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之外的抗癌法

在贵州遵义市梓县大河镇石牛村,有一对夫妻魏发富和王荣莲,双双患癌,丈夫魏发富患的是胃癌,妻子王荣莲患的是口腔癌。按照医生的判断,这对夫妻都不会活太久。

但是他们没有向命运低头,他们承包了石牛村大坪山上的3200多亩荒山,在这荒山之上植树造林三十年。三十年过去,荒山变绿林的同时,他们的癌症竟然也奇迹般的痊愈了。

无独有偶,黑龙江的一位肝癌晚期患者,被医生判断只有不到六个月的寿命,也选择了回归山林,植树抗癌,这一坚持,就是三十年,癌症也治愈了。

作家马原,在被确诊为患了肺癌后,搬到了西双版纳勐海南糯山的姑娘寨,选择了一个洁净的地方养病,拒绝手术和化疗后,马原选择了以运动为主的自然抗癌方式,至今7年过去了,依然健在。

马原搬到西双版纳后,还发生了一件曾经轰动了媒体的事情,据说几个云南本地人不同意把房子租给马原,围殴了马原一顿,这件事情一度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

我之所以选择了这样一个题目,举出这样几个抗癌成功的例子来写这篇文章,是我临床多年后,有一些十分深刻的感悟。

这感悟用中医的经典《黄帝内经》中的话来说,就是“病为本,工为标”,意即病人才是康复的主力军,医生只是在旁起辅助作用而已。

美国前总统卡特,患恶性黑色素瘤后,经半年的治疗,浑身的病灶全部消失了。高龄的卡特一直活跃在慈善事业之中,到处忙碌着为无家可归者盖房子。卡特的故事被国内的一些推销新药的机构,用来宣传他们推销的药物的疗效,但是他们忽视了卡特精神世界的改观。

广西南宁市南铁北一区有个叫朱蝉枝的癌症患者,48岁患癌,92岁了,依然健在。这位护士出身的患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她很感激癌症,假如没有癌症,她大概不会这么高寿。

我们多数人闻癌色变,很多人患癌后,精神崩溃,惶惶不可终日,到处寻求治疗。可惜的是,在医生的帮助下,身体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最终不治身亡。这是很多癌症患者走过的路。

我治疗过的癌症患者成千上万,固然帮助了不少患者抗癌成功,但是更多的患者不治身亡。这些年我也一直在思考着,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部分患者,能够活下来,而另一些患者却不幸身亡?

是癌细胞的恶性程度决定的吗?不是。我见过的活下来的小细胞肺癌患者、神经内分泌癌患者、恶性黑色素瘤患者、肝癌患者,其恶性程度都堪称癌症中最高级别的,但是他们还是有很长的生存期。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依然健在。

是治疗方式决定的吗?也不是。有的是手术或者化疗后生存下来的,但是靠着偏方生存下来的,或者如上所举的几个病人,靠着自己顽强的意志力生存下来的,也大有人在。

是运气使然?或许有这个因素,但是也不尽然。

多数能够生存下来的患者,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他们有常人所不具备的毅力。他们能够彻底的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改变自己的心态,改变自己的作息和饮食习惯。

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同样强大的自律能力,让一些患者战胜了癌症,成了幸运儿。

我们中国的患者家属,在癌症患者得了癌症后,不肯向患者透露半点风声,消息封锁得非常严。我经常碰到要求我向患者隐瞒病情的患者家属,那些家属神经紧张,表情凝重,说实话,这样的做法对患者的康复完全的没有帮助。

还有一些患者和患者家属,宁死不肯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熬夜、抽烟、喝酒等可以肯定对癌症的发生和发展有促进作用的生活习惯,患者就是死不悔改。只一味的寄望于医学,医学却又是如此的无能,硬是解决不了他们的问题。

昨天晚上,我的一个多年的老友,还为他的朋友患癌后不能戒酒而咨询我,为什么不能喝酒。他说他的朋友就是戒不了酒,每天得喝两次酒才能踏实。

也有一些患者,明知抽烟对自己的身体有害,依然故我的抽烟。

对于这样的患者,我本人是很不乐意去治疗的。他们脆弱的意志力和不堪一击的自律能力,往往会导致医生对他们的治疗徒劳无功。

癌症,一半是器质性病变,一半是心因性病变。总体来说,很多癌症患者,符合佛教所说的“业障病”的特点,既往养成的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自己察觉不出的乖张的性情,是一个人患癌的重要原因。

假如不从根子上扳过来,医药即便能缓解一时,也无法根治。

我的一些生存期较长的患者,的确让我看到了他们在患癌后发生的巨大的改变。

过去忙于应酬的,从此不再应酬;过去争名夺利的,从此淡泊名利;过去抽烟喝酒的,戒烟戒酒了;过去吃喝嫖赌的,也不再沾惹这些恶习了;过去孜孜于自己的事业的,也放下了那些莫名其妙的为出人头地而所做的奋斗。

人自己的身体内有大药潜藏。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精神状态,一经戒除后,就如拔掉自己的病根。一个人的意志力若薄弱到在生死的威胁前,尚不能拔除自己的不良的生活习惯和乖张的性情,医生又能奈你何?

医药的作用,仅限于临时解决患者的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更重要的病根还是需要患者自己去拔除。一个人要有勇气与自己的过去说拜拜,要有能力与自己的过去作切割。

我曾经到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出诊过,巴马这个地方,近年来成为中国癌症患者的养生基地。去巴马的癌症患者们,大多相信在巴马这个长寿乡,可以沾沾仙气,延长寿命,甚至不治而愈。

我在巴马的餐馆里,听着来自五湖四海的病人和患属们谈论着养生话题,谈论着巴马的所谓地磁有治疗作用的话题时,哑然失笑。

高山瑶族在中国是一个长寿的群体,他们之所以长寿,是因为他们的祖先选择了一个与世无争的地方,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一辈子必须劳动才能养活自己。所以,他们祖祖辈辈就维持着较好的生活习惯和较好的心理状态。

而那些在巴马养生的患者南辕北辙,在巴马租着当地人的房子,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期望奇迹降临,最后不免要大失所望。

我离开巴马后,在南宁与一个患者的家属聊天时,这个患者的家属说广西人都知道巴马瑶族自治县的那些瑶民长寿的原因,吃得简单,一日三餐玉米糊糊,活得简单,一辈子劳动。最后,他问我:“这样活着有什么意思呢?对社会也没什么大的贡献。还不如早点死了呢!”

面对这样的问话,我就无言以对了。现代社会里,人已经异化到了忽视生命价值的程度,那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当然,这样的患者家属也是站着说话不腰酸,假如真正得病的是他自己,他立即就知道生命的意义大过一切了。

巴黎第五大学的杜桑教授,根据人类最近的120年进化史实进行研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虽然人类在营养、医疗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是人类的进化已经达到了巅峰,不会再往前进化了。这意味着人类的体能和预期寿命都不会再提高。

现代化的生活方式,甚至在促进一部分人走向退化之路,我们的体能和预期寿命,可能要比我们的先辈低。

而新加坡的一项研究表明,在过去的这些年,人类的人均寿命虽然延长了,但是延长的那几年里,生活质量很低,基本上都是现代医学维持下来的低质量的生活状态。

我们把希望寄托于现代医疗之上,可能是我们犯下的最愚蠢的错误之一。

我认为医疗的目的,只在于缓解患者暂时的不适,抢救濒临死亡的患者,而要战胜慢性病,获取较长的生存期和较高的生存质量,人们不能寄希望于医疗。

我曾一度希望在现代医学上寻找到解决癌症患者健康问题的办法,但是最后发现,古典医学,尤其是被誉为世界医学之母的印度的古典医学阿育吠陀的一些身心调适的理念,可能更适合用作康复医学的指导思想。

所以从今年开始,我也在想探索一种可以身心并治的治疗方法,带着患者走向更深层次的康复之路,用医药之外的办法,去解决用医药解决不了的问题,最终达成真正意义上的康复。

作者网站:www.zhouzhiyuan.comwww.zhiyuanzhai.com,微信:zhouzhiyuan197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