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沛教授中医治癌六字诀:健脾、补肾、抗癌

王沛教授跟随方鸣谦教授临床二十年,得方老真传。方鸣谦教授是明代治内伤的名医周慎斋的嫡系传人。周慎斋中年时期因为自己身体不适,开始学医,集李东垣、张元素、刘河间、薛己等人医术于一身,成为治疗内伤的大家。对后世影响很大,对当代中医抗癌学术思想的形成起着很关键性的作用。

中医治病的方法从大的角度来讲,只有两种,一是扶正,而是祛邪。扶正就是补,祛邪就是攻。癌症属于虚实并见的疾病,是郁仁存教授所说的正虚邪实的病,既要补虚,又要攻邪,治疗多需要双管齐下,方能见效。而且当代中医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是在治疗癌症上,要和西医合作。患者很多是在经过西医治疗后,找中医治疗的。手术和放化疗后,患者的体质状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是古代中医所不曾遇到过的问题,所以当代中医抗癌只能是走自己的路,前人的经验和思想可借鉴,但是创新是必须的。

在此特别一提,中医古籍记载的类似于今天的癌症的病,多标注为“死不治”,那种纯粹以古中医的思路来抗癌而排斥西医的,只有成功的个案,没有大量成功的案例,在循证医学中,个案只能作为第五类证据,笔者个人认为中医师从负责任的角度来说,应该鼓励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而非纯中医抗癌,患者也不应因为过度迷信中医而排斥西医的治疗。

王沛教授继承方鸣谦教授的学术思想,将抗癌的扶正和祛邪思路高度概括为健脾、补肾、抗癌这六个字,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只有固本培元,才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体力,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的同时,为攻邪创造条件。《理虚元鉴》的作者,清代名医王猗石曾提出虚损疾病患者肺、脾、肾同虚,民国时期名医张锡纯在治疗虚损病时,也经常会顾忌补肺,以黄精、麦冬、天冬等补肺药佐助补肾和健脾药,能更好的调理癌症这类虚损疾病患者的体质。这是笔者自己现在很推崇的一条思路:在肺、脾、肾同补的基础上,处理患者的主要症状的同时,选择几味被证实有效的抗癌药,组成一个综合的处方,疗效较为可靠。患者在服药后,常常能有意料不到的效果。一些患者已经虚弱到需要靠轮椅来支撑自己,但是服药不足一个月就能自己健步。

常用的补肾药有附子、巴戟天、淫羊藿、巴戟天、熟地、何首乌、沙苑子、菟丝子、杜仲、续断、鹿角胶等,要根据患者具体的情况具体使用。健脾药主要包括人参、党参、白术、苍术、茯苓、猪苓、甘草、半夏等,这些药的作用各有偏重,用时酌情选择。补肺药有黄精、麦冬、天冬、沙参等,在对肺气虚损,出现心肺系统孱弱的患者,可考虑加重补肺的力度。

抗癌药的种类就很多,有活血化瘀类的,也有消肿散结类的,还有清热解毒类的,这些药需要根据患者的体质情况、临床症状和耐受能力,针对病情适度选用。其中的活血化瘀药的选择要慎重一些,对一些有出血现象的患者,不能随便使用。

王沛教授抗癌思路的另一个特点是喜欢用生药,生半夏,生首乌、生香附等,这些药生用的力度均较炮制后要猛,抗癌作用强一些,但是毒性也强一些,不过从王沛教授临床经验来看,这些药生用都未造成患者肝肾有多大损伤,但是生半夏用时需要先煎二十分钟左右。一般来说,用药时只要注意马兜铃科的植物药和一些重金属类的矿物药的用量和使用时长,都不会造成患者肝肾有太大损伤。

健脾、补肾和抗癌这六字诀,易于操作,临床疗效确切,实验证明,健脾和补肾可以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但是光靠提高免疫力是治不了癌的,还需要选用抗癌作用较强的抗癌药,才能尽可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控制患者癌肿的发展。

作者网站:www.zhouzhiyuan.comwww.zhiyuanzhai.com,微信:zhouzhiyuan197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