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树德教授1922年5月生于河北省辛集市,早年跟随外祖父学习中医,攻读古典医籍,反复研读中医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等经典著作,并涉猎了《千金方》、《外台秘要》以及金、元、明、清等历代医家的代表著作,打下了坚实的中医基础。
1941年,年仅19岁的焦树德在原籍开业行医,与此同时,他自学考入了天津国医学院、西医专门学校函授学习,一边临床,一边继续学习中西医。抗日战争时期,焦树德参加抗战工作,为抗日战士诊病疗伤。1946年经冀中卫生局考试审查合格,发给医师证书,1950年,焦树德在北京悬壶。1951年冬,焦树德到北京市第二医院任内科医师,从事西医工作。
1955年冬,焦树德参加了中央卫生部举办的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再次系统学习中医三年。求学期间,亲聆了蒲辅周、黄竹斋、杨树千、秦伯未等全国几十位中医名家的教诲,毕业时荣获银质奖章。
焦树德的学医经历堪谓丰富。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从十九岁开始便接触临床,一边在临床中积累经验,一边带着问题学习,这样学习的效率是很高的。经过了多年的实践和学习,焦树德教授无论是理论功底,还是临床疗效,都十分出色,所以他得以成为我国首批500名中医药专家之一。
焦树德教授既学习了中医,也学习了西医,有一段时间专职从事西医工作。后来因为对中医更加热爱,再次深入学习中医,他参加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时,有幸参加当时最负盛名的一些中医大家的课程,这对焦树德医术的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当然,焦树德能成为疗效卓著的名医,更多的是靠他自己不懈的努力。他融中医师承、自学、国医学院、西医学校和西医学习中班等教育于一身,为学医付出了大量的心血。理论学习为他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临床工作又为他进一步的理论学习指明了方向。他是真正做到了终身学习的人,身为一个医者,他的辛勤不懈,最终让他在医术和学术上都成绩斐然。
焦树德教授的著作主要有《用药心得十讲》、《方剂心得十讲》、《从病例谈辨证论治》、《焦树德中医内科》、《树德中医内科》等。焦树德教授擅长治疗疑难杂症,他的学生阎小萍等整理的《焦树德临证百案按》等也是学习焦树德教授的治病心得的重要参考资料。
焦树德教授用药的一大特色是喜用合方,我们在焦树德教授的著作和医案中,经常看到他将几个历史上有名的经验方合并成一张方剂使用。合方的疗效往往比单独一张方剂更为显著,但中医师要想把合方用好,需要有渊博的学识和扎实的中医功底。
因为有西医功底,所以焦树德教授在诊断和用药方面的精确度较一般中医师更高。他能将现代医学与中医有机结合,更好的为患者服务,这是他取得卓越的临床疗效的一项重要因素。
中医要想在现代化社会中更好的生存,临床疗效是关键。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升疗效,才能获得越来越多的患者的信赖,为更多的患者解除病痛,也为自己的事业拓展更广阔的空间。
尊敬的读者,我正脱产在医学院校全日制学习,所有文章皆为我每日学习笔记或个人随笔,仅供读者参考。我目前学业繁忙,精力有限,毕业前无法为您提供服务,敬请谅解,患者朋友请到正规医疗机构挂号就诊。我除此博客与微信公众号外,无任何其他自媒体。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zhouzhiyuan360(或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周志远”)
分享到