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佛教也常说: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所以佛教常催促教徒努力修行,务必早证菩提,体悟解脱大道。

那么道是什么?孔子对道有孔子的解释,老子对道有老子的解释,佛陀对道有佛陀的解释,耶和华对道有耶和华的解释,这些圣人的徒子徒孙们,即便在同一门派,也会存在对道的理解不一的情况,由于这些分歧,各个思想派系或宗教派系又分裂成多个子派系,彼此不断攻讦,有时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和剥夺其他人的生命。这种事不但在历史上屡见不鲜,在当下也经常发生。

同一家人,也常出现道不同,不相为谋,以致于同床异梦,同室操戈的情况,我所接触的病人中,有很多人的家庭成员间就因为道不同而纷争不断,这让他们想安心的养病治病成了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佛教说一个人临命终时,常有怨亲债主找上门来讨债,未必真有鬼魂之类的怨亲债主,但自己身边的人,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实在是不折不扣的讨债鬼。

我所見到的很多重症患者,生病后都处在“树欲静而风不止”的状态,他们想安心下来养病,但与身边人的恩怨却始终是“剪不断,理还乱”。结果,日日纠结于恩怨情仇,不免于五内如焚,病难好矣!

在地球上,人为万物之首,处在食物链最顶端,人因有发达的智能而活得精彩,但人类的这种发达的智能并非只有益处没有坏处。

动物只要吃饱喝足了就很少会有烦恼,植物更是没有情感意识可言,而人的一生则充满了困惑和烦恼,地球上的生物中大概也只有人类爱自杀。佛教发展之初,佛教信徒成群结队的在恒河集体自杀,甚至直到玄奘法师到印度学佛时,这种集体自杀的现象仍然屡见不鲜,玄奘法师的《大唐西域记》中就记载了此事,后来佛教不得不加上戒杀的戒律。

动物也不像我们人类这样需要悟那么多道才能在这世上生存,尽管我们也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动物要想生存下去,也必须掌握一定的生存技巧,比如捕食和逃生的技巧。但是动物是不会有“闻道”的追求的,更不会因为自己脑子里的一些想法而自杀或者杀人。

人类的各种奇葩的行为中最令人费解的一点莫过于,他人大脑在想什么也会影响到我们的情绪,甚至有些愤怒的家伙,还会想办法去痛骂或者干掉那些想法与自己相异的同胞。家人之间,也常常因为对方想法和自己不一样而大动干戈。

这些都是因为人所信奉的“道”在起作用。我们的祖先类人猿,可能怎么也不会想到,他们的子孙有一天会进化到大脑里会装进“道”这个东西,早上闻道后,傍晚死了也无所谓,信奉某种道,殉道自杀和卫道杀人都会理直气壮。东方人还特别强调这个道靠悟,悟道成功的那一刻,简直就是惊天地泣鬼神。

我有很长一段时间四处寻僧访道,自己在家参禅悟道,看各门各派的书,二十多岁的时候,我疑神疑鬼的认为自己有精神病,先是钻研了一段时间精神病学,觉得自己跟很多精神疾病对得上号,接着又在图书馆里读了各种人生哲学类书籍,希望自己走出来。

最后真的走出来了,因为最后认识到了真正害我精神恍惚的不是别的,正是各种各样的“道”。最近的某一天我突然想,为什么我要从小就被教育得要有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又为什么从小到大身边总是有人告诉我,我们必须得有点理想?为什么人生必须得有点意义?为什么我活着非要悟道不可?我不再纠结于“道”、“三观”这类东西的具体内容,只在追问它们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东西吗?

可能有一些人还是会斩钉切铁的告诉我,人要有三观和理想之类的东西,没有这些就会咋的咋的,不过经过了那样的一些思考后,我一天一天的觉得三观之存在本身就是一件荒唐至极的事情。三观一旦植入脑海,更是成了束缚心灵的绳索和痛打三观与我们不符者的棒子。

我现在有孩子,在教育他的时候我就特别的慎重,不敢再人云亦云的想着培养他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好孩子。我只需要他懂得人世间的互不伤害,与人为善,能助人时助人,自食其力,受侵犯时学会安全无害的自卫的基本生存原则。不需要他三观端正,不需要他为什么样的人生目标奋斗。读书时尽量博览群书,不受一家之言影响,自己打理自己的灵魂,绝不轻易成为某一门派的忠实信徒,把自己的灵魂交由某某导师来控制。

我个人觉得,一个人的心灵里,一旦植入某种“道”、“三观”这类的固化的观念之后,就极容易变得缺乏真正容人的雅量,内心底里总不免会区别对待那些“道”、“三观”与我们不一致的人。就如一家人,如果能彼此容忍其他人与我们的不同,大概也就不至于总是需要争争吵吵吧?同在一个世界相处,如果能够容忍认识和信仰与我们相异的人,大概也不至于会发生那么多的战争吧?

有句话说:应有尽有,不如应无尽无,我觉得这话说得非常好。随着岁月的流逝,个人心智的发展,举凡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理想、信仰这类东西,在我个人这里也统统成了可以“应无尽无”的人生累赘。只要无害于人,我是可以理直气壮的活在这个世界上,干点我自己喜欢干的事情的。对一切有理的东西,可以接受但是绝不奉之为信条,对其他人所信奉的道也好、信仰也好,啥啥观也罢,不否定,不攻讦,亦不奉承,不跟风。大家平安无事的相处着,岁月静好!

作者网站:www.zhouzhiyuan.comwww.zhiyuanzhai.com,微信:zhouzhiyuan197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