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加味消瘰丸治疗恶性肿瘤的心得

消瘰丸是出自《医学心悟》的一张用于治疗痰核瘰疬(多种良恶性肿瘤、结核)的名方,由玄参、 浙贝母和生牡蛎三味药组成,主治痰火凝结之瘰疬痰核,具有清润化痰,软坚散结之功效。方中玄参滋阴降火,凉血散血,苦咸消瘰;贝母化痰消肿,解郁散结;牡蛎咸寒,育阴潜阳,软坚消瘰。合而用之,对瘰疬早期有消散之功;病久溃烂者,亦可应用。

民国时期名医张锡纯将此方进一步拓展为:

牡蛎十两, 生黄芪 四两,三棱二两,莪术二两,朱血竭一两,生明乳香一两,生明没药一两,龙胆草二两,玄参三两,浙贝母二两,上药十味,共为细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三钱,用海带五钱,洗净切丝,煎汤送下,日再服。

我本人在使用消瘰丸治疗病属热证和阳证的癌症患者时,则喜欢进一步拓展为以下药对:玄参、浙 贝母、生牡蛎、海藻、昆布、海浮石、瓦楞子、三棱、莪术、乳香、没药、血竭、白芷、穿山甲、皂角刺、露蜂房、丹参、茯苓、地鳖虫、桃仁、大黄,将此方与下瘀血汤结合,作为治疗属热性和实证的肿瘤患者的常用药对,并佐以相应的扶正药。如患者为寒证,则去掉其中的玄参、浙贝母、生牡蛎等,换成陈皮、法半夏、制南星等。

在扶正药的选择上,过去我偏向于选择寒凉药,现在则喜欢寒热并用,仿阴阳攻积丸之意,兼顾阴阳寒热。因为在攻积之时,选择的攻下药大多苦寒,易伤病人脾胃,伐正气,一味的寒凉易导致病人脾胃受损,大便溏泄,体重减轻,病人内心慌乱。是以现在在攻 积之时,一定兼顾扶阳,脾阳、肾阳和心阳均兼顾。

在见识了众多各派名医治癌之后,我逐渐认识到辨证论治治疗癌症是一条死胡同,顶多只能让病人得到短暂的体质改善,终究难救病人一命。尤其是部分名家教授,在电视上和纸媒上不负责任的乱吹嘘,宣扬中医通过改善病人体质足以令癌细胞“改邪归正”的谬论,更是害人不浅,这类中医师治疗癌症的疗效并不怎么样,但是不但诊金和药费昂贵,而且延误病人的最佳的治疗时机,实在害人不浅。

癌症治疗有瘤攻瘤,无瘤攻癌毒,无时无刻,不能忘记一个攻之。笔者常用的这加味消瘰丸无一味补药,纯属攻击肿瘤的用药。在具体使用时,一定要佐以相应的扶正药。扶正药的选择则需要结合病人的体质特征,有所偏向。

但是此偏向不应过度执着于阴证或阳证,无论阴阳,都需要阴药阳药并用。滋阴不忘扶阳,扶阳不忘滋阴,只不过应根据病人具体情况,有所偏向而已。否则过度滋阴有碍人体阳气敷布,过度扶阳则有导致阴液枯竭的危险。

此即明代名医李中梓所制新制阴阳攻积丸时兼顾阴阳之用意,亦张景岳提倡“阳常不足,阴非有余”之兼顾阴阳、阴阳共生的用意。癌症患者,久病之后,阴阳俱虚,阴虚还是阳虚,只有程度的不一,没有本质的差别。

这种治疗思想在消瘤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虽然如此,但是尚不足以抵挡癌魔的猖獗发展, 我认为中医治癌尚需进一步——以毒攻毒,适度考虑用一些毒性峻烈的中药,对患者的癌细胞进行杀灭。在采取以毒攻毒法时,一定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大小便,如大 小便有不通的兆头,要立即暂停以毒攻毒或者减弱以毒攻毒的力度。

癌症的治疗应以辨病治疗为主,辨证治疗为辅。辨病治疗治本,辨证治疗治标。不要听信所谓的中医大师所提倡的辨证治疗为治本的治疗,这些纯属毫无实践价值的空话。辨病治疗到位,即便辨证治疗错误,都可能将癌症病人治好。

所以西医的手术、放化疗有时根本不像中医考虑得那么复杂,但是很多癌症病人在经过西医的手术和放化疗的治疗后痊愈了。难道西医的这种完全与中医的辨证治疗不一样的辨病治疗模式就不是在治本?

中医治有形的肿瘤的辨病治疗,我将其总结为八个字“解毒散结,消肿去瘤”。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中医治癌,应单刀直入,以最直接的手段,直截了当的去对付肿瘤,不在辨证治疗上绕弯子。病人的肿瘤缩小乃至消失了,不管今后是否能够将残存的癌细胞剿灭,此病人的生存期都能得到一定的延长。

当然,一个中医师水平高超点,能够将辨证治疗与辨病治疗相结合,在消瘤的同时,正确的辨证论治,对病人的身体佐以相应的扶正治疗,则毫无疑问可以提高病人的体质,确保病人在接受攻击治疗时,不会因为难以承受此攻击而身体崩溃,以至于瘤未消,人先亡。

作者网站:www.zhouzhiyuan.comwww.zhiyuanzhai.com,微信:zhouzhiyuan197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