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中医外科全生派名医王洪绪医学思想简介

王洪绪(1669-1749),名维德,号林屋散人,又号定定子,江苏吴县人。世代行医,曾祖王若谷,以疡医而闻名于世,集有《经效验方》,珍为传家之宝。王洪绪是清代著名中医外科学家,《外科证治全生集》的作者,贡献的祖传秘方犀黄丸(今名西黄丸)、小金丹(现做成小金丸、小金胶囊)等均为至今仍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抗癌中成药,阳和汤也为抗癌名方。

王洪绪家祖传的中医外科颇有特色,王氏创立了以阴阳为主的辨证论治法则,重视疮疡阴阳辨证,简单易行,疗效卓著。治疗上倡导“以消为贵,以托为畏”的治疗原则。自诩“治病历四十余年,用药从无一误”,“因思痈疽凭经并治,久遍天下;分别阴阳两治,唯余一家。特以祖遗之秘,自己临证,并药到病愈之方,精制药石之法,和盘托出”,汇编成册,于康熙五年(1740)刊刻,书名为《外科证治全生集》,又称《外科全生集》。

王洪绪的《外科证治全生集》刊刻发行后,深受医界欢迎,尤其在中医外科领域影响巨大,形成了以王洪绪学术思想为代表的学派,即全生派,在中医外科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王洪绪主张痈和疽的发病机理不同,痈为阳实热证,疽为阴虚寒证,王洪绪提出根据肿瘤皮肤红白两色鉴别,分别论治。痈为红色,是阳实之症,气血热而毒滞;白疽为阴虚之症,气血寒而毒凝。治疗原则迥然不同。治疗痈毒需要清热解毒,治疗白疽需要”阳和通腠,温补气血“。王洪绪所创的阳和汤为治疗阴疽的的代表方剂,对属于阴证的早期乳腺癌、骨肉瘤、脉管炎、淋巴瘤等有很好的疗效。

其所创建的犀黄丸(西黄丸,因犀牛黄已经不可得,现代均以牛黄代替犀牛黄,故改名为西黄丸)主治乳癌、横痃、瘰疬、肺痈、小肠痈等证。现代常用于治疗癌症、淋巴结炎、多发性脓肿等。

王洪绪祖传的醒消丸也是一张名方,但是因为其中含有雄黄等含砷化合物,现代药企多不生产,市面上亦无醒消丸可售。醒消丸的功效为活血散结,解毒消痈,主治一切红肿痈毒。

王洪绪祖传的另一张丸药方小金丹功效为化痰祛湿,逐瘀通络。主治流注、痰核、瘰疬、乳癌、横痃、贴骨疽等症。现代也常用于治疗多种癌症,尤其是妇科的乳腺癌等。

王洪绪的阳和解凝膏为一张膏药方,是用来外敷治疗乳腺增生、乳岩(乳腺癌)的一张外敷膏药,该膏药的用药思想充分体现的是王洪绪家祖传的阳和解凝散寒的治疗阴疽的医学思想。不过现代临床应用得并不多,阳和解凝膏不易购买到。

中医外科历来有托法和消法两大治法,王洪绪推崇消法,认为托法容易导致病情加重,王洪绪提出治疗痈疽应“以消为贵,以托为畏”,”即流注瘰疬恶核,倘有溃者,仍不敢托。托则溃者虽敛,增出者又如何耶?故以消为贵。“

发展到清代时,中医外科已经有手术等治疗方法,但是王洪绪反对对患者滥用刀针,对当时外科常用升降丹药外敷,腐蚀患者肿瘤的做法也是极为反对。王氏对外科手术的态度在今天来看有些不合时宜,但是反对肿瘤外敷治疗方法值得我们借鉴,笔者2012年曾经在杭州见过一例阴茎癌患者,该患者在接受上海某中医治疗时,用升降丹等药外敷后,患处溃烂,且于溃口新长出几个肿瘤。终日往外流血不止,溃口处不能愈合,其状极惨,简直就是人间地狱。肿瘤患者用腐烂法治疗,不能根治,形成溃口后,无论中西医均束手无策,值得警惕。

王洪绪曾强调自己书中,”所载诸方,皆药到病除,切勿增减“,不过据清末外科名医马培之记载,全生派影响显著后,外科医生们用阳和汤治疗的患者,预后恶劣的比比皆是,并不像王洪绪自己所称的药到病除。马培之的观察应该属实,因此后世有阳证患者对阳和汤”口莫沾唇“的告诫。

王洪绪对中医治疗癌症的贡献巨大,直到今天,我们治疗癌症的诸多成药依然是依王洪绪的祖传秘方所制或在其基础上加味而成。

作者网站:www.zhouzhiyuan.comwww.zhiyuanzhai.com,微信:zhouzhiyuan197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