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是照亮人类未来之路的灯塔

我自七岁入学,认识了拼音字母开始,在祖母的半强迫半哄诱之下,就着拼音,教她老人家(我的祖母是个文盲,但是对佛教信仰得极为虔诚)念诵她从各个寺庙带回的《金刚经》、《张公百忍经》、《心经》等那个时代广泛流行的经文。

由于我的父亲和叔父,以及我的哥哥都很喜欢藏书,我虽生在农村,但是有幸从小就有很多书可读。我识字后博览群书,初一时教我的老师就私下对我说,单就阅读量而言,他自己和我比是自愧不如的了。高中时得明师着力栽培,眼界大开。

高考结束,知道我父母在外谋生艰难,屡受政府公职人员刁难折辱,心怀不忿,立志仿效孙中山,发动革命以改造社会。弱冠之年,闯荡京城,试图进行民主革命。谋生之余,聚集同道,以笔为匕,抨击时政,针贬时弊。但现实中所接触的所谓同道,多不过政治投机分子,操守很值得可疑。

年岁渐长,热血渐消。复又希望文化救国,为推进一个更文明、博爱、宽容的社会而努力,又结交了很多同道,不意同道们或因君子变节,身败名裂,有些甚至身陷囹圄,或已魂归九泉,或已成三句不离金钱的财奴。

改革开放了几十年,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沦陷了。浮躁的功利主义渗透到这个社会的每一个细胞之中。二三十年前仅部分掌权者,以权谋私,欺压百姓。如今,各行各业,无不在残害同类。是人性之恶,还是体制之弊?我看是兼而有之。

如今社会丑闻此起彼伏,人性恶处处可见。今日之中国,反不如我中学时代所愤懑不平的那个中国。我年近不惑,读书阅事多矣!弱冠之年时觉得振臂高呼,共同努力,推翻政府,改换政权,可以彻底改变中国。如今知道,世事远非如此简单,流血也换不来理想的社会。

眼见政治、宗教、金融、医疗、教育、民生等各个领域内,良知均几近荡然无存,有时不禁潸然泪下。我们谁能改变这种现状?如何改变这种现状?

从二十岁到四十岁,二十年了,我做过了很多努力,如今想来都如竹篮打水,结局全是一场空,自己也一度沦陷在物欲横流的生活中。我曾大力批判过的现象,这些年在社会上正逞指数级增长,甚至我自己也跟着去淌过混水。到了四十岁,我还要做一个激进的青年,还要去做这无用功么?

我生苦短,现已过半。诊病之余,扔掉手机,看上半天书,读书时沉思良久,深觉世道难改,人性难以战胜。我辈读书人,所能做的,也就只能是潜心治学,留下一点文明的种子,慢慢发芽,育养后人,正如历代前贤为我们所做的一样。

政治、民族、国家、宗教,乃至于人类自身,终有一天都会消亡,但人类自诞生以来,就因为在与大自然的斗争和与自己的同胞互相残杀的过程中产生的痛苦所激发的,对文明和和平的渴望,却是永世不会改变的。

我不想再折腾了,也没有太多时间可供挥霍了。从此以后,远离喧嚣,少谈理想,莫吹牛皮,一心治学。

我觉得家父为我取的名(志远,寓意志存高远)和字(清敏,寓意清正敏捷)于我的一生,影响太大。这名和字一直都在勉励我有所作为,但可惜的是我志大才疏,做的各种努力皆以失败告终,至今一事无成,甚为悲哀。

但愿后半生厚积薄发,能留下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不要来此世间一趟,除了不断的造粪之外,一点作用都没有。

民主、法治、博爱、宽容、平等、文明,把人性之恶锁在牢笼里,这条社会治理之路,我们初民就曾尝试过,只是一次又一次的走歪了。

历朝历代都不乏有志之士,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力图改造社会。但可惜的是,正如威尔·杜兰特所言,只要经历一两代的和平时期,各种各样的人性恶的问题便如沉渣泛起,腐蚀整个社会。自私、贪婪、邪恶占据上风。

宗教家试图改造人性,但可笑的是却要靠编造虚假的恐吓之词来吓唬人,最后使宗教沦为后世的神职人员控制信徒的灵魂、敛财猎色的工具,并导致宗教成为不信宗教者的笑柄。

渺小如尘埃的人类,战胜不了大自然为我们设置的大限,也战胜不了自身的弱点。文明是唯一可以照亮未来之路的光芒,万物皆有腐朽之时,唯有文明可伴人类走向终点。

但是什么是文明呢?文明首先是相对于野蛮而言的。人类从动物进化而来,自身所携带的野蛮基因一直根深蒂固。文明是我们全人类在痛苦中,摸索出来的战胜大自然,战胜自身弱点,与同胞和大自然和平相处的各种知识、技能和经验的累积。

文明是在不断进化的,随着人类生存经验越来越丰富,文明也越来越发达。

文明也在不同的种族中互相交流、吸收与融合。我们人类为文明的发展付出了很大的代价。那些死于战争、饥饿、疾病、灾害以及政治迫害的同胞,都是我们人类文明进化过程中的牺牲品。

文明是人类集体智慧的结晶,文明不是任何圣人独创出来的。迷信权威的人总是相信,某个圣人创造了至高无上的文明,但是历史却能告诉我们真相。

一切对权威主义的崇拜,最终都会发展为狭隘和偏执,甚至诱发残酷的战争。一个理性的现代人,是应该能够明白这一点的。

广泛的学习全人类的各种文明,有助于我们开拓自己的心胸和见识,也有助于减少我们因为狭隘和无知带来的傲慢和偏执。

而狭隘、无知、傲慢和偏见,则正是人类遭受的绝大多数困难的根源。

作者网站:www.zhouzhiyuan.comwww.zhiyuanzhai.com,微信:zhouzhiyuan197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