谌宁生治甲状腺瘤医案赏析

谌宁生(1933年生)系湖南省中医附一医院主任医师,中国中医药协会内科肝胆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传染病分会首届顾委兼委员,国家肝病中医医疗中心学科带头人,从医五十余年,擅长治疗各种恶性肿瘤疾病。

本文介绍谌宁生教授治疗的一例甲状腺瘤患者的医案,该患者葛某1971年7月18日初次就诊于谌宁生,就诊时31岁,已婚。患者于1965年起发现甲状腺肿大,当时所做的代谢检查结果均正常,未予重视。1970年12月因该甲状腺瘤不断长大,发展较快,去北京某医院诊断为单纯性甲状腺瘤,此后继续增大,且增大速度较快。经全面检查,各医院均诊断为甲状腺瘤,高度怀疑恶性。但患者畏惧手术,不愿意手术治疗,遂就诊于谌宁生教授,要求以纯中医治疗。

患者性情烦躁易怒,月经不调,经期提前,量多,且有瘀块。胃纳一般,无心悸、手颤、眼凸等症状。触诊时可在右颈部摸到鸭蛋大小的肿块,苔薄白,脉弦细。中医诊断为瘿瘤。谌宁生教授辩证认为患者属肝郁气滞,痰湿阻络,拟以疏肝解郁、软坚散结的思路治疗。

初诊处方:柴胡10g,当归12g,白芍15g,郁金10g,昆布15g,海藻15g,生牡蛎30g,车前子15g,香附10g,川芎10g,夏枯草10g,甘草5g。7剂,水煎服。

患者服用7剂后,病情稳定,谌教授嘱其效不更方,耐心服药3个月再复诊。3个月后(1971年10月28日)复诊,瘿瘤有缩小趋势,但烦躁易怒,月经不调的症状未减轻。前方部分有效,部分疗效未达预期,遂改为清肝泻火法。

处方:龙胆草、黑山栀、黄芩、柴胡、生地、当归、泽泻、车前子、昆布、海藻、香附、贝母。患者又连续服用了数月,甲状腺瘤明显缩小,烦躁易怒和月经失调的问题也解决了,已无明显自觉症状。西医复查,甲状腺未见异常。

前方治疗既已成功,本着效不更方,慢病缓治的原则,谌老遂将汤方改为丸剂,继续服用,以巩固疗效。丸剂处方思路在前方基础上略作改动。

丸药方如下:牡丹皮、山栀、龙胆草、当归、白芍、淮山药、茯苓、昆布、海藻、夏枯草、枳壳。每日2-3次,每次10-20g,继续追踪观察至1973年12月,未见复发。

谌老初诊是以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的,柴胡疏肝散的主要功效为疏肝解郁,因为此患者有明显的肝气郁结的症状,出现了情志异常。方中又加昆布、海藻、生牡蛎、夏枯草软坚散结,其中昆布、海藻是含碘较多的海产品,碘疗法对甲状腺瘤有一定的效果。生牡蛎软坚散结,夏枯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方中又加郁金以化瘀消肿、解郁散结,加香附以行气解郁。

但初诊虽然缩小了肿瘤,却并没有如愿地达成调理情志与月经的效果,故第二次处方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泻肝汤的功效为疏肝泄胆,清热利湿,方中也加了昆布、海藻、贝母以软坚散结,依然用香附行气解郁。患者服药后,不但肿瘤缩小了,烦躁易怒和月经失调的症状也得到了改善。从患者烦躁易怒和月经失调来看,患者可能存在雌激素失调的问题,龙胆泻肝汤或可调节激素水平。

龙胆泻肝汤比之前的柴胡疏肝散的效果要显著,患者的甲状腺瘤已经控制得较好。后续不必再服用汤剂,也应防范用药过度苦寒。但甲状腺瘤不是普通小病,虽然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还是有必要继续用丸药巩固一下,所以谌老还是在龙胆泻肝汤的基础上组建了一个兼顾扶正固本的丸药方善后。

从这则医案我们可以看出,即便是富有经验的临床医生,也不一定一次就能开准方,需要根据患者服药后的反应调方。但此类慢病,调整处方有效后,也无法急于求成,需要坚持长期治疗。所以谌老调方的频率不高,后续更以丸剂缓治以巩固疗效。这种不急不躁的治疗思路值得我们学习。

作者网站:www.zhouzhiyuan.com,微信:zhouzhiyuan1979,微信公众号:zhouzhiyuan36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