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的大学教育

假如你和我一样,在1990年代上过一次大学,在2020年代又上了一次大学,你可能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变化会感到很诧异。因为今天的中国高校正在变得越来越像高中,今天部分所谓的大学生,自由度小,课时被安排得紧紧的,课程没有太多的选择余地,课外活动远没有大学扩招前那么丰富。

假期学生结伴出游,学校的弦会崩得很近,需要学生签字,每日报备,生怕学生在外发生事故,家长到学校来找麻烦。所以我在学校里组织了一次集体出游活动和组织学习小组,我都会找个机会以某种方式向老师报备一下,以免他们紧张。自己报备,好过让老师找人打听,在校期间,得学会做“透明人”,因为学校对学生们不透明的行为可不大放心呐。

大学的辅导员变得越来越像高中的班主任,但是却比高中的班主任压力大多了。因为高中一个班只有几十个人,而一个大学辅导员管的学生则多达100多人。他们像保姆一样照顾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手机必须24小时开机,还得负责操心学生的就业情况。学生闹矛盾纠纷,也是他们解决,要是出了安全状况,辅导员不但职业生涯会大受影响,还可能会留下一辈子的心理阴影。

《三联生活周刊》有一篇报道中有一句话很有意思,那段话大概得意思是说,现在的高校辅导员就像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但困于现实,每天只能在想辞职和不敢辞之间徘徊。

我们学校里的那些年轻的辅导员大多是95后甚至00后,我第一次上大学时,他们或许还没出生或只是襁褓中的婴儿,如今他们也成了每日操心学生安危的“班妈”、“班爸”。而且,如今在高校,辅导员不但要当好班妈和班爸,可能还要给学生上就业指导、劳动教育、时事与形势教育这些课程,学生就业成为他们工作考核任务之一,所以这活儿不是一般的难干。

有些学生确实令人很不省心,有个女生跟我开玩笑说,跟辅导员请假最管用的不是请假条,而是拍照片给她看。她说她上次拍了一张自己心率140多的照片发给辅导员,辅导员2分钟内就出现在她眼前。我说你这孩子可真淘气,辅导员看到你心率140多,她自己的心率都要飙到150多了,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情。从这个细节大概就可以看出高校辅导员的神经是处于怎样的一种紧绷的状态。

造成现在大学教育高中化的现象的原因有许多。90年代能考入大学的人不像现在这么多,现在的所谓本科线,基本都控制在高考位次在全省排名40%-70%之间,在上世纪90年代大学没扩招前,这个位次是连专科都录取不了的。

那时候本专科整体的录取比例也没有超过30%,一本线基本都控制在前5%。现在本科能录取一半左右的学生,除了一些像医学和警察之类的热门专业,其他的专科学校,基本上只要读过高中就能上,今年甚至很多民办本科学校都不再有分数线的限制了。所以1990年代的大学生的自理和自律能力确实比现在的大学生要好很多,现在的大学文凭的含金量下降也是理所当然之事了。

独生子女政策也让现在的高校压力山大,目前正在上大学的大学生基本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他们是父母唯一的希望,如果他们有什么闪失,一个家庭就彻底崩溃了。这导致现在高校需要承担的社会压力和以前不一样,现在的校长不好当,从小学到高校,只要有一个学生出了安全问题,校长都得掉层皮。

我的中学和大学同学,现在大多身居要职,有一部分正在高校做管理工作,我从他们那里获得的信息是他们的工作压力比我大多了。我爱人现在在职教系统从事管理工作,她之前一直在一线岗位,每带一届学生都会神经紧绷最少半年。

因为一个班集体建立的前半年情况最复杂,事情最多,也最容易出事故。所以她每次带新班的前半年,都会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教室里,有事没事都会去教室里转悠。有时偷偷摸摸地坐到教室后排,看看学生在做什么,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预防意外。即便如此,在她任教期间,也还出现过学生打架、偷窃等事件,只是所幸的是没有出更严重的重大伤亡事件。

教了二十多年书,她的头发白得比我快多了,很多次我都劝她辞职回家,我一个人养家就足够了。但她是个很自立的女性,加上又读过研究生,总觉得自己不工作,人生就失去了意义。所以,不管工作有多不易,她始终都在坚持着,煎熬和痛苦的时候就会开导自己说,这份工作好歹有个寒暑假,比大多数工作好多了。

疫情前,她总算是熬出头了,调到职教所工作,专门从事职业教育的研究和管理工作。只需要与教师打交道,不用再在一线操心学生的安危问题。尽管新的岗位比过去工作量大了不少,但我看她整体状况比以前好多了,不用经常靠我来给她做精神支撑。

她最近在鼓捣的是大学毕业生重新到职校接受全日制职业教育的工作。北京总是会开风气之先,现在一些本科生因为就业难,正在流向职教系统,重新接受职业教育,这是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社会问题。这种现象很值得社会反思,目前高中化的大学教育应该如何改进,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呢?我们总不能一直不断地制造大量的无法就业的大学生吧?我不是教育专家,无法给出答案,只希望教育界能够尽早解决这个问题。

在高校,不止校长和辅导员压力大,高校的任课教师普遍也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压力。因为年龄和社会阅历的原因,我在学校里和老师的交流与普通学生不大一样。从日常的接触中,我能明显感受到许多教师存在不小的压力。

我们学校比我年龄大的教师不多,所以大多数老师在教学的同时,也存在抚育孩子和照顾老人等家庭压力。在经济形势比过去严峻的当下,他们也担心自己或家人存在失业、降薪或生病等意外,甚至不排除有部分正在遭受这些问题。

他们的教学任务难以想象的大,我校一个专业课老师同时在教500多个学生,这当然不易教出好的效果来。我儿子去日本、新加坡和美国交流和学习过,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专业课的师生比一般是1:15左右,这样的比例不但能够保证教学质量,也能减轻教师的负担。我们目前还达不到这样的水平,这种差距是我们必须正视的。

这一周我们的一门专业课的任课教师在上实验课时,发现学生一问三不知,有些急怒攻心,直接下令下周要考一次试,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促进学生学习。学生的课程没有学好,是会追究老师的教学责任的。但如果让我同时教500多个学生,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辞职,因为我明白这是不可能办好的事情。从这个角度来看,扩招后高校的教学质量还不如高中,高中的师生比总不会这么离谱。

前天晚上我上了另一节实验课,我的这节实验课不是我的任课老师带,而是一个我第一次接触的实验老师在带。我一眼就看见她的孩子正在她的办公室里写作业,孩子的学习应该让她很操心,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馈也令她不省心,这个既是老师又是妈妈的实验老师,整堂课情绪都不大好。

所以当另一个实验老师在课堂上说现代人几乎人人都存在焦虑和抑郁的问题时,我就一点也不感到奇怪了。从那个老师讲自己零几年上的研究生的话中,我可以大致判断出那个老师应该年龄和我差不多,正处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关键阶段。他的两眼有很深的眼窝和很明显的黑眼圈,他的身体状况可能不如我好。我们在实验课上合作得很愉快,他问我答,我问他答,整堂实验课倒也不寂寞。

他时不时地飙出一段令人忍俊不禁的“玄学”式言论,比如在讲舌头上的几大乳头的作用时,他说受太阳黑子的影响,现在全球人情绪都不好,需要吃点好吃的来提供情绪价值。我们舌头上的轮廓乳头、菌状乳头、叶状乳头中的味蕾就可以帮我们高兴起来。初听起来,这看似幽默,但整堂课中,他反复强调的心理压力,只怕是真实的存在于他自己的内心之中。

我在这里是一种独立而又奇特的存在,既是参与者,又像观察者。我不存在就业压力,也不存在养育老人和孩子的压力,甚至最后能不能拿到毕业证我都不在乎。我只是在兴趣的驱动下,来实现自己的心愿,学习一些专业知识,拓展自己的视野,最终还是会回归到以中医为主的研究上来,这个目的不难达到。我因此而只能理解他们的压力,无法真正地去体会他们的感受。

但我在这里也有一些他们理解不了的心情。比如我近期常常被周边环境激发出来的丧母之痛,以及我在这里被所有人异样对待和不断有人靠近我打探我的个人隐私给我带来的不适感,这些同样是他们体会不了的。

在上心肺复苏急救的课程时,当我走到人群中央,学习老师做实践操作时,老师那愕然的表情,和周边同学齐刷刷地掏出手机来拍摄我,都让我难以适应。上体育课进行体测时,不但我们班的同学,操场上其他班的同学也都掏出手机拍摄我,每一项体测项目都会有一群人在旁边给我喝彩和喊加油。有些孩子拍完了随即发抖音,并无保护个人隐私的意识,我也不好和他们生气。

作为一个在现实生活中不喜欢被人关注的人,我很不喜欢自己的个人隐私被这样暴露。但我从入校第一天开始,便不间断地受到各种各样的关注。办理报到手续的时候,接待的同学检查了我的身份证后,发出了一声惊呼。从那一声惊呼开始,我在这所学校里就一直处于被打听的状态,

我以为我可以躲在图书馆里,清静地度过这段时光。但最近这段日子,不断地有其他班的同学到图书馆去“邂逅”我、跟踪我和拍摄我,胆子大的还走上前来和我搭讪和攀谈。我不敢在学校里轻易泄漏自己最真实的信息,因为我领教过人的好奇心有时会造成多么可怕的后果。

我儿子要去国外留学时,我曾查阅过世界数学之都巴黎的一些资料。在巴黎的各个大学中,像我一样高龄的大学生都不少,甚至有些人白发苍苍了还去大学上学,这是发达国家的一种很普遍的现象。我想再过十多年,我国大学也会大变样,届时像我一样年龄大的大学生将会明显地多了起来。

因为数据显示,我国幼儿园现在倒闭的速度很快。十多年后,大学的生源将会存在很大的问题。今日这些在大学就职的二三十岁的青年教师,那时候可正处在我现在的这种年龄,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应该不可能获得像我现在的自由。

他们也要养家糊口,那时候我国会像现在的欧美发达国家一样,有许多中老年人到大学回炉读书。可能到那时候,像我一样的中老年大学生们才能真正地避免被异样对待吧!

社会在发展,大学也在变化。作为一个人生经历与大多数人不一样的人,我愿意把我所观察到的一切记录下来。或许有一天,这些文字会成为某个社会学家或人类学家案头的一份研究资料,他们会从中了解到我国社会变迁的部分真实面貌。

尊敬的读者,我正脱产在医学院校全日制学习,所有文章皆为我每日学习笔记或个人随笔,仅供读者参考。我除此博客与微信公众号外,无任何其他自媒体。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zhouzhiyuan360(或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周志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