执的中医学习者,怀抱某种门户之见,对其他门派的中医同行挞伐不已。

西医也是这样,我最近在看《消失的微生物》一书,看着觉得很有意思。不要说西医内部了,就是西医内部的微生物学这么个小领域内,甚至是微生物圈子里的一个小小的幽门螺杆菌的研究圈子内,都是争论不休,并无定见的。

陆游有诗曰:“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躬行者,亲自实践也。邓小平也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亲自实践就知道真相了吗?实践真能检验真理吗?我这些年治病,感觉自己的医术就跟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的段誉的六脉神剑一样,时灵时不灵。

当然,我们学医的把这叫“医学的不确定性”,学医的同仁,有几个不在用医学的不确定性安慰自己屡经失败打击的心呢?

然而医学的根本目的,还在于有确切无误的手段,解除病人的痛苦,这也是医学的终极追求。只能说现在还没有完美的医学,推而广之,大概也还没有任何学问堪谓完美之学问。

所以即便是实践也未必出真知。

虽然如此,实践还是很重要,只是即便实践验证了我们信奉的某种理论的部分正确性,似乎还有必要为其预留一些怀疑。不能轻信理论,也不能轻信实践。

4

我这些年陆陆续续的否定了很多东西,理想、人生观、人生意义都被我自己否定了。否定完之后,意识形态里剩下的那点东西就不多了。

但多多少少还会剩下一点东西,比如人生态度和对待自己事业的态度,这些就很实在的留下来了。

三十岁上下,我多少有点迷茫,不知道自己这一辈子应该往哪儿走。当时家兄对我说,老弟,你想一想,什么事情是你愿意干十年以上的,找出这件事情来,那么不管这件事情赚不赚钱,你都坚持下去。

最后一琢磨,还是行医吧!这是我人生的夙愿,小时候看着母亲每次胃病犯了,坐在家门口的石磴子上,痛苦的呕吐酸水,那时候内心深处无比的希望自己将来长大了,能够医术有成,妙手回春,治好自己的母亲。

后来母亲虽然去世了,但是又有一批靠我这点“时灵时不灵”的医术存活的患者,想不干也不行。

唯现在对于医学的认识,已经既上了一个台阶,又去泡沫化了。

之所以说上了一个台阶,是已经意识到了人的身心灵是一体的,并且逐渐有能力把部分患者的身心灵一起调整了。之所以说去泡沫化了,是已经认识到了这时灵时不灵的医学的有限性,不再敢狂妄自大或对医学有不切实际的妄想了。

而说到人生态度,大致可以这样来描述:看空而不行空,秉无为的态度,但却有所作为。努力,但也有一切努力可能都会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心理准备。随遇而安,但却不得过且过。

这些看起来是矛盾的,但却统一于这些矛盾的更高一层。

5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庄子·秋水》

《庄子》中的这个故事,大概的意思是说,楚王派遣两个使者去请庄子,想请庄子去楚国当相国。庄子正在钓鱼,手拿钓竿,头也懒得转过来。

庄子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了三千年了,楚王把它供奉在庙堂之上,请问二位,这只神龟是愿意死了被当神供奉,还是愿意在烂泥塘里拖着尾巴活着呢?”二位使者说:“那当然是愿意在烂泥塘里拖着尾巴活着。”庄子于是说:“二位请回去吧!我就这样拖着尾巴在烂泥塘里活着。”

最近,我熟悉的人中又有几个从高处摔下来了。其中摔得比较有轰动性的,莫过于我曾皈依过,然后又烧掉了皈依证,远之而去的某大和尚。

他以令全球人震惊的性丑闻事件向人们证明了,他口口声声的谈论的六道轮回和三世因果等理念,他自己是不信的。他只不过拿这些自己都不信的东西当幌子,欺骗信众的金钱,攫取他们的灵魂而已。

我也从来都不信什么弹出轮回,三世因果的诡论。我只相信人既没有来生,也没有上辈子,因果报应均只在此生。

人愚昧和贪婪,自欺欺人,损人利己,社会规则和自然规律会惩罚我们。

我得感谢我的这位“高僧大德”老师,他以其亲身经历告诉了我,人无论是做什么事业,都不可以过分。所以我愿意老实点,埋头苦干,夹着尾巴做人,舒舒服服的活在烂泥塘里。

别人愿意哗众取宠、争名夺利是别人的事情,我是再也不会干这种傻事的。触犯了社会正义,迟早得有报应,有些自欺欺人的人还在得意洋洋于自己名利双收,但其实祸根已深埋。善恶有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而已。

人一生要学会活在“不足”之中,缺点什么比一切都圆满要好。追求一切均圆满者,不是精神出问题,就是色身出问题。

不足是常态,圆满是妄想,而生活是不足与圆满之间的中道。我愿意守住此中道,不走任何极端的“曳尾涂中”。

作者网站:www.zhouzhiyuan.comwww.zhiyuanzhai.com,微信:zhouzhiyuan197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