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俗世中安心

禅宗二祖慧可禅师得道时有如下一段关于安心的公案:

慧可向达摩祖师问道:“诸佛法印,可得闻乎?”

达摩回答:“诸佛法印,匪(非)从人得。”

慧可听了不明其意,追问达摩祖师:“我心未宁,乞师与安。”

达摩回答道:“将心来,与汝安。”

慧可沉吟了好久,回答道:“觅心了,不可得。”

达摩于是回答道:“我与汝安心竟。”

慧可听了达摩的回答,当即大悟。从此得传达摩祖师的衣钵。

按照佛教的说法,心属于本来无一物的东西,因为人有了无数的妄念,所以心才不得安。一旦断掉这无边的妄念,心自然而然也就安了。只有明白这些妄念非心之本质,才能豁然而悟道。但是要想明白这一点,却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出世学道之人安心尚且很难,活在俗世之中的人,就更难安心了。社会这个大染缸,只要踏足进去,就很难独善其身,贪、嗔、痴、慢、疑随时都会在心中泛起。

人是一种有思维能力的动物,叔本华曾说,人这种动物仅仅比其他物种多了一点点意识,但是这一点点意识却让我们多了无穷的痛苦。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心”,也就是西方哲学、心理学中常常提及的人的思维、思想和意识之类的概念。

若将二祖慧可安心开悟的这段公案理解为心不存在,那就过份的偏颇了。一个活着的人是不可能没有思维和意识的,人要强求自己修炼到没有思维和意识的程度,做到无心,那不是在学道,是在走火入魔。但是人却可以将心中的各种妄念扫荡掉。

何为妄念?人非因本心而生的各种念即为妄念。受他人、受物质、受舆论、受偏见、受情绪影响产生的各种杂念即为妄念。儿童是妄念最少的人,是最天真的人。我的愚见,多数成年人在自己一生中的某一时刻都会回到这种天真的状态之中,这是一个返璞归真的过程。是在历练人生时,顿悟到各种杂念皆属虚妄后,放下一切精神负担,重归本心了。

一般来说,精神负担越少,人的心也就越能安下来了。生活在俗世之中,对财色名望的贪恋越少,对世界、对他人的偏见越少,尽可能的接近“与世无争,与人无怨”的状态,心也就越安了。

作者网站:www.zhouzhiyuan.comwww.zhiyuanzhai.com,微信:zhouzhiyuan197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