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后求生,需要智慧和勇气

对有些人来说,活下去不是一件难事。但是对另一些人来说,活下去就像在惊涛骇浪中行船一样,充满了艰难险阻。

癌症患者就属于后一种人。有些人在确诊为癌症后对命运的这种安排愤愤不平,有些人则在被不幸打击后意志消沉,但如果要想继续生存下去,就要尽快调整自己的心态,充分的调动自己所能用到的各种资源,为自己争取最大的生存机会。

生病了,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寻求医疗帮助。不过在这个医疗服务已经多元化的时代,患者需要在许多治疗方案中进行抉择,却也并非一件容易事情。抉择意味着我们需要做出正确的判断,但是做出正确的判断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的智慧往往不像我们自己想象的那么可靠,存在于我们脑海中的那些常识和我们接收到的各种新鲜的信息,都不一定正确。

而且,我们往往很难给正确本身下一个正确的定义。这句话看起来很拗口,让我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伽利略做了一个著名的铁球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留下来的物体下落的速度与其质量成正比的结论。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当着其他的教授与学生的面,把两个质量不一样的铁球从空中放下,一会儿,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在伽利略之前,人们根据自己的常识,相信亚里士多德的判断:重量不一样的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速度是不一样的。

根据我们的生活常识来判断,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对的——如果伽利略不是用两个铁球做实验,而是用羽毛和铁球做实验,那么羽毛下落的速度肯定会比铁球慢。这种在现实生活中被验证了无数次的经验铸就了我们的“常识”,人们做任何判断时,都首先是求助于自己的“常识”。

常识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常识是有限正确的。而科学原理的正确也是有条件的。两个铁球同时落地,是因为空气阻力的差异对两个质量不同的铁球来说,可以忽略不计。但是空气阻力的差异对羽毛和铁球来说,就无法忽略不计。所以用羽毛和铁球来做实验,羽毛落地的速度就不如铁球。但是在真空的环境下,羽毛和铁球是会同时落地的。

所以我们很难给正确下一个正确的定义,常识和科学原理都“正确”。我出生在湖北东部的一个农村,十八岁之前大多数时间是生活在故乡,在我的故乡,还有大量的教育程度较低的人——在我自己村,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的比例很低,所以我们村还会有大量的人相信亚里士多德的判断。但是我现在大多数时间是生活在北京市海淀区,这里可能是中国高级知识分子最集中的区域,这里的大多数人早已经在课本上学习过伽利略铁球实验,所以对这里的人来说,他们的常识是在自由落体运动中,速度与质量无关。

可见在不同的人群中,“常识”的具体内容是不一样的,有时他们的“常识”完全对立。而在现实的世界中,我们的社会就是由不同的人群组成的。人们在教育程度、文化背景、个人信仰、经济条件、职业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决定了每个人的“常识”也必然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所以这世上存在无数的看似互相矛盾的“正确观点”。我们自己脑海中的那些“正确观点”究竟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这非常的难以判断。有许多人正是相信自己的绝对正确,所以做出了错误的决定,最终葬送了自己的生命。

比“正确”更重要的是“智慧”——智慧和正确不是同一个概念,智慧反应的是一个人心智的成熟度,一个心智成熟的人才称得上是一个智慧的人。心智成熟的人在做抉择时,会检视自己心中的“常识”,会对自己所接收到的各种信息进行甄别而非轻易的盲信盲从,会倾听多方面的意见,然后做出相对合理的判断。一个智慧的人,不轻易根据事物的某一方面去判断是非,他会看到客观世界的复杂性。

对各种医疗方案的抉择没有绝对的正确可言,某种方案治疗甲患者成功了,治疗乙患者失败了。如果我们恰好是甲患者,我们可能会觉得自己的抉择是成功的,如果我们是乙患者,我们可能觉得自己的抉择是失败的。丙患者如果参照甲患者的话,会认可该治疗方案,如果参照乙患者的话,会否定该治疗方案。

虽然如此,还是有一些东西可以帮助我们做出相对较好的抉择,比如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各种医疗方案的成功率来做决定。一般来说,成功率更高的医疗方案应该是首选方案——之所以说“应该是”,是因为成功率更高的医疗方案的花费对一部分患者来说可能是不可承受的。

我特别理解那些因为经济条件较差而不得不选择次优的医疗方案的患者,总有一些幸运的患者在选择了次优的医疗方案后,反而取得了那些选择成功率最高的医疗方案的患者无法获得的理想疗效。这就像是一些重点高中的学生中,确实会有更多的人考上清华北大,但是一些较差的高中的学生中,也总有一些人能够考上清华北大一样。

成功不仅仅取决于成功率,也取决于“运气”。要想抗癌成功,固然要选择成功率最高的医疗方案,但是在成功率最高的方案高不可攀,或者成功率最高的医疗方案治疗失效的情况下,那些成功率较低的方案或许也能创造奇迹。在一种治疗方案治疗失败后,保持乐观心态,寻求另一种治疗方案,这虽然不一定能够帮助我们战胜癌症,但是确实可以提高我们战胜癌症的几率。

在寻求生存策略的过程中,我们要保持开放的心态,接受各种事物存在的合理的一面;同时也要保持理性的态度,对事物不合理的一面进行审慎的检视。轻易的断定某种医疗方案是错的或者某种医疗方案不靠谱,很容易导致我们成为一个偏执的人。

我将引用一段文字,并对它进行一些分析来具体化的说明我个人接受信息的一种态度。

这段文字是这样的:“天地间惟风无所不入,一罅(xia,四声,缝隙的意思)不塞,来不可御。人之一身,缜密者少,疏漏者多。风乘之也,轻则为感,重则为伤,又重者为中。古人谓避风如避寇,盖欲窒源以防患。中风之证,卒然晕倒,昏不知人;或痰涎壅盛,咽喉作声;或舌强不语。风邪既盛,气必上逆。痰随气上,停留壅塞,昏乱晕倒,皆痰为之也。五脏虽皆有风,而犯肝经为多。盖肝主筋属木,风易入之,各从其类。肝受风则筋缓不荣,或缓或急,所以有歪斜、瘫缓、不遂、语涩等证。治之之法,调气为先。经云:善治风者,以气理风,气顺则痰消。徐理其风,庶可收效。”

这段话出自朱丹溪最得意的弟子——明代名医戴元礼的著作《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这里要说明一下,我之所以选择这段话不是因为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因为在写作这篇文章时,离我最近的一本书就是这本书,而且刚好翻到了这一页)。这段话的大概的意思是说,天地间风是对人的身体危害最大的因素(中医说“风为百病之长”),人体抵御风邪的能力有限,风邪袭击了人,就容易导致各种病。轻则得个感冒之类的小毛病,严重点就会伤风,再严重点就会中风。所以古人说避风要想躲避强盗土匪一样,这是因为我们要防患于未然。接着他谈到中风这种病的各种症状,然后又谈到应该如何治疗风邪所致的各种病。

对一个有点中西医常识的人来说,戴元礼的这段话就像是物理学家在看到说重量不同的物体落地速度不一样的文字一样,既看到了它存在的明显的错误,但是也看到了它存在合理性。

首先,这段文字在解释疾病的原理上几乎全部是错误的。人在风大的秋冬季节感冒大多数时候是感染了致病微生物(如病毒或细菌),是得了一种正在人际间传染的常见传染病。而中医所谓的严重的“中风”,则是心脑血管意外造成的——多数时候是脑卒中,而之所以会发生脑卒中,是因为血压过高和血管老化造成的。把这些都解释为风邪所致,肯定是大错特错。

但是中医所观察到的一些现象又有一定的合理性,在大风天气,流感和脑卒中的确较一般时候为多发,而且人在大风的天气免疫力也会低下一些。人避免在大风天气时外出,可以避免接触传染源,也可以避免发生脑血管意外。

所以这段文字就既存在错误的一面,又存在正确的一面。戴元礼也好,其他的中医学家也好,他们在根据风邪的特点,给出的用药方案,同样存在这样的情况,既有正确的一面,也有错误的一面。如果把脑血管意外当作风邪来治疗,多半是治不好的。

清代的一位名医徐灵胎在他的著作中就说过,当时的医生治疗脑卒中,基本上是百分之百的把病人治死了。因为大家都是把这种病当作风邪来治疗,用中医的各种风药。

到王清任才发现,原来这些所谓的中风,是人的大脑出现了血管瘀堵的问题,所以王清任开创了活血化瘀法治疗中风的先河,我们现在治疗脑血管意外,也还是在用到他的治疗方法和理念。在治疗脑血管意外造成的后遗症如偏瘫时,他的补阳还五汤的疗效就很好。

我们要阅读到的绝大多数的中西医医学文献都和戴元礼的这段文字一样,同时存在正确和错误的内容。所以学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历代在医学上有所成就者,都属于既有天赋又很勤奋的人。

作为患者,在生病后,不可避免地要从各种各样的医学文献中寻求希望。在阅读各种医疗信息和医学文献时,要想不被偏见所蒙蔽,就得运用自己的智慧。一些可靠的调查研究表明,教育程度越高者,患癌后生存期越长。即便之前不是一个好学的人,在罹患癌症后再好学不倦,同样能让一个人获益匪浅。人的理性不是先天产生的,是在不断的学习和纠正偏差的过程中锻炼出来的。

当然,治疗癌症的过程中,患者不但要不断的学习和提高自己的理性判断的能力,还要有与各种痛苦作斗争的勇气和毅力。作为一个与癌症斗争经验丰富的医者,我在过去的十多年时间里,见到过太多的癌症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承受了许多的痛苦。

我认识的一位肺腺癌患者,在化疗的过程中十个脚趾头全部溃烂了,血肉模糊,令人不忍卒睹。但是即便是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这位大姐仍然坚强的与疾病作斗争,在中西医的帮助下,她成功的存活了十年以上。

有些患者的坚强令人动容,但是另一些患者则软弱不堪,一些轻微的副作用,比如恶心呕吐等副作用就足以打垮他们。这些患者就像卡夫卡所说的那样——每一个困难都能战胜我,而非我能战胜每一个困难。与癌症的抗争,就像在险恶的风浪中行船,随时都会有一些预料不到的痛苦袭击患者。所以对癌症患者来说,活下去确实充满了艰难险阻。缺乏勇气的人,很难走完抗癌之路。

 

人生遭遇这样的困境,或许也只有那些既不容易被事物的表象蒙蔽,又很有勇气者,才能在一点运气的帮助下,从这种困难中走出来。

我希望每一个癌症患者都能够抗癌成功,但是现实却很残酷的让我知道,能够抗癌成功的只有少数人。这少数人身上所具备的品质,值得其他人借鉴和学习。

作者网站:www.zhouzhiyuan.comwww.zhiyuanzhai.com,微信:zhouzhiyuan197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